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心怀“国之大者” 服务“省之大计” ,湖南省银行业助力现代化新湖南建设
新湖南 • 经济要闻
2025-01-17 09:40:39

黄利飞 

如同破晓曙光,照亮前行道路;好似源头活水,注入澎湃动力。金融强国,一曲磅礴的时代强音,奏响激昂的变革乐章。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以高质量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更为金融发展绘蓝图、定目标、明方向,就“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出一系列改革任务。

乘势而上,谋定后动。湖南金融监管局指导,湖南省银行业协会协调,全省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扛使命、破藩篱、激活力,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支持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做好五篇大文章。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末,全省银行业各项贷款余额7.44万亿元、同比增长7.6%,全年支持民营企业贷款1.86万亿元、增速8.02%,为实现湖南“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推进现代化新湖南建设贡献了澎湃力量。

助力三一重工等重点企业发展。

向实,全力服务大局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

近年来,在湖南金融监管局督导下,全省金融机构始终锚定习近平总书记为湖南擘画的“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聚焦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优配金融资源,畅通服务渠道,加大金融供给,持续奏响金融向“实”、科技向“新”、产业向“上”的交响曲。

2024年,中国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渤海银行与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做好全省重大基础设施基金配套融资,精准制定省级重点建设项目清单、省发改委重大领域项目清单等,全力支持水利、交通、能源、新基建、新型城镇化等领域重大项目建设。

进出口银行湖南省分行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工具作用,累计发放上百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配套贷款,为湖南高速城龙段、醴娄段建设项目以及娄底经开区EOD项目提供支持。

全力支持 “两重”“两新”重点领域。过去一年,交行湖南省分行为常益长铁路、长株桂新高速、岳阳铁水联运基地、怀化国际陆港、长沙地铁等重点项目提供超200亿授信支持;持续深耕航空航天等领域,为重点产业链企业提供贷款超60亿元。

湖南“先进制造圈”一直是中行湖南省分行重要的“朋友圈”。该行制定支持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围绕企业、产业、产业链和产业生态,制定加大对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空发动机及航空航天装备三大产业链支持等为企业全生命周期提供金融服务的“五大策略”。

每逢春耕备耕重要时期,农行湖南省分行便精细谋划、创新产品、提质服务,聚焦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生产和服务主体,提供贷款利率优惠、专属信贷产品、业务费用减免等政策支持,全力保障金融供给。

……

数据显示,2024年三季度末,390个省重点建设项目表内外融资余额2357.9亿元、同比增长40.2%;年末基础设施行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72%,贸易融资余额同比增长19.33%。其中截至2024年11月末,全省制造业贷款余额8137.5亿元,同比增长15.3%,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7.7个百分点。

除了银行业金融机构,省内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也不遗余力护航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如财信信托综合运用贷款、股权投资、资产证券化等多种金融工具,全方位、多维度加大对科技型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小微企业资金支持力度;信达资产湖南分公司充分发挥功能优势、专业优势和品牌优势服务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项目。

长沙湘核新能源有限公司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现场。

循新,浇灌科创沃土

打造核心竞争力,唯“新”不破。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而科技创新离不开金融支持,居五篇大文章之首的科技金融,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

建设金融强国的征途上鼙鼓催征,湖南省银行业向新而行:出台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25条措施”,推动构建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各金融机构纷纷成立科技金融中心等。

2024年11月,中信集团有限公司与湖南省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中信集团未来5年内将为湖南累计提供投融资支持不低于5000亿元,推动科技产业金融深度融合。

交行湖南省分行充分发挥交银集团“股债贷租托”全牌照优势,深度参与并全力助推湖南科技金融产业的蓬勃发展,持续打造“交湘科创”品牌,先后创新推出“交湘科创贷”“科创湘易贷”等金融产品,为省内科技型企业提供最高额度3000万元的信用贷款支持。

建行湖南省分行针对初创期科技型企业,与省科技厅联合搭建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补平台,推出“科技贷”“潇湘风补贷”等产品,完善股权投融资服务体系;对于成长期企业,提供“科技支持贷+外部直投”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快速成长;对成熟期企业,以“贷款+综合财务顾问”的模式,帮助企业优化财务结构,实现战略升级。

工行湖南省分行发布湖南首支AIC试点股权投资基金——湖南工融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设立湖南省银行业首个科技金融专家库,为全省培育新质生产力增强引擎。

“两新”政策出台后,浦发银行长沙分行成立专项工作小组,针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个性化、综合化的金融服务方案。截至2024年末,累计收到推送项目84个,已实现营销全触达,投放金额1.06亿元。

科创企业融资时常面临着轻资产、担保抵押不足的问题,在湖南省银行业协会的倡议和引导下,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创新科创能力评价体系,由以往的“三张财务表”评价方式,转变为关注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用“真金白银”助力企业爬坡过坎。

数据显示,2024年湖南省银行业科技金融服务提质增效。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全省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6466.8亿元、存量客户数超4万户,同比分别增长29.6%、33.6%;2024年全省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累计发放210.5亿元,同比增长18.9%,完成目标进度105.3%。

  信贷支持圭塘河示范公园项目建设。

逐绿,助推低碳转型

面对生态环境问题和气候变化的全球性挑战,中国逐渐成为推动绿色转型的重要力量。

在湖南,随着绿色金融发展纵深推进,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持续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着力加大对绿色制造、绿色交通、清洁能源等重点领域信贷支持力度,大美潇湘湖南画卷徐徐铺展。

常德,因水而生、滨水而兴。兴业银行长沙分行早在10年前就为常德穿紫河综合治理项目提供金融支持,以最快速度为治理工程发放了该行彼时金额最大的一笔绿色项目贷款,金额达8亿元。有了资金支持,穿紫河截污、清淤、活水等治理工程快速推进,驳岸及风光带建设也同步实施,穿紫河成为一条流光溢彩的“碧玉带”。

湖南宏晟源科技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熔铝炉节能改造,属于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重点领域项目。长沙银行主动对接,为该公司发放了湖南地方法人银行首笔碳减排贷款。目前,长沙银行已形成涵盖绿色信贷、绿色投行等多个业务种类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特别是在碳排放权担保融资,合同能源管理融资等方面,通过多种金融工具,帮助客户实现多元化融资。

浙商银行长沙分行实施多元化综合绩效评价,持续完善绿色金融考核评价和奖惩机制,将绿色贷款增量目标纳入分行条线、支行考核,并配以专项奖励机制。截至目前,该行绿色贷款余额30.15亿元,较年初新增8.1亿元。

放眼全省,湖南省银行业以义取利,深度融入湖南绿色发展浪潮,紧跟湖南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大势。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湖南全省金融机构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9.7%,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1.3个百分点。

普惠,润泽千企万户

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制约小微经营主体的一大焦点问题。

2024年,湖南金融监管局奋力推进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见行见效,联合省发改委出台全省《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实施方案》,全面建立省、市、区县三级协调机制和区县工作专班,实现14个市(州)、122个区县全覆盖。

与此同时,加强科技赋能,从供需两端双向发力,将“惠湘融”整合融入“湘信贷”平台,汇集展示辖内银行630余款普惠金融产品,实现企业扫码申请、专班在线审核、清单一键推送、信用集成核查、银行线上对接、成效实时监测的融资对接全流程闭环管理。

湘潭某航空发动机公司是一家航天制造企业,企业因订单增长需要更多的资金,于是登录“惠湘融”平台,输入自己关键信息后,发现符合建行科技贷产品的贷款条件,遂与建行湘潭市分行取得联系,仅一个工作日就获得了500万元善新贷。

高效优质的普惠金融供给,能够帮助信贷资金流向更多有活力的经济成分,通过对广大小微企业的支持促进市场繁荣,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湖南农信系统是全省网点最多、服务覆盖面最广的地方金融机构。2024年以来,全系统坚守主责主业,服务“三农”、服务县域、服务本土,存贷总量、增量在2015-2023年连续9年位居全省金融机构首位的基础上,继续稳步增长。

光大银行长沙分行牵头创设全线上自动化审批融资产品“潇湘流水贷”,产品自2024年9月份投产以来已累计授信13710万元;华夏银行长沙分行致力于成为伴随小微企业成长的最佳合作伙伴,不断在创新产品、优化服务上下功夫,去年全年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含个人经营性)382.47亿元,为788户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为最大程度地实现金融服务的“普惠性”,湖南金融系统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不断建立健全多样化专业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2024年以来,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年末累计走访小微企业等经营主体32.5万户,向15.4万户(次)小微企业发放贷款847.6亿元。

数化,点燃智慧引擎

从银行业转型到“未来银行”,在日新月异的数字经济浪潮中,银行也不断蜕变。数字金融不仅是金融服务的数字化升级,更是通过技术赋能,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湖南省银行业积极融入数字经济发展大局,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为金融服务升级“数字引擎”,持续优化供给质效。

消费活跃程度是反映经济社会兴旺与否的晴雨表。中行湖南省分行聚焦居民衣、食、住、行、娱等场景,全力优化消费金融产品供给。为提高金融服务便利度,该行强化消费金融线上化转型,推出消费贷款移动接单系统,消费者可通过二维码轻松实现线上申请,或在合作商户处购物时现场完成申请、审批、放款“一站式”服务。大大缩短了业务办理时间,提升了服务效率。截至目前,湖南中行通过移动接单服务客户约5万户,累计申请线上消费贷款超100亿元。

如何把对的资源输送到有需要的地方去,让金融资源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湖南省银行业通过数字化方式做出了新尝试。

2023年11月,湖南省企业收支流水征信平台上线,打破银行间信息壁垒,以海量数据连接广大中小微企业和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只需在线上提交个人和企业基本信息,银行后台就能自动获取企业收支流水数据,几分钟即可完成风险评估获得贷款。

衡阳一家生产食品调味料的企业,由于无法提供抵押物,以前未能获得银行贷款。湖南银行接入收支流水征信平台后,整合流水数据推出“湘企e贷”。该企业在线提交申请,仅用不到10分钟时间,就获得了湖南银行150万元的信用贷款授信额度,迅速解决了临时资金短缺问题。

据统计,征信平台上线1年来,已有4.2万户中小微企业获得银行近400亿元授信,有效缓解了资金压力。

湖南金融监管局主要领导出席消保宣教活动现场。

为民,增进百姓福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

住房乃民生之本,是群众幸福生活的根源。2024年以来,湖南金融监管局深刻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与人民性,狠抓三个“注重”,以房地产“白名单”项目机制为契机,大力协同推动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在湘落地生效。截至2024年末,全省1061个“白名单”项目合计获得银行授信1808.3亿元,实际满足融资需求投放1577.7亿元,贷款投放率87.2%;支持全省保交房攻坚战交付住房17.5万套,交付率98.01%。

作为湖南保交楼第二批专项借款承办行,农发行湖南省分行第一时间完成贷款资金支付80.95亿元,支付比99.68%,助力全省258个项目复工续建如期推进、超过8万户居民顺利入住。

邮储银行湖南省分行落地省内首笔及全国系统内首笔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业务,贷款金额为1亿元,期限30年,助力长沙市存量商品房去库存,增加全市保障性住房供给。

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过去一年,全省银行业常态化开展金融消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金融素养和金融政策知晓度,线上线下开展“3·15”“金融消费者教育宣传月”等活动2.5万场次,触及金融消费者2.16亿人次。

同时,健全完善多元纠纷化解机制,维护金融消费者各项合法权益;截至2024年9月末,全省银行业受理纠纷调解15.23万件,开展调解9.91万件,调解成功3.14万件、金额30.82亿元。

为切实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全省各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减费让利、创新产品、优化担保等方式促进惠企利民见到实效。去年仅长沙地区通过债委会机制已累计减费让利3.79亿元;全省金融让利超过190亿元。

最美夕阳红,金融赋能支持下,人们“养老”变“享老”的理想正在照进现实。民生银行长沙分行95568电话银行面向55岁以上客户提供客户年龄自动识别,一键直达人工坐席。农行湖南省分行还走进老年大学、养老社区、老年社团等重点场所,开展金融知识教育宣传活动。

2024年湖南防汛救灾特殊时期,进出口银行湖南省分行积极争取总行专项政策,第一时间发放应急救灾贷款支持受灾地区生活秩序恢复和灾后重建。农发行湖南省分行仅用3-7个工作日即完成全省4.35亿元应急救灾贷款的调查、审批和投放,助力华容、平江、汨罗、资兴等地应急救灾所需相关物资采购及设备租赁、应急基础设施维护等。

回望,蹚过不凡历程;远眺,瞭望前进方向;脚下,站在荣光起点。崭新的2025年日历刚翻开,三湘大地,已有先行者写满规划:找订单、拉投资、跑市场……与经营主体同向而行,与区域经济发展同频共振,湖南省银行业靠前发力、持续给力,继续书写金融与实体经济唇齿相依、共生共荣的生动故事,进一步为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动力。

责编:黄利飞

一审:黄利飞

二审:曹娴

三审:李伟锋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