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人民值守 护三湘安澜
值班室的“哨兵”
编者按:
水旱灾害防御值班是全省水利防汛工作的“神经中枢”,汛期每天24小时高速运转,承担预测预报、监测预警、信息中枢、综合研判、水工程调度、宣传引导、科技支撑、技术服务等关键职责。在值班室里,一群水利防汛人集结、战斗,他们虽然岗位职责不同,但他们风雨无阻,为人民值守;不舍昼夜,护三湘安澜。他们是默默守护三湘大地的“哨兵”,用责任与担当筑起最坚实的防线。
监制:洪爱英、翟文峰
策划:王琳、徐丽
文案:徐丽、廖梓雅
监查水情:查看汛情态势感知系统、四水流域洪水预报系统等平台,掌握河道水情,入库流量和水库水位变化情况等。
掌握工情:查看全省各大水库水位、库容曲线、泄流曲线等关键信息。
精准测算:根据气象水文预报,使用四水流域洪水预报调度系统进行调洪演算,与上下游市县有关部门沟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人工校核调整,提出调度建议。
科学调度:根据调度方案,编写水库调令并及时下发给相关水库和各级相关水利部门。情况紧急时,电话通知相关水库做好开闸泄洪准备。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徐丽 实习生 廖梓雅 刘堰邻
凌晨三点,湖南省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值班室依然灯火通明。郑翰紧盯着电脑屏幕上闪烁的雨带移动轨迹,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着预警信息。这位1999年出生的山东小伙,是这个雨夜里的值班“守夜人”。窗外,暴雨如注,而他的工作正处于关键时刻。
郑翰的家乡在山东威海,一个以碧海蓝天闻名的滨海城市,气候温和,夏天受到台风的外围影响,偶尔会带来几场畅快淋漓的大雨。“刚来湖南时最不适应的就是天气,又热又潮湿,雨还特别多。”郑翰回忆道。但正是这频繁的降雨,让他很快意识到了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去年7月底,他和女朋友双方的父母第一次见面,却恰逢“格美”台风来袭,郑翰不得不留在值班室工作到深夜,虽然他感到惭愧不曾有机会带他们走走看看,“但父母很理解,他们只是悄悄来厅门口拍了张照片就走了,都没让我去送。”
应对“格美”台风的经历令郑翰印象最深,他回忆起资兴暴雨那两天值班室里的紧张感,“我们都在持续拨打电话了解情况,雨到哪里电话就到哪里——有人在堤上、有人在搬沙袋、有人在转移群众……整个值班室都在高速运转。”正是在这样的实战中,郑翰对“为人民值守,护三湘安澜”这十个字有了深刻理解。他说,每当看到降雨结束后工程无虞、人员安全,就会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在值班室里,郑翰主要负责监查水情、工情、调洪测算和水库调度等多方面工作。“这份工作责任重大。每一次的调度决策,都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若情况紧急,即便在深夜也必须立刻打电话通知,并提前一小时告知上下游。调令下达后,还要持续跟踪情况变化,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加开或关闭闸门。如果到了汛末,还得统筹好防洪和蓄水的需要。”他指着“四水”洪水预报调度系统说道,“就像6月中旬,从湘西北开始强降雨后,我们就紧盯系统,逐小时监测江垭、皂市水库水位、出入库流量、降雨量等关键参数。按照‘早行洪、错洪峰、拦尾洪’的调度原则,我们在强降雨初期就协调电力部门通过满发发电方式消落库水位;在了解到未来3天湘西北仍有持续强降雨后,调度江垭、皂市水库均按600立方米每秒开闸泄洪、削减洪峰。在下游石门站面临水位超保的威胁时,调度皂市水库全关泄洪闸门并全停发电机组全力错峰,保障下游安全。最终,通过江垭、皂市水库的联合拦洪削峰,减少澧水石门河段以下及尾闾地区的洪峰流量约6500立方米每秒,降低石门河段水位约2.5米,直接避免了石门河段超保洪水的发生。真正做到了‘一个流量、一方库容、一厘米水位’科学精准调度的指示要求,充分利用好了每一方库容。”
虽然本硕都就读水利专业,但郑翰坦言刚入职时“感觉自己什么都不会”。“第一次面对复杂多变的水情数据,我完全摸不着头脑,连如何分析数据、判断水情趋势都一头雾水,更别提撰写相关提示函了。”为尽快熟悉工作,他把全省11座大型水库的关键信息做成表格,随时拿出来看。“特征水位、库容曲线、安全泄量……这些数据必须烂熟于心。”他说,“像欧阳海水库开闸时,开几个口、开多大流量都有讲究。这些都是调度部部长胡可在工作中不断提点我的,他的宝贵经验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
“水利值班不只是打打电话、收收文件那么简单。”郑翰说,这份工作需要时刻关注气象信息和河道水位变化,需要协调多个部门紧密配合,更需要不断学习总结。“我们就像‘精算师’,根据气象水文预报,不断在系统上进行精准推演,再根据调洪演算结果编写水库调令,对相关水库进行科学调度。”
从渤海之滨到三湘大地,这个“99后”山东小伙正在书写着属于新时代水利人的青春故事。在无数个雨夜里,值班室的灯光始终亮着,那是守护三湘安澜的承诺,更是水利人代代相传的使命担当。
责编:徐丽
一审:徐丽
二审:甄荣
三审:熊佳斌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