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书院为代代读书人提供精神的冶炼场。
一座座隐没在历史深处的书院,就是一座座文化人的精神家园,它们承载着无数人的记忆与乡愁!
今天,寻访这些方寸天地,探寻这些古老记忆,触摸这些心灵脉动,梳理这些文化存留,让说不尽的国风神韵,焕发文明时代的夺目光彩!
留住古镇记忆 浸润一院书香
破晓的晨曦,惊醒了小城的安宁,而一同醒来的还有娄底老街的居民。
每到冬季,娄底老街井群上热气腾腾。过去,两座古井中间有一座石桥,石桥隐现于雾气之中,仿佛彩虹一般,“化井长虹”由此而得名,观化古井被誉为“娄底八景之一”。
(娄底老街观化古井)
娄底老街始建于宋代,兴于清末民初,东起望湘门,西至观化门。700多年前,老街周边的培塘(今田湾村)出了神童贺德英。相传三岁识字,七岁能文,十三岁在京参加神童试,三试均名列第一,引得宋神宗赐诗:“京阙人家惊地动,湖南童子破天荒”!娄底古名——神童镇也因此而来。
紧邻老街的观化门与古井,对面便是连璧书院旧址,也就是今天的娄底二小。热心研究书院历史的李哲,在这里工作长达20年,20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他与同事们就住在书院的旧舍里。
清乾隆年间,娄底人眼界渐开,古镇却没有一所“养士育材希贤入圣”的高等学府,古镇学子要成就功名,就得箪食壶浆往返奔波到湘乡与长沙求学,于是官助民办的连璧书院便应运而生。
早年的连璧书院建在老街东头的望湘门外,后迁移至观化门附近的茶子山,办学规模扩大十倍,藏书万余册,在籍学员数百人。新的连璧书院仿岳麓、城南书院精心设计,其规模与两大书院相差无几。
“连璧”取庄子“以日月为连璧”之义,连璧书院为当时湘乡县的五大书院之一,主要为湘乡上里(娄底、杨家滩、谷水一带)的书生提供方便,其规模与湘乡首里的东皋书院、中里的双峰书院,成鼎足之势。
连璧书院声誉鹊起,家住娄底茶园山的桐城派古文家刘蓉也向往已久。
刘蓉,(1816-1873),今娄星区万宝镇儒阶冲村人,曾任四川布政使、陕西巡抚。1855年,刘蓉的弟弟刘蕃在湖北蒲圻战死,刘蓉送丧归来,心情极为悲痛,由此开始蛰居在乡间长达六年之久。1857年,曾国藩因父亲去世丁忧回籍,心情低落到谷底,刘蓉便邀曾国藩来娄底小住。
李哲分析:曾国藩与刘蓉两人的心情都糟糕得很,当时,湘中走出去的数万将士正在浴血奋战,而一个是湘军统帅,一个是湘军的最重要的谋士之一,他们却只能赋闲在家,明面上是家里有事,实则上是湘军管理者受到清廷的猜忌与权力的掣肘,他们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不得不选择以退为进隐退在乡间。
这天,曾国藩与刘蓉一同来到连璧书院。曾国藩一见似曾相识,学院酷似他的母校岳麓书院,很高兴,便欣然提笔写下“连璧书院”院匾。
书香启迪智慧 唤起群英觉醒
在涟水下流的测水之滨,这天,一场关于双峰书院的探讨交流活动正在进行。
260多年前,双峰永丰周家码头附近兴建了一座书院,此后的150年里,这座书院为双峰境内唯一的官办学校。
双峰书院第一任山长是张正笏,举人出身,是有名的教育家,弟子相当之多,被后人称之为“楚南名师”,上承王夫之,下承近代湘军人物,曾国藩、胡林翼、罗泽南等均为其数传弟子。
十九世纪以来,清廷内外交困,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异常尖锐。为维护统治,理学再度盛行,成为朝野士大夫的思想主流。洞庭湖之南的湖湘大地,群山环绕,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湖南士子独特的价值取向与学风思潮,他们讲理学,更传承经世之学。罗泽南便是这股思潮中的一朵耀眼的浪花。
罗泽南是今双峰县石牛乡湾洲村人,出身贫寒的他,在青年时期度过了人生中最惨淡的一段时光,其中十年时间家中相继有九位亲人去世。但他一面教书谋生,一面埋头苦读,长达28年,不为世俗所动,始终倔强地在苦难中站立与坚持。
致力于研究罗泽南的李志和说:“罗泽南是一位教育家,湘军那么多名将,像李续宾、李续宜、杨昌浚、曾国荃等等都是他的弟子。他的教学方法跟一般塾师不一样,在课余时间他教弟子练习骑马射箭。他告诉弟子们:吾观天下大事,不久会大乱。希望他们除了学文,还要学武。”
待时而动,机遇格外垂青于有准备的人。1852年,罗泽南率徒创办团练,转战湖南、江西、湖北,大小战役二百余场。他作战勇猛,料事如神,既是行动派指挥者,更是湘军的战略家。罗泽南曾向曾国藩建议,要打下天京(南京),首先要打下武昌,然后顺流东下,攻下九江,再攻天京。曾国藩曾说,在罗泽南战死之后,湘军就是依据他定下的战略布局的,最终把天京打下来。
罗泽南留给世人的不止于军事作为,更有他超乎常人的思想取向。曾国藩这样评价罗泽南:“公以诸生提兵破贼,屡建大勋。朝野仰叹,以为名将,而不知平生志事裕于学者久矣。”
作为罗泽南的忠实追随者,画家朱卫平反复研读《罗忠节公遗集》,加以配画,创作出来一套纪念先人的画作来。
朱卫平说:“我找到罗泽南的诗文集,翻开一看,不得了,他的诗真的写得好,因为他的诗,我来读我可以把它变成一幅画。越画越看,越感受罗泽南那样一个高度,感受到他的胸怀,他的情操,他博大的理想。”
“涟水湘山俱有灵,其秀气必钟英哲;圣贤豪杰都无种,在儒生自识指归。”
娄星区民间艺术家协会莫俊说:“这是曾国藩为家乡书院专门做的一副对联,湘中优秀山水孕育了许多英哲豪杰,他们怀抱家国的梦想,也寄语这些读书人一定要有为国家出力的使命感。”
文运相牵国运文脉相连国脉
自古,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
千百年来,湘中资水与涟水联袂穿行,雪峰山、龙山、衡山簇拥起伏,这里独特的地域孕育出娄底人勇毅血性的特质。从始祖蚩尤的勇猛和刚毅,到蜀相蒋琬的善治与谋略,到元曲家冯子振的大器晚成,到近代湘中群英的觉醒与崛起,一代又一代娄底先人正是承袭着一种远久的文化自觉与远大的人文抱负,走向属于他们那个时代的人生舞台。
200多年前,每到涨水季节,资水千帆竞发,毛板船浩浩荡荡,过洞庭,下武汉,建宝庆码头,演绎了古梅山先民逆境中图生存的传奇。一批批的湘中汉子走出去,一波波的新的财富、新的思想也随之涌了回来,尚武的梅山先人觉醒了,把办书院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新化县琅塘镇西团书院,在历史的风云中矗立了两百八十多载。一百一十多年前,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文学家成仿吾就在这里学习与生活。
成仿吾从小对新思想、新知识有着极大的渴求,对外面的世界充满无限好奇与期待。1910年,13岁的成仿吾随大哥挂帆东渡日本。
在受辱的异国他乡,成仿吾嗜学如命,投身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与郭沫若、郁达夫创办文学团体“创造社”,走上了文学与革命的道路。
大革命失败后,成仿吾辗转赴欧,主编中共柏林、巴黎支部机关刊物《赤光》,后来他是红军长征路上唯一的大学教授,创办战火中的大学——陕北公学,出版《长征回忆录》。
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王文珍说:“通过长征,成仿吾完成了从文化人到成熟的革命家的重要转变,为他后来毕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成长为无产阶级教育家和社会科学家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在成仿吾次女成其谦眼里,成仿吾是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父亲留给她最好的一件礼物,就是成仿吾先生新校译的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共产党宣言》。成仿吾为成其谦赠言:“努力学习马列主义,为了实现新的长征,爸爸。”
修复精神家园 记住故土乡愁
当秋日霞光洒向千年古城,新化向东街热闹了起来。
古城修复旧貌,在“寸土寸金”的向东街,挤出三亩多的土地来重建资江书院。对于土生土长的梅山文化人来说,重建书院俨然在修复一座心灵的精神家园。
资江书院,办学历史可追溯到宋代,当时的新化乡贤为纪念周敦颐先生创建濂溪书院,就是资江书院的前身。后来书院数易其名,数更其址。到晚清,这里常年在院生童1000余人,培育出了中国近代史上众多颇具影响的能人志士。
新化县书协名誉主席李国平说:“资江书院是近代新化造就人才的摇篮。据考证,从资江书院走出去的中国同盟会会员就超过30人,他们不怕死,不怕杀头,敢为天下先,体现了梅山儿女对祖国的忠诚,对家国的热爱。”
在离新化古城四十公里之外的冷水江龙潭村,这里迎来两位特殊的参访者。翟梅华,一直致力于修复谢冰莹故居,而身边的谢建新,曾在这栋古老的建筑里度过了他的童年。
1906年9月5日,谢建新的高祖父资江书院山长谢玉芝迎来人生中又一件大喜事,女儿谢冰莹出生了。中年喜添千金,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只是谁也没有想到,日后这个聪颖、执拗的小姑娘会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传奇的文坛巨匠。
从龙潭村起步,四处求学,参加北伐,多次逃婚,两度留学日本,投身抗战洪流,谢冰莹演绎了那个时代普通女性无法想象的人生轨迹,被称赞为“文坛武将”的她,是中国现代军事意义上的第一女兵,她以敏锐的感触、如火般的热情写下《从军日记》,激励无数国人为民族独立前赴后继。
翟梅华说“谢冰莹是一位很传奇的女子,开创中国现代军旅文学的先河,在海内外文化圈广为传颂。”
谢冰莹侄曾孙谢建新说:“到了晚年,曾姑奶奶十分怀念故乡,和他们这些亲人一直保持书信联系,她在信中表达了希望海峡两岸早日统一的强烈愿望。希望亲人们经常去信,多拍些她曾住过的故居‘守园’的图片,以此来安慰她那颗海外游子的心。”
“如果我不幸地死在美国,就要火化,然后把骨灰撒在金门大桥下,让太平洋的海水把我飘回去”。
新世纪的钟声敲响,蜚声中外文坛的“新花木兰”谢冰莹在美国逝世,人们按照她生前的遗嘱,将骨灰撒入江海,终于圆了一位“女兵”的还乡之梦。
人生何处是归途,吾心安处是吾家。正如年近八旬的谭谈的所思所为,在家乡建起晚晴书屋,心里常念妈妈的味道!
谭谈说,一个人就像庄稼从一块土地长出来的,那个地方,是你一辈子忘不了的,不管你离开家乡多久,有两个东西难得改掉:一个是你的口音,乡音难改;一个是你的口味,妈妈的味道……
娄底文脉,犹如顽强的生命,吮吸着营养,沐浴着甘露,总带着对家园的依恋与热爱,逐光而行!
文化的张力总能穿透世俗的繁杂,在每代传承者的身上烙刻下时代深深的印记。
每一位传播文明思想的人,每一位为修复书院奔走呐喊的人,他们是娄底文化的守望者,更是娄底文脉的续航人!(撰稿:王秀风)
《我家在娄底》第二季|第一集《家山》:山脉即根脉 此心念家山
《我家在娄底》第二季|第二集《巧手》:匠心亦初心 巧手传赤诚
《我家在娄底》第二季|第四集《功夫》:盛世出我辈 功夫固根魂
责编:邹娜妮
一审:邹娜妮
二审:李梅花
三审:周俊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