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载于《湖南日报》2025年3月25日06版
山水育瑰宝 产业绘宏图
浏阳农科园“低成本”撑起大发展
文/王 文
浏阳,这座物华天宝的城市,山水相依,孕育了取之不尽的天然食材。
浏阳河畔,浏阳市省级农业科技园(简称浏阳农科园)以“食品安全大于天”为使命担当,集结优势力量,在浏阳东区培育全省首个湘菜食材产业园,致力于将浏阳的绿色健康食材,输送到千家万户。
如今,这里已然成为绿色食品产业链企业集聚地,111家企业在这里扎根生长、开枝结果。从园区走出了津匠食品、聪厨食品、高朗烈酒等一大批全国知名企业。捧出了梅菜扣肉、小炒黄牛肉、外婆菜、扇子骨等多款年销售过亿的爆款单品,在三湘大地上,书写新的传奇。
过去一年, 浏阳市省级农业科技园湘菜健康食材产值达108亿元,占园区总产值的86%。地方收入达6732.89万元,较2021年增长了4175.89万元,增幅163.3%。这一组亮眼的数据,不仅是园区过去发展的辉煌见证,更是未来前行的坚实底气。
新风口、新赛道、新征程,浏阳农科园目标坚定,精准锚定“湘菜食材产业园”定位,立足地方特色、聚焦产业融合、强化内聚外联,培育壮大健康食品产业,为加快打造全国知名现代农业产业高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浏阳篇章贡献园区的力量。
企业抓生产,产品忙出海
近期,浏阳农科园好消息频传,园区企业在国内外市场表现亮眼。
2月24日,聪厨食品12个湘菜食材产品获泰国FDA认证,成功进军泰国市场。3月13日,浏阳高朗烈酒在2025艾威奖年度盛典斩获7项荣誉,成为威士忌中国产区的“黑马”。与此同时,菜帮主食品、道吾山食品也在积极申报FDA认证,瞄准美国、东盟、新西兰等市场,准备在国际舞台一展身手。
3月7日-9日,浏阳高朗烈酒在2025艾威奖年度盛典斩获7项荣誉。
面对新的市场形势,园区企业积极开拓新市场,推动湘菜食材“出湘”“出海”。在聪厨生产车间,浏阳烟笋和榨笋等食材被打包发往各地。董事长唐步聪介绍,春节前与泰国客商签订1亿元湘菜食材订单,首批100万元货物发往泰国后,一个月便销售80%。他表示,企业接下来将重点开拓东盟市场,让湖南美食走向世界。
位于园区的高朗烈酒主要生产中高端威士忌,拥有国内首家大型单一麦芽威士忌酿造基地,70%产品出口国外,主要销往美国、法国、俄罗斯、古巴等市场。开年以来,高朗烈酒的单一麦芽威士忌供不应求,在俄罗斯市场销量同期增长40%。总经理杨长福称,威士忌在古巴备受欢迎,去年9月古巴客商下单货值500万人民币的威士忌,今年1月再次下单。为及时供货,公司开通生产专线。目前日产各类烈酒4至5万瓶,二期项目厂房已进入验收阶段,预计5月投入使用,2025年基地产能有望提升4倍。
湘菜食材作为新兴赛道,市场竞争激烈。浏阳农科园抢抓机遇,以绿色食品为主导,布局建设湖南首个湘菜食材产业园,助力企业稳健发展。2023年9月,浏阳市湘菜食材产业协会成立,引领企业抱团发展;同年11月,宏达聪厨职业学校开办,为湘菜食材领域培育人才;去年9月14日,浏阳蒸菜研究院揭牌,发布浏阳蒸菜“十八碗”,园区梅菜扣肉位列头碗。
园区还依托产业研究院、专家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引导40余家绿色食品企业与江南大学、湖南农大等开展产学研合作,联合攻克行业痛点。目前已累计开发应用170项新技术,研究上千种新产品,申报600余件专利。
3月20日,浏阳市宏达聪厨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来自江西南昌的厨师们现场学习湘菜烹饪技艺。王文 摄
浏阳农科园主要负责人表示,“湘菜出湘、湘菜出海”面临厨师及本土化等问题。园区发力湘厨和厨艺培训,带动湘菜食材“走出去”。去年,宏达聪厨职业学校邀请300余名外地厨师培训,推广湘菜文化。今年计划培养1000名专业厨师,为湘菜推广提供人才支撑。目前,园区正与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湘菜学院洽谈合作,围绕湘菜产业开展全方位合作,解决湘菜出湘、出海难题,推动产业迈向新高度。
产业项目涌入,园区势如虹
仲春时节,万物复苏,大地满是蓬勃生机。在浏阳农科园,项目入驻的热潮比春日暖阳还要炽热,处处洋溢着发展的活力。
今年,黑色经典、湘品元休闲食品、茶叶制品等7个新项目签约落地,为园区发展添上强劲引擎。其中,黑色经典食品项目格外耀眼。作为全国知名的网红品牌,其臭豆腐和酱板鸭在长沙旅游市场占有率稳居榜首,堪称美食界“顶流”。早在2020年,湖南伍爱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就租赁园区加盛产业园厂房,加工这些深受消费者喜爱的食品。此后合作不断深入,累计租赁面积近万平方米。
2025年,黑色经典开启全新征程,计划投资2.6亿元,购地50亩,建设3栋生产厂房、1栋办公楼及配套设施,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这里将集多种特色食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突破租赁局限。新项目厂房面积扩至原来5倍,投产后产品供应量预计从30%提升到70%,成为市场供应主力军。项目负责人黎励直言,园区政策好、服务优、效率高,让企业能安心发展。
像黑色经典这样从租赁到购地,在园区发展壮大的项目不在少数。长沙绝艺食品2011年入驻园区,一期年产值达3亿元,卤味零食在电商平台销量领先。2019年购买兴力产业园土地21亩,建设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的电商仓储中心。如今再次投资2亿元,购地33.22亩,规划建筑面积超3.6万平方米,预计2025年11月投产,届时年产值有望破5亿元。目前厂房建设正酣,一片繁忙。
浏阳高朗烈酒2017年入驻,专注中高端威士忌生产,2024年销售额达1.5亿元,成为行业领军企业。2023年11月,企业投资4亿元,购地40余亩建设二期。目前二期厂房已进入验收阶段,预计5月投用。2024年9月,高朗烈酒还打造无限蒸馏厂,以“文旅+工业”模式,让游客体验酒文化。
万洋众创城一期用地180.36亩,目前已建有13栋厂房,建筑面积达59055.36平方米。
自2021年以来,浏阳农科园累计引进52个项目,入驻企业从86家增至134家,成功培育大批本土企业,8家企业投资“二胎”项目。园区积极推行“园中园”模式,万洋众创城由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万洋集团主导,规划用地600亩,集多种功能于一体。计划引入约200家企业,提供6000个岗位。目前一期180.36亩,新建13栋建筑基本成型,8家企业已签约,9家意向客户正在洽谈。
此外,浏阳农科园已成功培育4个“园中园”,成为企业成长的“苗圃”。2025年,浏阳农科园计划引进10个项目,含3个亿元项目,协议引资10亿元。未来,园区必将在产业发展之路上高歌猛进,创造更多辉煌。
成本洼地已形成,产业集聚正当时
在激烈的产业竞争中,成本优势是企业布局的关键。浏阳农科园全力打造全省综合成本最低园区,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提升市场竞争力。
食品企业对水、电、蒸汽和污水处理需求大,成本占比高。浏阳农科园主要负责人指出:“生产综合成本是企业关注的核心,企业考察园区,首要考量用水用电成本。”
早在几年前,园区便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捕捉到这一关键要点,并迅速付诸行动。浏阳农科园就申报项目资金并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和供热项目,为企业集中供热、供水及污水处理。
湖南金房中节新能源有限公司建设的生物质锅炉即将投产。
走进湖南金房中节新能源有限公司厂区,一座投资3000万元60吨/小时的生物质锅炉即将投产。负责人称,与传统天然气供热相比,每吨蒸汽成本可降100元左右,能帮企业节约20%生产成本。2024年,园区引进金房能源,联合中节科技新建集中供热项目,企业综合成本达周边同类型园区最低。
园区食品企业用水量大,高峰期日用水1.5万吨,多靠园区外社会水厂供应,水价2.35元/吨。2021年,园区收购并改造一家社会水厂,供水能力提升两三千吨,水价降至1.75元/吨。2023年12月,园区斥资上亿元新建东区自来水厂,预计今年5月投产,一期供水3万吨/天,仍按1.75元/吨供水,大幅降低企业用水成本,像聪厨这类大厂,高峰期日用水可达2000吨,每天能省1200元水费。
食品企业污水预处理成本高。之前,企业需自建污水预处理站,成本很大。一个日排污水200吨-500吨的企业,建站须投入300-500万元,运营成本15元/吨,而大型企业建站成本更高。园区原有火把岭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为8000吨,难以满足需求。2022年,园区新建日处理能力4万吨的东区污水处理厂,分两期建设。目前一期日处理能力2万吨项目已建成调试,即将投用。
园区新建的东区污水处理厂一期日处理能力2万吨项目已建成调试,即将投入使用。
同时,园区推行污水处理“大环保”计划,把火把岭污水处理厂改造为污水预处理水厂,集中预处理污水,企业无需自建预处理站,处理成本每吨可节省3-5元。万洋众创城、兴力产业园、浏水坊、叮叮懒人菜等园中园和企业不再自建预处理站,节省大量成本。
经对比,浏阳农科园在供水、蒸汽、污水处理等方面的成本均处长株潭同类型园区最低水平。浏阳农科园主要负责人表示,低成本已成为园区招商核心竞争力,吸引食品企业入驻,助力产业蓬勃发展。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浏阳农科园提供)
作者:王文
责编:封豪
一审:封豪
二审:王文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