你·卬·我·他
“你”“我”“他”的表达,益阳话与普通话区别很大。
你,普通话读nǐ,益阳话只读n声母,且舌头不松开,只鼻子发音。益阳口语里没有“尔”的用法。复数“你们”,益阳人说“你侬”“你里”。
益阳人称自己为“我”“卬”,如用两个字,是“自家”“自己”。“自家”吴语、赣语、湘语都用。唐·施肩吾《望夫词》:“手爇寒灯向影频,回文机上暗生尘。自家夫婿无消息,却恨桥头卖卜人。”益阳方言里“我”与鹅、俄、饿、娥、讹、恶等字同音 (ηo),只是调不同。
卬(áng,益阳话音ηāong或āong),小篆字形:一个人站着, 一个人跪着,跪者抬头看站者。“卬”为仰、昂的本字,义为抬起、扬起、高、昂扬;用为第一人称是借用,与“我”同义,先秦多用。
如《诗·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说船夫挥手频招呼,别人渡河我不争。别人渡河我不争,我将恋人静静等。其中的“卬须我友”,意为“我等待我的朋友”,“卬”与“我”同用于一句话里,少见。说明先秦时这两个第一人称代词是并用的,后来“卬”在口语中被淘汰,但在仿古的诗文里还有人用。如清·曹寅《楝亭诗抄·赵北口》诗中有:“卬能操长揖,击汰向中流。水光浮上天,群鱼入空游”。
“卬”作为上古汉语的活标本,在整个湘语区基本保留下来了,非常可贵。吴方言里也保留了“卬”,此外他们还用奴、侬、我侬、 吾、余等。
客家人称自己为“彳厓(ηai)”,是他们造出来的字,其实就是“我”。赣方言、湘方言和粤方言的“我”多读ηo,读的是宋代的音;而客家语的“彳厓(ηai)”、闽南语的“我(wa)”,是唐音。
“卬”与“我”在益阳话里的区别在于,“卬”以“卬侬”“卬里”形式表示“我们”“我”。而“我”多单用于称自己,“我 侬”“我里”少用。
我,本义是武器,引申为武士,借来表示自我。
“我”字的古老正统读音是由喉部发出的,在华夏族融合其他民族的过程中,这个音少数民族难得学像,逐渐成了后来普通话音wo。
他,“也”意为“(以自己为中心点)向前后左右延伸”,“人”与“也”合起来表示“自己前后左右的人”。与之相关,“地”指自己站立的这块土地向前后左右延伸。古汉语中“也”,常用于“双向延伸”,是“反过来说相同”,如“追,逐也”,就表示“追,同样是逐”。“他”本义就是旁人、别人。
益阳话读“他”为hā,与虾、吓、哈等字同音,也漫读为hān,如憨、酣音。单数时,读hā;而读hān时,常用为“他侬”“他里”,表示他们。另外的人,称“别人”“别人家”“别个”“人家”。
上面用到的“侬”字,本义:人。吴方言中“人”“我”两个意思都读“侬”,古汉语记录吴方言“人”“我”时,有时音译写为“侬”。唐·李白《横江词》:“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其中的“侬”即我。
元·管道昇《我侬词》:“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碎,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其中的“你侬我侬”犹言“你这个人我这个人”。
益阳话里的“侬”虽源于吴方言,但已经成为一个助词,加在人称代词之后,可作为复数标志,用法如“们”。但是,加“们(侬、里)”并非都代表复数,只有自己一个人也用,有强调作用,谈恋爱时常用此法。
嘉定近海处,乡人自称曰“吾侬”“我侬”,称别人曰“渠 侬”“你侬”,问人曰“谁侬”。明人冯梦龙曾记载下一个这样的段子:夜间有叩门者,主人问曰:“谁侬?”外应曰:“我侬。”主人不知何人,开门方识,乃曰:“却是你侬。”后人因名其处为“三侬 之地”。
(感谢唐宋轩宋喜梅女士对本期视频场地、字幕的支持)
主讲人简介:
谢国芳,益阳沅江人,益阳日报社高级编辑、益阳市首届优秀社科专家,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其方言研究专著《益阳方言寻根说字》为益阳市社科重点项目,获益阳市社科成果特等奖、湖南省优秀科普作品奖。
(如果您有方言想求解、不同理解想探讨,欢迎识别二维码、加入微信群!我们一起来讲益阳话、解益阳话,享受方言带来的温暖情绪,和表达情感时的精准。)
益方之言③|很独特!“社”在益阳话里读lǎ,有“新坟不过社(lǎ)”之说
益方之言④|益阳益阳,“益”字有什么说头?益阳之名从何而来?从文字学找找答案
益方之言⑧|吵架用普通话,肯定吵不赢讲方言的!南县人早就发现了
策划:邢玲
执行:杨玉菡
制作:湖南日报社益阳分社
责编:陈伟
一审:杨玉菡
二审:杨军
三审:邢玲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