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1月18日(记者 王璐 通讯员 刘明辉 赵晓华)2025年1月18日上午,由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主办的脉冲电场消融(PFA)上市发布会在长沙举行。
脉冲电场消融(PFA)由惠泰医疗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周胜华教授牵头完成,此次发布的全球磁电一体的脉冲电场消融系统,标志着我国心律失常电生理领域迈入全新发展阶段,开启了国产心脏PFA消融技术的崭新时代。
60岁的陈女士(化名),因反复心悸近日来到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就诊,被诊断为阵发性房颤合并预激综合征。考虑到患者对局麻下射频消融手术较长时间和较强疼痛感的耐受性较差,该院周胜华教授领衔以刘启明教授为核心的手术团队为该患者制定了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的脉冲导管消融手术方案。
脉冲消融手术相较于射频消融手术具备时间短、痛苦小、耐受性好的优势。手术全程在惠泰HT-9000pro三维标测系统的精确指导下进行,用惠泰环形脉冲导管构建左房模型的同时进行高密度基质标测,全面且细致地剖析患者心脏状况。基于精准的检测数据,医疗团队迅速制定消融策略,在环形和线形压力脉冲导管的协同作用下,高效地完成关键部位的消融操作,手术顺利结束。术后陈女士恢复良好。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刘启明介绍,房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我国患病人数众多,目前已突破1000万。其特点是心脏的心房部分出现无序且快速的收缩,通过体表心电图即可明确诊断。房颤的症状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多数患者常会感到心慌、心悸。值得注意的是,房颤的危害性极大,若不及时控制和治疗,可能会诱发中风、心衰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房颤患者中风的机会是正常人的五倍,心衰的机会是正常人的三倍。
目前传统的房颤治疗手术存在一定局限性。射频消融和冷冻消融是恢复和维持房颤患者窦性心律的有效手段,但它们对消融区域组织的破坏缺乏选择性,甚至可能对邻近的食管、冠状动脉和膈神经等造成损伤。
而脉冲电场消融(PFA)技术则具有明显优势。其通过在短时间内释放极高的脉冲电场能量,在细胞膜上产生不可逆的纳米级微孔,造成病变细胞的凋亡,从而达到治疗房颤的目的。与传统导管消融技术相比,PFA不需要依赖导管贴靠力便能造成广泛的心肌损伤,且具有保留细胞外基质、阈值具有组织特异性、消融速度极快等优势。这使得其在消融心肌细胞的同时可避免临近组织(食管或膈神经等)受到损伤,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安全性也更高。
据临床数据显示,PFA技术目前已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临床试验中,12个月随访完成成功率高达83%。且在临床试验的161名受试者中,未发生一例与器械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在手术效率方面,PFA手术时长相比现有的射频消融手术明显缩短,只需一个小时左右即可完成。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临床心内科医生将面临更加艰巨的使命,这也促使我国在临床诊疗技术上的不断探索和优化。PFA新技术的研发不仅打破了进口垄断,更为我国创新产品实现弯道超车提供了有力例证。
未来,随着对PFA新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在临床应用方面的广泛推广,其在提升我国心血管疾病整体诊疗水平、减轻社会医疗负担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责编:王璐
一审:王璐
二审:陈艳阳
三审:谢峰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