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假期结束,工作生活陆续开始,有不少公众在网上感叹自己患上了“节后综合征”,不仅浑身不舒服、吃啥啥不香,还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这是一种疾病吗?医生介绍,“节后综合征”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短期适应障碍。它是人们由假期的放松状态突然进入工作的紧张状态时,生理和心理的平衡被打破,进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如何缓解这种惹人心烦的“综合征”?中医有妙招。
1. 生物钟紊乱
假期中熬夜、晚起、午睡时间延长等作息不规律的行为,打乱了原有的生物钟规律。人体内的褪黑素(调节睡眠)和皮质醇(调节清醒)分泌节奏被破坏,导致节后难以快速恢复早睡早起的模式。昼夜节律失调使人白天昏沉、夜晚失眠。
按揉穴位各5分钟:
神门穴(腕横纹尺侧端):清心宁神。
内关穴(前臂内侧,腕横纹上2寸):补养心血、镇静安神、宽胸解郁。
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滋阴养血、健脾除湿、疏肝解郁。
太冲穴(足背第1、2跖骨间):清肝降火、解郁安神,睡前点压。
艾灸:
温和灸涌泉穴(足底前1/3凹陷处)15分钟,滋肾助眠。
足浴:
艾叶20克、花椒20克煮水泡脚,活血通络、引火下行、改善循环、缓解疲劳。
除烦宁心茶:
组成:茯神10克,酸枣仁10克,浮小麦10克,枸杞子6克,甘草6克,黑茶3克,蜂蜜适量。
服用方法:将茯神、酸枣仁、浮小麦、甘草研成粉末,与黑茶、枸杞子一同放入杯中,用开水冲泡 20 分钟后,加入蜂蜜,即可饮用。每日 1 剂,频频饮之。
2.饮食失衡
假期聚餐频繁,高糖、高脂饮食和酒精摄入增加,可能导致肠胃负担过重、血糖波动,引发神经性厌食、消化不良等肠胃问题。
按揉穴位各5分钟:
足三里(膝下3寸):健脾胃、补中气。
中脘穴(肚脐上4寸):调和胃气、缓解腹胀。可用手掌根部顺时针按揉。
天枢穴(肚脐旁开2寸):疏通中焦、升清降浊。双手中指同时按压,顺时针揉腹。
内关穴(前臂内侧,腕横纹上2寸):宽胸理气,和胃降逆。
艾灸:
温和灸中脘穴、足三里10分钟、隔姜灸神阙穴(肚脐)10分钟,增强消化功能。
敷贴:
吴茱萸、莱菔子、厚朴按2:1:1研磨成粉,用生姜汁或米醋调成糊状(若无药材,也可用生姜切片)贴敷中脘、神阙穴。每次敷贴2-4小时,每日1次,连续3-5天。
清肠健胃茶:
决明子6克、荷叶6克、生白术10克、陈皮10克、炒山楂10克,沸水冲泡15分钟,滤渣后加蜂蜜饮用。
作者:湖南医药学院中医学院教授 骆敏
责编:郭芝桃
一审:郭芝桃
二审:陈艳阳
三审:田雄狮
来源:大众卫生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