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整理/刘昌刚(湘西州政协原主席、现任州党史联络组组长)
贺锦斋(1901~1928),原名贺文秀,湖南桑植人。1919年参加贺龙部队,曾任营长、团长,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一师团、旅长,第二十军第一师师长。1921年赴长沙投考湖南军校。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同年冬,回湘潭、监利、石首一带组织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并加入共产党。1928年3月回湘西,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第一师师长、中共湘西前敌委员会委员。9月在战斗中牺牲。
1919年秋,为响应革命,新婚一个月的贺锦斋跟随堂兄贺龙参加红军。他对苦苦哀求的妻子说:“明年马桑树儿发芽的时候,我就回来。”“马桑树儿搭灯台,写封书信与姐带。郎去当兵姐在家,我三五两年不得来,你(个)移花别处栽。”贺锦斋新填词了这首桑植民歌送与爱妻戴桂香离别。1927年8月1日,贺龙率家乡三千儿女参加南昌起义,起义部队南下广东潮汕地区失利后,到1928年2月底,返回桑植的子弟兵不足3百人,贺锦斋是生还的幸运者。此时,等候近10年的戴桂香与丈夫日夜相伴,如胶似漆。丈夫改编《马桑树儿搭灯台》,妻子依偎吟唱。戴桂香就如马桑树一般,可贺锦斋却是行走的“灯台”,妻在心上,志在四方。
1928年4月,根据党中央的战略部署,贺龙、周逸群领导发动“桑植起义”。后遭到疯狂反扑,桑植失守,红军被迫转移。戴桂香得知丈夫又要走,急得泪如雨下,她紧紧拽着丈夫的衣角哭着哀求:“锦斋,我不要你走,求求你别走......”贺锦斋紧紧地抱住妻子,替她擦干泪水,深情又坚定地说:“桂香,我是共产党员,是党的人,我不仅要为你,还要为党和人民奋斗。等革命胜利了,我就回来。”
贺锦斋唱着《马桑树儿搭灯台》走了,歌是不舍,歌也是永别。戴桂香唱着《马桑树儿搭灯台》哭了,歌是不舍,歌也是等待。
1928年9月7日,贺锦斋面对四面敌军的重围,决心拚死一战,向他的弟弟写了最后一封家书:
“吾弟手足:我承党殷勤的培养,常哥多年的教育以至今日,我决心向培养者、教育者贡献全部力量,虽赴汤蹈火而不辞,刀踞鼎镬而不惧。前途怎样,不能预知。总之,死不足惜也。家中之事,我不能兼顾,堂上双亲希吾弟好好孝养,以一身而兼二子之职,使父母安心以增加寿考,则兄感谢多矣!当此虎狼当道,荆棘遍地,吾弟当随时注意善加防虑。苟一不慎,即遭灾难。切切,切切。言尽于此,余容后及。
兄绣一九二八年九月七日于泥沙。”
家书中还附有七绝二首:“云遮雾绕路漫漫,一别庭帷欲见难。吾将吾身交吾党,难能菽水再承欢。”“忠孝本来事两行,孝亲事望弟承担。眼前大敌狰狞甚,誓为人民灭豺狼。”
9月8日,红四军在石门泥沙镇遭到敌人的包围袭击,红四军第一师师长的贺锦斋为掩护贺龙主力部队突围,率领警卫营和手枪连奋勇冲杀激战中,不幸中弹牺牲。那一天,贺锦斋27岁。那一天,25岁的戴桂香正带着公婆在桑植的山中避难,忍饥挨饿,照料双亲。她对丈夫的思念如家乡门前的玉泉河水,涨了消,消了涨,在那个消息封闭的岁月,戴桂香不知道,她再也等不回她的锦斋了,她深爱的“灯台”永远地走了……
1931年6月,贺锦斋的遗体被运回桑植。这一天,洪家关的风雨桥边,漆黑的棺材前,戴桂香哭得昏天动地,几度晕厥。马桑树还在,歌声还在,家书还在,可她深爱的锦斋,她日思夜想的锦斋,给她说过革命胜利就回来的锦斋,却永远的不在了。戴桂香把贺锦斋埋在了离家不远的地方,为的是开门就能看得见,那是一座普通的坟茔
但在桂香的心里却是一处圣地。“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情深共白头。”
她几乎每天都要去坟前坐一坐,和他说说话,告诉他身边发生的事儿,唱一唱丈夫为她改编的《马桑树儿搭灯台》“马桑树儿搭灯台,写封书信与耶郎带,你一年不来我一年年等,你两年不来我两年挨,钥匙的不到锁不开。”她知道,只要自己的歌声响起来,她的锦斋,一直陪着她在......
每去一回,她都要摘几片马桑树和灯台树的叶子,带回家放在枕边。那不是普通的叶子,那是贺锦斋送给她的相思情。就这样过了许多年,公婆多次劝她改嫁,她都一再拒绝。她守望着送锦斋出征时的那条山路,哼唱着锦斋教她的《马桑树儿搭灯台》,期盼着革命胜利的到来。
1995年,孑然一身的戴桂香寂然离世。人们在她家发现两只木箱子,里面全是满满的马桑树和灯台树的叶子。
她只和贺锦斋生活不到4个月,却为他守寡67年!
67载冬去春来!
67个春暖花开!
67年的执着守望!
那是一种信仰、一句诺言,守望的是初心不改、信念如磐,守望的是祖国蒸蒸日上、沧桑巨变。戴桂香虽没有等到丈夫归来,却看到了丈夫投身革命时追求的理想终于实现,“吾将吾身交吾党,誓为人民灭豺狼”她觉得自己是幸福的,因为她代替丈夫,看到了他为之献身的新中国,看到了老百姓都过上了好日子!
作者:刘昌刚
责编:瞿文君
一审:莫成
二审:杨元崇
三审:张颐佳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