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4]当前系统环境不支持播放该视频格式
思想领航 芙蓉花开⑤ | 幸福
新湖南 • 湘视轮播图
2023-12-22 09:46:13

幸福是什么?可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但这个社会一定有一个关于幸福的最大公约数,这个公约数在哪里,需要我们循迹去发现,去感受。

2022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一出名为《只此青绿》的舞蹈惊艳众人,它脱胎于北宋著名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宏阔时空维度的超然穿越、斑斓鲜活的色彩冲击力,引发了人们极大的审美共鸣。

近千年后,发展之笔如橼,再绘新时代“千里江山图”,而这幅“江山图”,黎民元元皆入“画”中,色彩更丰富、意涵更广阔、幸福感更充盈。它是“国之大者”的深情述说,是起而行之的开花结果,是一如既往的赤子情怀,是“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这句话的生动实践。

创造美好生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持续的物质积累、深入的实践探索与坚实的制度创造历程,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我国人权事业发展打下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让人们的生活水平更上层楼。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回望十年,“大河涨水小河满”,湖湘大地生活品质的变化也可圈可点,烟火气中饱含着社会生机与活力,消费的迭代升级、公共服务的日益完善,印证着从“柴米油盐”到“品质生活”的跨越,折射着“新发展格局”的特征,勾勒出愈加清晰的图画。

中国人民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与探索始终不断推进,以此创造出与不同历史阶段相适应的生活方式,让幸福成为最可感的生活内涵。这些年,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上下功夫,提高了供给体系质量,反映到市场上,便是流通方式快速发展,市场体系逐步健全,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带动消费收入水平日益提升。

2022年8月16日,湖南省商务厅在新闻发布会上亮出一个数据:消费已连续多年成为湖南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2021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2.6%,居民消费支出增长2倍。这不仅意味着消费持续发挥着经济稳定器的作用,更意味着人民的幸福生活上了一个新台阶。

这是比亚迪汽车销售的一个线下门店,前来看车买车的顾客络绎不绝。购车、换车,是消费升级的一个侧影,2022年,湖南省汽车保有量排名全国前十,目前这一数据仍在上升。广为人知的“马斯洛需求层次论”表明,只有当人从生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时,才可能出现更高级的、社会化程度更高的需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消费品市场的日渐丰富和多元,呼应着人们需求层次的提级。

十年来,不仅是汽车消费,其他消费如食品、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及服务等均全面增长。消费扩容提质,带来规模、质效的大提升:“首店经济”方兴未艾、电子商务异军突起,旅游市场不断升温、消费新业态备受追捧,“宅经济”“颜值经济”“网红经济”“夜经济”蓬勃发展,湖南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十年增长了1.4倍。从基本生活品消费到发展型、享受型消费,人们在社会发展红利下得到的是较以往更强的尊严和人人平等共享的人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诞生了一个庞大的“候鸟群体”,这个群体就是进城务工的农民。他们每年迁徙于农村与城市之间,在寻求幸福的路上努力向前。但这条路上不是没有坎坷——劳动权益保障、随迁子女入学、公共服务均等化……都是困扰他们的问题。

在湖南省统计局2013年发布的《长沙进城务工人员工作生活状况调研报告》中,农民工月平均收入不到三千元,三分之一未签劳动合同,总体参保水平较低,居住条件比较艰苦,城市融入感较差。也同样是在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农民工这一“候鸟群体”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

这里是长沙近年来新建的公租房项目之一——长沙高新区麓城印象小区,共有公租房1500多套,小区的业主中有环卫工人、公交司机、快递小哥,也有物业人员、产业工人。农民工姜安宁正是其中一位。姜安宁家是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宽敞明亮、租金便宜,全家人对在长沙安居乐业充满信心。

46岁的杨超英来自南县农村,眼下是长沙世茂希尔顿酒店客房部一名服务员。她手脚麻利、做事细致,得到企业认可。杨超英是通过专门培训后上岗人员,像她一样通过就业培训上岗的4050人员并不少,这得益于湖南省人力资源以高质量充分就业为导向,深耕劳动力市场,打造湖南特色优势人力资源服务产业体系的努力。

切实发挥社会保障制度对市场的稳定、减震、调节作用,考虑农民工特点,实施社会保障的具体方案,从住房、社保,到就医、子女入学……十年的不懈努力,换来的是农民工满满的幸福感:落户条件放宽了;参保问题得到了统筹解决;制订了工资专户、工资保证金两项制度,保障农民工的工资水平……

“每个人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共产主义价值原则与理想境界的精当概括。党和政府为农民工创造的这些良好生存与发展条件,不仅解决了社会潜在矛盾,凸显了“以人为本”的发展内涵,更打造了和谐社会的基础和通向幸福生活的桥梁。

在湖南的西南部,有一个钟灵毓秀的所在,这便是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很多人都品尝过这里盛产的冰糖橙,但她更为出名的是“长寿之乡”这个称号。镜头中的这位老人名叫杨召云,今年已经102岁了,耳聪目明,身朗体健,每当有客人来家里,她便会打出一段“霸王鞭”迎客。

像杨召云这样的“百岁老人”,目前麻阳境内共有69位。在这里,每个乡镇均建立了养老院,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麻阳,如同一面镜子,照见了这十年来老百姓健康获得感不断增强的现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健康事业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人均预期寿命从74.8岁增长到78.2岁,实现历史性的跃升。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还是人民健康,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没有全面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将“全面健康”与“全面小康”紧密结合,才会让整个社会充满生机与活力,才会让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子越走越清晰,越走越宽阔。

从麻阳到益阳,跨越了近500公里的距离。不同于麻阳的山峦秀美,益阳更多的是在湖水苍茫包围下的清幽之境。

“清幽曲径上名山,绿树丛中忆旧庵。志水长流滋万物,谢林港畔耐人看。”这是作家周立波生前吟诵家乡山水——清溪村的诗句。五十年代的农业合作化运动,让益阳市谢林港镇清溪村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成就了一部影响人至深的文学作品——《山乡巨变》。作为“山乡巨变第一村”,它是中国农村从一穷二白走向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伟大飞跃的乡村缩影。

在小康社会、小康生活的基础上,美好生活的物质基础得以全面夯实,美好生活需要不断激活,构建新的生活方式也就成为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重大课题。如果说几十年前那场触及封建社会根本的农业合作化运动给这个村子带来的是全新的生产关系,那么这些年农村建设的提质改造则让这个小山村的未来有着更为光明的前景。

在这里,新生活体现为“树立文化品牌”、“打造文化空间”、“发展文旅产业”,以文化开道,将乡村打造成集文化创意、红色教育、乡村民宿、观光农业于一体的乡村旅游集散地。田垄相连、碧水绕村的农耕画卷中蕴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跨越半个多世纪后,它开始朝着乡村振兴示范区,中国文学之乡和新时代“山乡巨变”标志地的目标迈进。

如今,三湘大地共有7500个美丽乡村示范样板星罗棋布。修路架桥、拉网改电、改厨改厕,电商进村、快递入户,伴随着乡村振兴步伐的加快,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助力,农村生活品质已是今非昔比:2021年湖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295元,较2012年增长146%。农村通村通组道路、饮水安全、危房改造、义务教育、基层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六个全覆盖”基本实现。

公元17世纪,地理学家徐霞客曾历时一百多天行游湖南,路途辗转、舟车劳顿,他理想中的“朝碧海而暮苍梧”注定只能是一个美好愿景;20世纪初,沈从文从家乡到北京,需要水路转陆路,耗时十几天,而如今,随着交通之变,人们的出行发生了巨大变化。

2022年9月6日,一列开往益阳南方向的G6518次列车从长沙车站城际场首发,至此,14个市州实现了“市市通高铁”,成为全国第8个“市市通高铁”的省份。

高铁时代的到来,加速了湖南省“谋全局”的步伐。由长株潭都市圈到湘西、永州、郴州,高铁成环,城市乡村串珠成链,为城乡融合、协调发展破除了阻碍、铺就了康庄大道。畅通的供应链、物流链让山货进城,也让城货下乡,有效改善了民生、扩大了内需,更多的人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朝碧海而暮苍梧,天堑已然变通途。

坐上高铁列车,沿途流动的风景,俨然就是一幅活起来的“千里江山图”。在这幅图中,江山与人民血脉相连,人民与江山相互依存。这幅新时代的“千里江山图”,就隐含着幸福的最大公约数——“国之称富者,在乎丰民。”

民之丰,体现于数据:10年来,湖南累计帮扶失业人员再就业347.46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23.63万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筑牢民生之本;10年间,共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197.82万户,建设公共租赁住房78.74万套,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4.35万套,满足住房之需;10年来,全省养老床位数增加近2倍,达到43.68万张,其中兜底养老床位数18.07万张,各种养老补贴年均惠及120余万名老年人,年发放资金近14亿元,解决后顾之忧。

“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消除大班额4.7万个,是全国消除大班额最多的省份。截至2021年底,全省共有幼儿园16312所,其中普惠性幼儿园13062所,实现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全覆盖,入园不再难、不再贵,全省公办义务教育在校生占比提高至95.76%,保障学有所教;全面深化医改,不断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制、体系建设,持续提高医保报销比例,加快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夯实健康之基……

民之丰,体现在场景: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节假日川流不息的人潮、夜市上热气升腾的美食、农村崭新校舍里的书声、大爷大妈们欢快的舞蹈、种植养殖户神采奕奕的电商直播……

民之丰,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关切,是可触可感的幸福现实:它流淌在碧水明田里,绽放在春日繁花中,浮现在张张笑脸上,如此生动、如此可爱,如此让人沉醉。

出品人:姜协军 于金旺

策划:沈德良 王礼生

统筹:易博文

撰稿:张英

编导:周浩宇

摄像:陈萌 易昂 徐行

后期:胡志丹

制作:湖南日报社

责编:汤旖

一审:汤旖

二审:曾益

三审:刘建光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