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当英语课遇见醴陵瓷,湖师大这一实践团点亮乡村学子“国际梦”
新湖南 • 津津乐教
2025-07-02 18:51:35

湖南日报通讯员 谢钰琪 傅馨可 丁晓乐 全媒体记者 刘家璇

千年窑火的故事用英语讲述,家乡的烟花技艺成了趣味英语谜题,激昂的红歌在中英文合唱中回荡……近日,醴陵市第三中学的校园里,一堂别开生面的暑期社会实践课火热进行。来自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的“语醴同行”实践团,将醴陵独特的“红、瓷、花”文化融入英语教学,为乡村学子打开了连接世界的窗口。

“原来家乡的釉下五彩瓷这么美,还能用英语讲给世界听!”醴陵三中学生们在主题交流会后兴奋不已。这支全国“百优”研究生党支部组成的实践团,短短一周就成了校园里最受欢迎的“新老师”。

课堂活了 乡愁变国际语言

醴陵三中的教室成了活力四射的文化交流场。

“流光遗彩”讲座上,英语讲述让千年窑火故事焕发新生;趣味英语闯关“E世界”里,融入烟花知识的谜题引得学生争相抢答;“红歌记忆大比拼”中,《我的祖国》中英文合唱激情澎湃;“与情绪和解”小剧场用情景对话解开成长心结;“学业解惑”分享会上,学长学姐的实用经验让台下笔记沙沙作响。

“学英语变得像‘做烟花’一样有趣!”高一学生李婷笑着说。课堂里的欢声笑语,悄然在学生们心中种下了文化自信的种子。

校地同心 脚步丈量乡土

活力课堂的背后,是长效合作的探索。在醴陵市的支持下,实践团与地方深入交流,达成共建“基础外语教育实践基地”、推动当地加入“大中小学外语课程思政联盟”的意向,让优质外语资源持续惠及乡村。

实践团成员们牢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嘱托。他们带着问卷走进22个高一班级倾听学生心声,更深入陶瓷作坊、烟花工坊,用专业视角调研特色产业,思考如何助力醴陵文化走向世界。

青春答卷 泥土滋养成长

“孩子们眼里的光,是我们最大的收获。”实践团成员张同学深有感触。这场以醴陵大地为课堂的实践,不仅点燃了乡村学子的学习热情与文化认同,也让研究生党员们深刻体会到扎根乡土的价值。

依托湖南师大“双一流”学科和“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平台,这支年轻的“百优”党支部正用行动诠释担当。他们将带着醴陵的泥土气息和调研思考,继续投身中国文化“出海”和教育振兴的征程。 


责编:刘家璇

一审:余蓉

二审:黄京

三审:杨又华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评论
打开新湖南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