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嘉诗说联丨"诗仙“的月亮与自由
新湖南 • 今日视点
2025-03-03 10:55:55

如果没有了月亮,李白会怎样?

今天,我们要聊的就是这副藏在安徽马鞍山太白楼的对联:“脱身依旧仙归去;撒手还将月放回”。它不过短短十四个字,却写尽了李白一生的浪漫与超脱,更藏着中国人对“诗仙”最深的想象。

传说李白在此醉酒逐月,坠江而亡。可清代诗人李孚青偏不信这“悲剧结局”。他说:李白本就是天上下凡的谪仙,人间一趟不过打卡旅游。你看,“脱身”二字多妙!像褪去一件沾了酒渍的锦袍,他挥挥手,回天上述职去了。

那为何是“脱身”?因为当年贺知章初见李白,便惊为“谪仙人”。李白自己也写:“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骨子里就从未属于凡尘。对联作者看透了这份仙气——李白的死不是终结,而是从尘世“抽卡退游”,重归逍遥。

最绝的是“撒手”二字。试想如果李白真捉住了月亮,他会带走吗?不,他偏要放它回天上。月亮是他的知己、他的乡愁、他的灵感缪斯。若没了这轮月,谁来陪他“对影成三人”?谁来照亮游子的“静夜思”?李白再狂,也舍不得让后人无月可咏。这一“放”,便是这位诗仙对人间最深情的回馈。

这副联之所以动人,就在于它把死亡写成了一场诗意的飞升。中国人不爱渲染悲剧,却擅长将遗憾化为浪漫:屈原投江化作粽香,梁祝化蝶成就佳话,而李白捉月,成了与宇宙的终极和解。“脱身”是道家的洒脱,“撒手”是儒家的担当。李白既要做不羁的仙,也不忘留下月照亮人间——这何尝不是中国文人的理想人格?后来苏轼写“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徐志摩叹“轻轻的我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似乎都能从这十四个字里找到回声。

诗在,月在,长安便永远不老,或许李白从未离开。千年后的我们,依然在月光下读他的诗,在江水边寻他的影。而那句“撒手还将月放回”,早已道破一个真理:真正的浪漫,从不是占有,而是让美好永远流转人间。

策划/王华玉 张嘉诗 

文案/张嘉诗  

拍摄/邹尚奇

剪辑/戴钺

作者:张嘉诗

责编:张嘉诗

一审:陈永刚

二审:赵雨杉

三审:文凤雏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评论
打开新湖南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