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博览·彭雪开谈地名⑩|渌口地名由来
新湖南客户端
2024-06-24 08:09:27
首页头条收录

【编者按】

中国地名,是分布在历史长河里的时空符号,集聚蕴藏了各个时期的历史、地理、人文信息,构成一种用于识别、命名和交往的独特文化。

来自湖南工业大学的彭雪开教授,有“当代徐霞客”之誉,是原民政部地名研究所科研基地首席专家。湖南日报社株洲分社联合湖南工业大学宣传统战部,开设“彭雪开谈地名”专栏,畅谈“中国政区地名由来”系列话题,敬请关注。


株洲市渌口区,原称株洲县。前者以古镇渌口称名,后者以株洲市称名。

渌口,古名漉浦,又名津口,《水经·漉水》已称漉浦。以上皆源自渌水。渌水,古称漉水,又称渌江。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湖广六·长沙府》:“渌江,在(醴陵)县城西南。本名漉水,出县东之漉山,西流经县南,又屈经县西,西北流而注于湘水,曰渌口。”可见渌口,即渌水与湘江交汇之处,故名。

渌口。咏洲 摄

漉浦。漉,古文中含有疏浚、渗漏、清澈之意。《论衡·验符》“榆柏梅李,叶皆洽溥,威委流漉,民嗽吮之,甘如饴蜜。”《汉书·司马相如传下》:“滋液渗漉,何生不育?”后引伸为水外溢之状。《现代汉语大词典》释为:液体往下渗漏,又引伸为清澈之意。张衡《东京赋》有载。

浦,江河与小河交汇处。《吕氏春秋·本味》:“江浦之橘,云梦之柚。”高诱注:“浦,滨也。”《玉篇·水部》:“浦,水源枝注江海边曰浦。”《广韵·姥韵》:“浦,《风土记》云:大水有小口别通曰浦。”古今文本义指江河与支流的汇合处。

2021年5月,株洲市渌口区朱亭镇鲜果小镇。咏洲 摄

漉浦,缘于漉水。漉水,何以得名?应与迁驻漉水源头吴国乌程氏有关。我在《醴陵地名源流考》一文中,有如下考述:战国末,楚国以吴起(前386-前381)为相,变法图强后“南收百越,北并陈、蔡”为强国。公元前334年,楚威王杀越国君无疆,灭越。自此越人散落江南各地。其中一支越人乌、程二氏后裔,从今江苏太湖流域南岸(今湖州市),为避战乱及杀戮,被迫迁入扬越人世居漉水北源源头(今醴陵市渌水北源头)聚族而居,仍以善酿乌程酒而得名。漉水得名,实与这一支越人乌、程二氏有关。

其实,“漉”为古越人一种嫁女习俗。晋代稽含《南方草木状》:“南人有女数岁,即大酿酒。即漉,侯冬陂池竭时,实酒罂中,密固其上,瘗陂中,至春潴水满,亦不复发矣。女将嫁,乃发陂取酒,以供贺客,谓之女酒,其味绝美。”文中“南人”实指越人。唐《投荒杂录》亦有同载。《中国风俗辞典》载有今绍兴一带“女儿酒”(女酒)的由来。由此可见,“漉”实为古越人一种民间嫁女习俗。其中深因是吴、越争战,男丁少,越国特别关注女性生育并予以重奖,久而久之民间遂有此俗。这在《吴越春秋》《越绝书》中有相关记载。

渌口大桥。咏洲 摄

古越人乌、程二氏,迁居醴陵东漉山漉水源头之后,取清澈漉水酿酒,故曰“醴”(糯米甜酒),而酿“醴”之水,被乌、程后裔,名之为“漉水”。汉桑钦《水经》载有漉水、漉山。西魏郦道元《水经注·漉水》:“(醴陵)县南临渌水,水东出安城乡翁陵山。余谓漉、渌声相近,后人藉便,以渌为称。”这说明漉水转称渌水,始于晋太康元年(280)。以后因袭相沿,皆称渌水。不过其时渌口,仍称之为漉浦。《梁书》已称渌口。南梁中大同元年(596),荆州、郢州、湘州(今湖南部分)的官方地图册上,已标注渌口。唐置渌口戍。明崇祯《长沙府志》称渌口市,置巡检司,谓“居民颇多”。这表明渌口得名,约在南梁年间。

渌口因地处渌水汇入湘江处,历为醴陵、建宁县的水陆要津,有较大聚落邑,为重要物质集散重镇,名声日隆,不亚于县治之繁华。明、清时期,已成为醴陵县最大农村集镇、集市,商业繁盛,胜于各乡。

渌口区南洲工业园。咏洲 摄

2008年渌口集镇区达6.8平方公里。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文化深厚,水陆交通便捷,为中原、两湖通往广东沿海之咽喉,历为湘东门户,又近距江南工业重镇株洲市城区中心仅14公里。

株洲县。上古属三苗国。宋、元之交《文献通考》:“三苗之国,左洞庭,右彭蠡。”杜佑《通典》:“今岳州、潭州(今长沙)、衡州,皆古三苗国。”夏、商、周,属荆州,多属古越部落及扬越部族势力范围。春秋中期以后,多属楚国势力范围。清同治《醴陵县志》称其境域属楚国南境。秦属长沙郡长沙县。西汉初改为临湘县。株洲县域均属之。

生态渌江。咏洲 摄

《株洲县志》载:西汉析临湘县之南部湘江西岸置湘南县,湘江之东仍属临湘县。东汉初,析临湘县置醴陵县,县境内湘江东岸地域属醴陵县。三国后,今株洲县境,区划多变。唐天宝八年(749),析衡山县北部地域属湘潭县。今县境湘江之西和湘江之东朱亭、淦田镇及白关乡大部分为湘潭县地,其余为醴陵县地;其中渌口镇历属醴陵。1951年7月仍属醴陵县渌口镇。1959年1月划入株洲市郊区。1965年4月,以株洲市郊区东部27个乡、4个镇、3个农、林、茶场之域,设置株洲县。共和国《湖南古今地名辞典》:“1965年4月,析株洲市置,县从市名。”县治驻渌口镇。2018年6月撤株洲县,设置株洲市渌口区,以渌口古镇为名。从此株洲县名,渐成历史记忆。

伏波岭。咏洲 摄

渌口区境内,有新石器时代磨山遗址、伏波岭伏波庙遗址。唐代杜甫、刘长卿诗人过境,留有诗篇。宋代朱熹、张栻夜宿朱亭讲学。大革命时期,毛泽东亲临渌口考察农民运动。今渌口开发区成为湖南省省级开发区,经济发展空间巨大,成为湘东重镇,历有“湘东明珠”之誊。现有“中华诗词之乡”美誉。

出品/湖南日报社株洲分社 湖南工业大学党委宣传统战部 新湖南株洲频道  华声在线株洲频道

策划/周小雷 罗咸辉 廖义刚

执行/张咪 刘韵霞  颜青 文学容  周凯清  熊骁(实习生)

本期特别鸣谢渌口区委宣传部

往期回顾:

博览·彭雪开谈地名① | 炎陵地名由来

博览·彭雪开谈地名②| 茶陵地名由来

博览·彭雪开谈地名③| 攸县地名由来

博览·彭雪开谈地名④|醴陵地名由来

博览·彭雪开谈地名⑤|株洲地名由来

博览·彭雪开谈地名⑥|天元地名由来

博览·彭雪开谈地名⑦|荷塘地名由来

博览·彭雪开谈地名⑧|芦淞地名由来

博览·彭雪开谈地名⑨|石峰地名由来

责编:颜青

一审:颜青

二审:廖义刚

三审:周小雷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