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大道向前·从湘江到长江丨璀璨了山水洲城
新湖南 • 经济要闻
2022-09-06 06:50:22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婷婷 通讯员 刘期国

“湘潭三十望昭山,兴马鹅洲芭蕉滩。石头猴子南湖港,西湖桥外把船弯。长沙一站到铜官,青竹营田白石山……”沿湘江从湘潭往下过昭山,长沙到了。

湘江自此进入湖南省人口最稠密、城市化水平最高、经济社会文化最发达的区域。它奔腾向北,将长沙城一分为二,成为这座古老商业之城的天然中轴线。

长沙人依江而居、靠水兴业,湘江的每一次喧嚣与静默,都与城市呼吸紧密相连。

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沙构建完整的河湖水网生态系统。穿城而过的湘江水,多了柔情,多了亲切。人们在此,向水而生。

(8月31日,湘江长沙新港码头段,货船等待进港。放眼远眺,湘江之上,再现“百舸争流”胜景。本版照片均为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辜鹏博 摄)

留水

今年夏天,不靠海的长沙,却有了一个新名字——滨海城市。

网友们热心支招:三汊矶大桥西岸桥头,定位岳麓区污水处理厂,湘江水丰且清,轻缓拍打脚背。举起相机,按下快门,“咔嚓”,一张“海边大片”就此诞生。

文跃凌每天上班开车经过这里,望着一汪碧蓝透亮的湘江水,欣赏美景之余更比其他人多一份得意。

“湘江像海面一样宽阔,有我的一份功劳!”9月1日,文跃凌带着记者,驱车向北,到达望城区蔡家洲。这里距离湘江长沙段下游约20公里,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似巨龙横卧,在此跨越一江两岸。

(9月1日,货船有序通过湘江长沙综合枢纽。)

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是一座以改善湘江通航为主,并兼有保障供水、灌溉、改善环境、过江交通、发电等多重功能的综合性枢纽工程。2009年开工建设,工程总投资63.78亿元,2012年10月枢纽工程试验蓄水。

文跃凌在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负责水情测算,主要工作是算“水账”。

未来一周若是长沙无雨,在保证下游流量的同时,可少泄些水;若是上游来水,这波江水将于何时抵达长沙,文跃凌的预测从未“失灵”。

在他的精心盘算下,根据长沙市防指调度指令,不管旱涝,无论冬夏,湘江长沙段水位始终维持在29米左右。尤其在今年旱情之下,长沙依然能拥有“滨海”美景,可谓奇迹。

湘江水位的变化,长沙“老口子”王琦感触很深。家住下河街,王琦的少时记忆里,家门口的湘江,总给家里添麻烦。

汛期涨水,父母下河街的门面被淹,自己好几次期末考试,都得坐在板车上划去学校。

枯水期好一些吧?问题更多。不少长沙人对2012年1月的“水困”记忆犹新:湘江长沙段达到创纪录的历史最枯水位22.6米,城区水厂供水告急,长沙市几百万人感受到了缺水的危机。

“橘子洲以前叫‘水陆洲’,就是因为它夏天总被水淹;冬天枯水期时,从江边可以直接从河床走到洲上去。”王琦没想到,这座湘江中的狭长江心小岛,现在岛边常年碧波荡漾,成了游客必“打卡”的亲水景区。

2012年10月,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开始蓄水,彻底终结长沙为水所困的历史。10年间,长沙除了实施工程蓄水,还新建湖泊留水、增加绿植保水,将天上的雨水和江河的过境水,千方百计“留下来”。

梅溪湖、西湖、松雅湖……8个人工湖,总水域面积达3万多亩;湘江、浏阳河、捞刀河稳定达到Ⅲ类水质以上。湘江成为全国最大的城市中心水源地,长沙城区八大水厂,有六家直接从湘江取水。

“江景房”“湖景房”越来越多,为长沙市民带来最直观的美好居住体验;水与城、水与业关系融洽,梅溪湖国际新城、滨江文化园、马栏山文化创意集聚区等一批滨水产业带和价值高地逐步形成。

活水

“滨海”长沙的景象中,穿梭于江面的船舶,是构图中灵动的一笔。

古时长沙,临湘江之便,货物流通多以船只输送。据20世纪20年代外国传教士绘制的《湖南省城内外详细图》,沿湘江东岸,从北至南有陶瓷码头、木码头、煤码头、鱼码头等34个。帆樯林立,各类大小旧式船只落篷停泊,成为省城一景。

改革开放初期,长沙“十里长港”依然熙攘繁华。之后,公路、铁路交通大干快上,湘江上一座座大桥横跨,水运货量开始减少。

2000年5月,原位于橘子洲大桥东桥北匝道旁的长沙港务局办公大楼如期定向爆破。老水运人胡富君回忆道:“随着一声巨响,20余艘轮船在湘江一齐鸣笛示意,朝着霞凝新港方向驶去。”

2004年,长沙新港在城北霞凝湘江畔巍然而起,但水运离市民生活已经有了距离。长沙交通集团长沙新港公司总经理辛华记得,当时还有市民打电话来,开口便问:“你们是星港吗?那个卖床垫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新担当,水运迎来发展新阶段。

(8月31日,长沙新港。)

“依托湘江,长沙新港正迎来‘高光时刻’!”辛华说,现在长沙新港一个月的运输量,相当于2012年一整年的运输量。

8月31日傍晚,一艘船舶满载钢卷,停靠长沙新港码头。工作人员介绍,这批货来自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卸货后将运往长沙比亚迪工厂,用来制造汽车车身。

中联重科所需原材料、湘雅路过江隧道的基建设备、黄花机场改扩建的钢材等,通过湘江运输而至。2021年,长沙新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450万吨,同比增长29.9%,其中集装箱吞吐突破20万标箱。

湖南钢铁集团的钢材、比亚迪汽车等货物,也通过长沙新港运往长江,直达上海出海。湖南省60%以上的出口集装箱由长沙新港发运。

湘江北去,昼夜奔腾不息,再次焕发出水运新活力,孕育着长沙这个新一线城市和“万亿俱乐部”。

湘江活水,兴了产业。水运高质量发展,也不忘守护一江碧水。

在长沙新港,一个蓝色的“大棚”格外引人注意。7月中旬,散货堆场封闭改造工程完工,投资1800万元,可堆放6万吨煤炭、砂石等散货,解决港口扬尘、污水等环境污染问题。

港口边,13套岸电,利用清洁、环保的新能源,替代船舶辅机燃油供电,减少港口污染排放。

长沙市交通局派专班每天至少巡航3次以上,发现江面油污及时清理。对运输船舶进行抽检,仅2020年至2021年两年,就登船检查船舶6万余艘次,对36艘船舶的违法违规行为完成了立案查处。

亲水

离开“海边”,往市中心走。夜幕低垂,摄影师的“战场”才刚刚开始。

定位岳麓区新民路口,往对岸看。8月31日19时30分刚过,一江两岸灯光秀开始了,片片“枫叶”在幢幢楼宇间飘动、掉落。深蓝的江水中,“泼”入一抹红色。无人机从上空飞过,定格这一光影瞬间。

湘江流经长沙,在夜晚“披”上缤纷的外套,“变身”光彩无限的红毯明星,在镜头前自信地施展魅力。

江边散步的人们驻足拍照,长沙城发集团工作人员严帅和他的小伙伴却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们是一江两岸灯光秀的幕后运营团队。

(8月31日晚,长沙湘江两岸多个地标建筑上演主题灯光秀,点亮星城夜空。)

2021年初,长沙启动“一江两岸”城市照明提质工程,从三汊矶大桥至黑石铺大桥全长约20公里的湘江两岸间,橘子洲头、岳麓山、银盆岭大桥等6座跨江大桥,以及湘江两岸的347栋楼宇,都是团队展现长沙魅力的“画布”。密布在建筑物上的小灯珠,在统一操控下,互相配合,让“夜间模式”的长沙焕发璀璨光彩。

“一旦发现亮化不完美、画面不联动的情况,我们就要立马联系处理。”严帅说,每天晚上,江边会有数十名巡查人员骑着电动车在夜色中巡查,只为给江边散步的人们呈现最完美的灯光秀画面。

人亲水,水映城。从黑石铺大桥到月亮岛北端,长约25公里的湘江风光带上,多品种乔木和灌木组合种植,市民们或散步或慢跑,有些干脆闲坐江边,将家长里短的喜悦和烦恼向湘江诉说。

不多久,“2022中国新媒体大会”“首届大国工匠论坛”字样,陆续在楼宇间显现。城市里举办的大活动,江水也知道了。

夜色迷离中,湘江游船“火”了。龙骧橘子洲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水上事务部副经理何华说,今年暑期,夜游湘江热度攀升,4条游船投入夜间运营,一晚12趟航班,几乎趟趟满员。

湘江奔腾,“夜长沙”的浪漫和人间烟火,有了奇妙的融合。渔人码头,夜宵烧烤摊位“一座难求”;一周涌入30万台外地车来解放西路“潇洒走一回”,凌晨3点堵车仿佛下班晚高峰;文和友、茶颜悦色等门店凌晨仍排起长龙……长沙夜经济活力四射、五彩斑斓。

2012年,有媒体报道《5月,长沙味》,湘江的味道是“鱼腥味”“发臭的”,让人只想捏住鼻子,赶紧远离。

10年间,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长沙市打出治水“组合拳”,打造各具特色的水景观廊道、水文化主题公园、洲岛景区等,建成市民亲水休闲场所200余处。

恢复清润的湘江水,修整一新的湘江风光带,再次让人有了亲水的冲动。

年轻人到湘江边架起桨板、支起帆船,在内陆长沙体验沿海的小众水上运动;老人家梦回儿时在江边撒野游泳的时光,“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景象重现。

近年来,长沙打造“湘江百里画廊”, 为城市品质提升和形象塑造增添了新的亮色。这一切纷纷入画,成为湘江最美的风景线。

【青年观察】

湘江奔涌,百舸争流

肖文琪 (湖南工商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

在长沙求学5年,我对湘江既熟悉又陌生。自小在湘江边长大,江水像亲人一般陪伴在我的身边,而我好像从来没有深入地去接近她、了解她。这次,我终于有机会,开启一段魅力湘江的探索之旅。

湘江长沙综合枢纽令我印象深刻,我登上几十米高的观测桥,风声在耳边呼啸,脚下是奔涌的湘江,远处“百舸争流”,湘江如“海洋”,宽广而充满生机。

湘江还是鱼儿赖以生存的家园,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在蓄水时,会阻挡鱼儿翔游吗?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湘江长沙综合枢纽专门建设了过鱼设施——鱼道,保证鱼儿们的正常“通行”。岸边还有鱼类增殖放流站,对湘华鲮、胭脂鱼、斑鳜等多种鱼类进行放流增殖,为它们提供优质的生存环境。

我低头望向湘江,江水颜色深蓝,但清澈得好似可以看到水底。不一会儿,一群鱼儿结伴从我眼前游过,灵活自在,在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融洽和谐。

我看到,长沙在湘江哺育下焕发生命力,也看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我对湘江的情感更深了。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成为湘江的守护者、建设者。

作者:黄婷婷

责编:欧阳伶亚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