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通讯员 颜蒹葭 全媒体记者 杨斯涵
“同学们,请问你们为何读书?怎么读书?”“既要读有字之书,又要读无字之书,不妨学学润之同学。”……3月15日上午,“第一师范”大思政课首场公益课堂免费开课,近百名青少年学子走进湖南第一师范,穿越时空聆听杨昌济等多位“大先生”的教诲,沉浸式体验百余年前革命先辈的热血青春。
“第一师范”大思政课堂是由省委宣传部指导,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联合打造的思政教育创新项目,是继“我的韶山行”“岳麓书院”等之后,我省打造的又一个省级大思政课品牌。自2024年12月25日启动试运行两个多月来,该课堂因沉浸互动戏剧体验和跨时空对话的创新形式备受好评和关注。
该大思政课堂分为“第一师范”青春课堂与红色讲堂两种形式,每周交替开展,面向全省大中小学生开放,旨在借助沉浸式体验、启发式微电影、互动式微论坛、名家面对面等多元化教学手段,引导广大湖湘学子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努力成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重任的栋梁之材。
活动现场,学生们手持征友贴,以寻找真朋友的青年学子身份,依次走过大厅、大礼堂、第八班教室、老寝室四合院及第八班寝室等场景。一路上,大家仿佛亲身领略了方维夏、孔昭绶、杨昌济、袁吉六等诸位大先生的风采,深入体验了征友集结的热烈、校长演讲的激昂、修身课堂的深邃、天下文章的广博、三谈三不谈的高远、野蛮体魄的坚韧以及志同道合的默契等珍贵记忆,身临其境感受那段寻良师、觅益友、求真理的热血青春岁月,深刻感悟革命先辈成长成才、确立信仰的伟大过程。
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思政教育专业学生,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生肖紫媛深有体会:“上完这堂沉浸式大思政课,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作为一师学子,毛润之学长那些卓越的品质无疑是值得我们学习与传承的宝贵财富。同时,作为一名思政教育专业师范生和未来的人民教师,我认为,我们应充分利用自身的红色资源,将课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让‘有意义’的思政课变得更加‘有意思’。”
长沙市明德中学学生肖锐楷表示,这堂“大思政课”不同于他们学校平常的政治课,沉浸式体验非常有代入感,好像让人穿越到了伟人在一师的那段峥嵘岁月。舒佳倪更有感触:“最让我震撼的就是在第八教室的体验和杨昌济老师关于修身在于立志的教导,让我认识到,我们高中生也应该关注社会现实,并且立下高远志向,做到‘少年应有鸿鹄志,当骑骏马踏平川’”。
“第一师范”大思政课堂的意义,从教育事业整体发展来看,通过深度挖掘与创新运用一师红色资源,拓展了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空间,推进了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优化,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范例和思路。自去年12月25日启动试运行两个多月来,各方反响良好,省内外多地教育部门和高校来此观摩学习。
“‘第一师范’大思政课堂的沉浸式学习体验,既有红色历史知识的严谨性,同时也增强了互动性、体验感和趣味性,让红色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馆长杨丹说,课堂面向全省大中小学生免费开课,实行实名预约制,大家可通过微信搜索公众号 “第一师范纪念馆”,点击底部菜单 “预约” 中的 “大思政课堂” 进入预约界面。杨丹希望更多青少年学子了解并参与到这堂大思政课中来,共同做好红色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作者:杨斯涵
责编:杨斯涵
一审:余蓉
二审:黄京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