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看益阳师专如何开启非遗传承新玩法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3-19 11:34:23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单奕弈 符映红

“老师,您说这山歌里的高腔、平腔还好理解,可为什么网上关于低腔山歌的资料特别少呢?”近日,在益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教室里,一位学生向台上的主讲人抛出了这样的疑问。当天,学校湖湘传统文化非遗课程特邀兰溪山歌领域资深专家担任主讲。课堂上学生们热情高涨,踊跃提问,气氛热烈。在一问一答间,益阳师专“传湖湘音韵 育非遗薪火——传统音乐文化浸润工程”的大幕就此拉开。

益阳师专湖湘传统音乐文化讲堂现场。单奕弈  符映红 

生态讲座 开启非遗传承大门

此次非遗课程,标志着益阳师专在非遗传承教育上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学校精心构建“三位一体”教学体系,将口传心授的传统教学模式、活态展演的实践锻炼以及创新实践的能力培养紧密结合。

在口传心授环节,邀请非遗传承人走进课堂,让学生们近距离接触原汁原味的湖湘音乐。活态展演则带领学生深入社区、文化场馆等地,让湖湘音乐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绽放光彩。创新实践鼓励学生大胆探索,为传统音乐融入现代元素,让古老的湖湘音乐重焕生机。

学术引领 培育非遗传承人才

在课程规划上,除了本次兰溪山歌课程外,还安排了系列学术讲座,如邀请非遗专家学者、湖南城市学院音乐教授探讨益阳音乐类非遗研究与校本课程开发。同时,组织学生研读益阳地区民歌和《益阳非遗音乐传承指南》,建立“非遗数字档案站”,将珍贵的老艺人手稿、老曲谱进行数字化保存,并制作“非遗微课堂”系列短视频,通过新媒体手段让更多人了解湖湘音乐。

益阳师专学子在校园内举行古韵汉服秀表演。单奕弈  符映红 摄

为了确保教学质量,学校采用“双导师制”传承模式,让非遗传承人与高校专业教师携手联合教研,以 “学术引领 + 活态传承 + 师范特色” 为突出亮点,共同为学生打造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习环境,培养一批既能登台表演又能执教授课的新时代非遗传承人才。

活态传承 激活非遗生命

后续4 6月的技艺传习阶段,学校还将围绕益阳弹词、兰溪山歌、南县地花鼓等非遗项目展开深度教学。从弹词的醒木运用、月琴弹唱,到山歌的声腔训练、采风实录,再到地花鼓的身段教学、跨界融合,让学生全方位掌握湖湘音乐的精髓。到了12月的创新转化阶段,学校将出版《湖湘非遗音乐课堂实录》影像集,完成非遗项目标准化教学方案,并通过精彩的舞台展演呈现教学成果。

益阳师专此次非遗传承教育的开展,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湖湘音乐的宝贵机会,也为湖湘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贡献了力量,为培养新时代非遗传承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责编:宋姗姗

一审:杨玉菡

二审:杨军

三审:邢玲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评论
打开新湖南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