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楹联里的湖南(95)丨最是无情帝王家,独筑高台念母恩
新湖南 • 今日视点
2025-01-18 09:51:45

中国历史上关于孝文化的故事很多,像虞舜的“孝感动天”、老莱子的“戏彩娱亲”、子路的“百里负米”、王祥的“卧冰求鲤”等,都为大众耳熟能详,元代郭居敬甚至将古人孝道的故事辑录成书,名《二十四孝》,流传至今。

长沙定王台——一个有着两千年历史、早年以售书和贩碟闻名的地方,却藏着一个鲜为普通大众熟知的孝子故事,有联为证:

数景帝十三王,故国山河,片石犹留汉藩土;

去长安一万里,楚江风雨,危栏凭吊蓼园秋。

2025年新年伊始,我们与湖南省著名作家、画家何立伟相约品联,一起感受一位汉朝皇子的至孝情深。

定王台上念母恩

解联之前,先要了解定王台的背景。

定王台位于长沙市浏正街南,是长沙市图书馆旧馆所在地。作为一名“老长沙”,何立伟告诉记者,直到20世纪50年代,定王台还有残存的台基,儿时的他常来此玩耍。

何立伟回忆:“我在浏正街小学上学时,常和同学到定王台玩,但那个时候并不清楚定王台的故事。后来从事文史方面的研究,才对定王台的历史掌故有了逐步深入的了解。”

20世纪20年代的定王台明信片。(资料图片)

何立伟介绍,定王台又称望母台,为西汉长沙王刘发所建。

刘发,汉景帝之子,排行第六。虽贵为皇子,刘发却是皇子中的“破落户”,因其母唐儿,原只是景帝嫔妃程姬的侍女。

相传一次景帝召程姬侍寝,不巧程姬身体不便,便让唐儿趁着天黑去见景帝,加上景帝当时喝醉了,一番云雨后,唐儿怀孕,生下一子。景帝为其取名“发”。

母凭子贵,唐儿成了唐姬,刘发因一场“误会”成为皇子,可谓“穷人生了富贵命”。但“母微无宠”,刘发也是众皇子中身份最卑微的。公元前155年,在分封藩地时,刘发被安排到长沙为王。迥异于现在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西汉时期的长沙地处偏远、气候潮湿、人烟稀少、经济贫穷,被称为“卑湿贫国”,与幸福基本不沾边。对刘发来说,这样的安排无疑是苦差。而彼时,他才12岁。

虽然不受皇帝老爸待见,但刘发与母亲唐儿感情深厚,“外地任职”又让母子长期分隔两地。景帝还在世,刘发自然不能随便接母亲来长沙住;作为地方藩王,刘发也不可能随便回长安“省亲”,因为在古代,藩王未经皇帝召见而私自进京,可视为谋反。“刘发在长沙‘任职’28年,总共只有8次机会回长安向皇帝‘述职’,借此才能见到自己的母亲。”何立伟感慨道。

既然很难见面,刘发就想着从长沙寄点东西给母亲以尽孝道。湖南最有名的是什么?当然是大米,于是刘发每年都派人把长沙本地最好的大米运送到长安供母亲享用,同时嘱咐运米者带回来一些长安的泥土。刘发以这些“故土”为基底,在长沙城外建起一座高台,思亲之情泛起时,就登台遥望西北,祝祷母亲安好,聊尽孝心。

刘发死后,谥号“定”,这座“望母台”因此又称“定王台”。

思汉怀古赞孝心

“这副对联的作者叫但湘云,是一位清代诗人,他应该是游历至此,触景生情写下此联。”何立伟说。

何立伟为记者解联。

上联的“景帝十三王”指汉景帝13个封地称王的儿子;“故国山河”,即汉朝的山河故土;“片石犹留汉藩土”,指作为历史遗迹的定王台仍留存着汉朝的遗土。“上联主要描写定王台作为历史遗物的景象。伟大的汉朝早已灭亡,只剩下了它的遗址——定王台。作者感叹,历数汉景帝的这些皇子,如今他们和整个汉朝都不复存在,只留下定王台这样的遗迹记录着那段鼎盛时期。”何立伟解释道。

下联“去长安一万里”中的“一万里”是虚词,表示从长沙去长安(今西安)路途遥远;“楚江风雨”中的“楚江”就是湘江,亦指长沙;“危栏凭吊蓼园秋”中的“危栏”指高地的栏杆,“蓼园”是刘发修筑“望母台”时在旁侧建起的一座王宫林苑,因苑里长满蓼草得名。其中,蓼是一种草本植物,古人用作调味品或入药,引申比喻为辛苦,蓼园之名也体现了定王思母的伤痛之情,“蓼园可以说是长沙历史上最早的园林了。”

“站在高台的栏杆边凭吊秋天的蓼园,由此可知这副联是在秋天创作。”何立伟接着说,秋天本身代表着从成熟到衰落的过渡,更容易使人望景生情,作者借景怀念汉朝,也对定王刘发登高思母的孝举表达赞许之情。

长沙定王台旧址碑。

与定王台有关的对联也不止这一副,何立伟介绍,旧时的定王台是除岳麓山外,长沙最负盛名的市内景点了,历朝文人到长沙,都喜欢登定王台吊古抒怀。比如清代长沙官员、文人李寿蓉也撰过一副凭吊长联:

有远孙韶汉四百载宗祊,只余贫国分藩,剩与筑台望慈母;

向何处访景十三王茅土,除却河间好古,独来酾酒奠斜晖。

与但湘云的联相比,这副联更多是借定王台表达对历史兴衰尤其是对汉代兴衰的感叹,是写联人对历史的一种怀想、遥望。上联描写汉朝延续四百年,如今只剩下“贫国”长沙和长沙王所修的“望母台”。下联意谓除了好古学的河间王刘德外,只有长沙定王刘发尚称贤孝,独自斟酒在斜阳里祭奠先人。将定王与河间王类比,以衬托台主贤孝。

但湘云和李寿蓉同处清朝,均为汉代定王台写联,除了表达对古人的凭吊外,“可能也是在怀念那个汉人统治的时代”,何立伟补充道,在怀念大汉的同时,两人均对定王刘发的孝心表示赞叹,虽然朝代兴衰不断更替,但是孝文化——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直都在传承。

记者手记】

定王无台 孝道益彰

张笑

百善孝为先。经过数千年的洗礼沉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孝文化赓续不断。从“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到“啮指痛心”“芦衣顺母”,在人生成长的不同阶段,我们总能找到关于孝文化的优秀“适龄案例”。

筑台望母,刘发不是第一个这么做的。早在春秋时期,宋襄公就遭遇类似的两难处境,不得已他只能在宋国与卫国的交界处修筑高台,想念母亲时就登上高台,向母亲所在的卫国方向眺望。

汉朝倡导 “以孝治天下”,诚然有巩固统治、稳定社会的政治考量,但是统治者自身也非常重视孝道,如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的汉文帝,其为母亲尝汤药的事迹成为上行下效的后世典范。

定王刘发更是将“孝文化”发扬光大,在何立伟看来,刘发是长沙“孝文化”代表性的人物,是湖湘文化里“孝文化”的一个开创者,他以个人的行为将孝道推向极致,使“孝文化”更成熟、完整和鲜明。

作为长沙“孝文化”的物化标志,现在的定王台没有了“台”,昔日强盛的汉朝也早已消散在历史长河中,但定王台承载的“孝文化”还将影响一代代人。

点评嘉宾:何立伟

何立伟,长沙人,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长沙市文联名誉主席、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先后出版了《小城无故事》《像那八九点钟的太阳》《亲爱的日子》《白色鸟》等二十余部小说、散文集,其小说代表作《白色鸟》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并收入人教版中学教材。除写作之外,何立伟还从事绘画和摄影创作,并在旧金山、北京、长沙等地举办过画展和摄影展。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出品

总策划/夏似飞

统筹/文凤雏 赵雨杉

执行/陈永刚 朱玉文 王华玉 朱晓华

撰文/张笑 颜青

摄影/傅聪

剪辑/戴钺

设计/周子茜

作者:张笑

责编:欧阳伶亚

一审:詹娉俏

二审:陈永刚

三审:文凤雏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