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这篇文章来自从事养老服务行业10余年的乐部郎(笔名)。全文关注了养老机构院长的日常管理实践,探讨如何通过明确的权责流程,解决实际运营中的诸多挑战。由于文章内容较为丰富,为了更好地呈现,我们将分三部分陆续推送,以下是第二部分内容,主要聚焦于养老院中各部门和人员的调配与分工。
正文
人事任免
人事任免环节同样遵循严谨的权责流程。护理部根据岗位空缺情况和团队发展需求,发起护理部门主管选拔工作,发布详细的岗位要求和职责说明书,明确所需人才应具备的专业技能、管理经验、团队协作能力等关键指标,这是发起阶段的核心任务。
基层护理员报名或推荐候选人后,护理部门组织专业技能考核和民主测评,对候选人的专业知识、实操能力及在团队中的口碑进行全面检查和初步审核。人力资源部门在此基础上,开展综合面试和背景调查,深入了解候选人的职业素养、工作经历中的关键表现及潜在风险,进一步审核候选人是否符合岗位要求。
院长作为最终决策者,会结合养老院护理团队的长期发展规划,综合各方提供的信息,权衡候选人的优势与不足。比如,若有个护理员专业技能强但团队协作稍弱,另一个候选人各方面比较均衡,院长就得考虑团队整体氛围和发展方向,做出最有利于团队成长的决策,确保选拔出的主管能有效带领团队提升服务水平,体现权责流程在人才选拔环节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预算使用决策
在预算使用决策方面,以开展老年文化活动项目为例。活动策划部门为丰富老人精神文化生活,发起项目预算申请,详细列出场地租赁、道具购买、人员聘请等各项预算费用明细,并深入分析项目预期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供有力支撑,这是发起环节的关键内容。
财务部门收到申请后,依据养老院的资金状况、成本控制目标和以往类似项目的财务数据,对预算进行严格审核。检查各项费用是否合理,是否存在预算超支风险,预期效益与投入是否匹配。若发现场地租赁费用过高或人员聘请预算过于冗余,财务部门就得及时与活动策划部门沟通,提出调整建议,这是财务部门的检查与审核过程。
管理层综合考虑项目对老人生活质量的提升作用、财务部门的审核意见以及机构的整体资源分配情况后,做出最终决策。若批准预算方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就要建立动态监控机制,定期检查项目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预算分配,确保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体现权责流程在预算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保障项目顺利开展的同时合理控制成本。


采购确认
在采购确认环节,如医疗物资采购。采购部门根据医疗科室的需求清单,发起采购流程,广泛收集供应商信息,筛选出符合资质要求的潜在供应商,并组织招标或谈判活动,这是采购部门的发起与初步检查工作。
医疗科室收到供应商提供的样品后,运用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对样品进行全面测试和评估,重点检查产品的质量、性能是否满足医疗需求,是否符合行业标准,提出技术和质量方面的专业意见,这是医疗科室的审核过程。
质量监督部门全程监督采购过程和物资质量,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和机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对采购流程的合规性、供应商的信誉及物资的质量稳定性进行严格审核。就像药品采购,如果发现某个供应商的药品在疗效稳定性测试中存在问题,质量监督部门有权否决该供应商,要求采购部门重新筛选,确保采购的物资安全可靠,满足机构运营需求,充分体现各部门在采购环节依据权责流程协同工作,保障机构利益不受损害。
一线护理员的权责
对于一线护理员,他们的权责操作手册明确规定了不同情况下的发起、检查与应对流程。当老人突发轻微身体不适,如头痛、头晕时,护理员要依据培训知识,迅速发起应急处理流程,为老人测量生命体征,这是护理员的发起行为。在测量过程中,护理员要仔细检查测量仪器是否正常工作、操作是否规范,确保获取准确的数据,然后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同时详细记录老人的症状表现、处理时间及测量结果等信息,这是护理员的检查与初步审核工作。
在薪酬方面,护理员的薪酬与护理难度系数、老人满意度等因素挂钩,形成了基于权责履行效果的审核与反馈机制。比如,照顾失能失智老人的护理工作难度大、责任重,在薪酬体系中会给予相应较高的基础薪酬和难度补贴,这是对护理员承担高难度工作的认可与激励,体现了薪酬与权责的紧密联系。定期开展的老人满意度调查就是对护理员工作质量的重要审核方式,根据调查结果对护理员进行奖励或惩罚,促使护理员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确保薪酬待遇与权责履行的动态平衡。


END
文字:乐部郎
排版:凌艺菡、许婉真
一审:龚琦涵
二审:谢峰
三审:田雄狮
责编:龚琦涵
一审:龚琦涵
二审:谢峰
三审:田雄狮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