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社区频道记者 谭好 王薇 任琼瑨 袁小玲 视频/胡旺
夏日清晨7时,衡阳市石鼓区人民街道向阳社区后宰门农贸市场里人声鼎沸,鲜活热闹。蔬菜摊位前,“衡阳群众”志愿者沈姣姣正帮高龄独居老人吴爷爷精心挑选着新鲜食材。上午10时,向阳社区残疾人日间照料站里,残障人士们围坐在一起,认真制作手工布艺花,动作虽略显缓慢,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舒心的微笑。下午3时,聆音康复中心的教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原来是听障儿童正向老师和家长展示他们积极康复的成果。
在向阳社区,处处可见的温馨和谐景象无不彰显出这里居民幸福指数的提升。
近年来,在石鼓区民政局的指导下,人民街道着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五社联动”机制,通过打造“邻”字品牌,不断释放基层治理活力,提升治理效能。人民街道党工委书记肖韬介绍,向阳社区党总支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居民需求为核心,精准把脉辖区老年人、残疾人多的特点,在全力服务群众的基础上,聚焦“一老一小”群体,积极打造“人人参与、爱心邻里、亲如一家”的“邻助”社区,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敬老助老,守护“夕阳红”
立夏这天,向阳社区“衡阳群众”志愿者与向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社工一起,来到独居老人李奶奶家里为她免费理发。李奶奶告诉记者,她今年75岁,因女儿在外地工作,平常都是志愿者上门陪她唠家常、量血压等,还经常为她普及近期的惠民政策及安全知识,解决了她生活中的大小难题。
向阳社区坐落于衡阳市老城区繁华地段,65周岁以上老年人数量约占总人口的15%,像李奶奶这样的空巢老人并不少。怎么样让他们更好地安享晚年?该社区党总支书记黄强介绍,社区推进“五社联动”关爱“一小一老”,围绕“邻”字拓展“邻助”品牌,积极推行“一人一日一周一月”陪伴同行助老服务活动。“比如社区通过开展‘一日一上门’服务,动员‘衡阳群众’志愿者,为老人进行问候、陪伴、卫生清扫等服务活动;开展‘一周一辅导’服务,由社会组织开设‘老年辅导室’开放日活动,举办关爱健康、邻里互助、政策宣传等咨询和辅导活动。”
此外,为了照顾生活自理有一定困难的孤寡、空巢、残疾老人,向阳社区以“社区工作人员+社工+志愿者”三人小组的形式,为老人提供定期上门关爱照顾服务。“我们会将工作人员、志愿者、社工的联系方式贴在老人家中的醒目位置,有什么需求,一个电话,他们很快就会上门。”黄强说,社区通过联合共建单位及辖区内配套的医疗、商业等部门,为社区老年人开展敬老助老志愿活动,提供健康义诊、心理健康咨询等多样化服务。
“每次看到他们来了,心里感觉特别温暖。”提及志愿者,李奶奶的言语中满是感激之情。黄强表示,社区助老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不仅增强了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在社区形成了人人争当志愿者的浓厚氛围。目前社区有向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市义工协会、聆音康复中心等社会组织,成立了平安创建、关爱帮扶等10余支志愿服务队,注册志愿者人数占社区常住人口的20.8%,近5年来先后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00余次。
暖心助残,有爱无“碍”
“这里让我有家的感觉。”走进向阳社区残疾人日间照料站,唐毅正坐在电脑面前剪辑视频。作为一名肢体残疾人,他大学毕业后,一直难于找到合适的工作。2022年10月,在社区的帮助下,唐毅来到日间照料站工作,主要负责党建工作及新媒体账号运营。虽才来半年,但唐毅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他还自学了视频拍摄、剪辑等,玩起新媒体来得心应手。
49岁的社区居民汤学冬是一名间歇性精神障碍患者,来日间照料站一年多时间,对这里更是赞不绝口。汤学冬说,来这里之前她没有赚过一分钱,到了日间照料站后,在社工们手把手的教导下,她学会了手工制作。基本上月收入能达到300元,多的时候有500元。“这里有饭吃,有活干,还有人一起聊天,每天都很开心。”汤学冬笑着说道。
黄强告诉记者,向阳社区内有残障人士100余人,近年来,社区始终把扶残助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聚焦残疾人康复、就业、社会保障、托养服务等领域,着力解决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2016年社区建立残疾人日间照料站,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和日常休闲娱乐活动。自正式运行以来,托养了辖区内40余名残疾人,大家如同找到了自己的另一个家。
在向阳社区,聆音康复中心的成立让辖区听障儿童重新走进了有声世界。衡阳市政协委员、石鼓区人大代表、聆音康复中心主任谢海英介绍,中心从2007年发展至今,共帮助400余名听障儿童打开了通往有声世界的大门。“我们会针对每个儿童的情况制定听能管理、语言、认知、沟通等康复课程。希望这些听障儿童回归社会后,能和正常孩子一样学习、生活,有一个美好未来。”谢海英说,针对康复后孩子沟通难、入学难等问题,她们会积极联系普幼普小开展融合教育,帮助孩子架起通往健听世界的桥梁。谢海英从事听障儿童康复事业10多年来不求回报,学生缴纳的微薄学费和生活费使其难有赢利,特别困难家庭还会被免除大部分费用。作为市政协委员、区人大代表,履职期间,谢海英曾多次提交关注残疾儿童的提案和建议。中心也会经常联合社区一起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
黄强表示,社会组织、志愿者、社会慈善力量等参与社区扶残助残工作,对基层治理工作有着很大帮助,“减轻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压力,还能带动其他居民群众主动到中心做志愿者,提高大家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
帮扶助困,用心用情
为切实保障辖区困难群众的生活需求,向阳社区一直把困难家庭的关爱工作纳入改善民生的重要日程,通过走访慰问、结对帮扶、定制服务等一系列举措,竭尽全力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
辖区居民曹晓玉老人患有智力残疾,无儿无女,孤身一人生活。社区一直对她的生活状况非常关心,多次进行慰问走访,详细了解曹奶奶的病情,每天安排志愿者为其采购新鲜食材、打扫卫生,社区还定期组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上门为老人做健康检查,让老人倍感贴心和温暖。
“我们通过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积极参与救助对象主动发现机制,实现困难群众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并定期开展心理疏导、医疗救助等关心关爱服务。同时整合‘衡阳群众’志愿者,定期组织开展社区文体活动和志愿活动,鼓励困难家庭参与,增进他们与其他居民的交流。”黄强介绍,除了主动关怀,社区志愿者也会接受群众的“点单”服务。社区“周周乐”“0元理发”便民服务、敬老院关爱孤寡老人等活动都很受群众欢迎。社区还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文化服务站等收集整理居民需求,并有针对性地开展特色志愿服务。如社区为石鼓区800名困难家庭子女举办免费寒假托管班;多方筹集资金,开展“关爱逆风宝贝”公益活动,为29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提供了亲情陪伴。
“只有把社区治理好、服务做好、环境搞好,群众才能生活得更加舒心。”黄强目光坚定地说。
责编:谭好
一审:梁原
二审:谭好
三审:戴志杰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