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学院景色。(邵阳学院宣传部供图)
曾佰龙 袁 龙
邵阳学院坐落于千年宝庆、魏源故里——邵阳。这里系千年宝庆、魏源故里。它由邵阳师专、邵阳高专和邵阳医专三所学校合并而来。长期以来,该校坚持服务地方,积极探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培养了26万余名扎根基层、建功基层的高素质基层应用型人才。
一体优化:“三重设计”回应“社会之需”
邵阳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平,在接受专访时透露了一组数据:邵阳市13个县(市)区的中小学教师、医护人员、公务员队伍中,有一大批“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基层典型毕业于邵阳学院。2024年,学校55.48%的毕业生在湖南省内基层一线就业。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在基层电网企业就业的超过53%,进入国家电网等电网企业毕业生人数连续数年位列湖南三强,全国百强。学校9次获评全国“三下乡”优秀单位;连续3年获评“西部计划”全国优秀项目办;获批湖南省首批乡村振兴青年人才培养基地。
数据的背后,还伫立着一大批“服务地方、建功基层”的优秀学长、学姐——2009届护理专业毕业生杨淑亭返乡创业,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多次受到中央领导同志接见。2014届外语专业毕业生唐得心投身新疆乡镇基层,获“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学(教)金”。在2024年第40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活动中,该校毕业生孙丽红、蒋慧君获“全国模范教师”;林亲录、陈代寿、陈玉娥获“全国优秀教师”……
这些数据和成绩的背后,得益于该校“一体优化”高素质基层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强力支撑。这个体系以“共识、共享、共治”为原则,在政府、企业和学校之间寻求最大“公约数”,实现最大“互补性”,做好三大顶层设计——重构学科专业、重塑培养体系和重组教育资源。
该校瞄准湖南“4×4”现代化产业体系和邵阳市提出的“3×3”重点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围绕食品加工、特色轻工、现代农业、文化旅游、新能源、大健康、数字产业等产业领域,着力打造优势特色学科专业群。一方面,该校对接湖南工程机械、邵阳特色轻工产业,打造“智能制造”学科专业群;对接湖南食品加工、邵阳生态绿色食品加工、中医药产业,打造“生物与医药”学科专业群等。另一方面,积极建设人工智能、智能建造、智慧农业、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区域急需专业, 逐步构建与湖南、邵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学科专业体系。张平说:“‘象牙塔’不再神秘,我们积极回应社会之需,倒逼学科之优、专业之新、教师之教、学生之学。”
目前,该校围绕“一体优化”高素质基层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以需求为导向,把学科专业建在产业链上,突出“四新”学科建设,提质应用特色学科,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现有的6个省级应用特色学科,3个省级应用特色培育学科和4个教育部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教育部地方高校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以及31个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将逐渐与省市重点产业匹配更紧密。
“七个共同”:“双向循环”带来“双方受益”
如果说“一体优化”是邵阳学院上下一致“认识论”,那“七个共同”则是落实理念认识的 “方法论”。“七个共同”即共订培养方案、共建校企课程、共建师资队伍、共建实践基地、共施培养过程、共评培养质量、共享产教成果,搭建起了学校—政府—行业企业的桥梁,充分利用校内校外两种资源,建构了学校—政府—行业企业协同育人的“双循环递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七个共同”让学校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基层应用型人才,让地方行业企业收获的是真正的实惠,“双循环”带来的是“双受益”。邵阳武冈有上千年的豆腐生产历史。邵阳学院“青菽”师生科技创新服务团队从武冈卤豆腐传统熟浆工艺入手,解决了豆腐生产的熟浆工艺问题。他们调研了30多家以传统熟浆工艺生产豆腐的小型企业,记录了所有工厂泡豆、磨浆、煮浆、分离等工序的工艺参数,分析每道工序的原理和对产品质量与安全的影响,研发出豆制品二次浆渣共熟制浆新技术,突破了传统豆制品的制浆工艺理论,打破了国外熟浆技术垄断,走出了一条“高校+政府+企业”产学研融合发展之路。不仅服务邵阳本土豆制品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还为贵州、云南等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豆制品产业提供专业人才和技术支持,将一粒豆子做出了十亿元产值。2024年12月18日,省委书记沈晓明调研邵阳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时,就调研了邵阳学院与乡乡汇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组建的卤味研究所。沈晓明指出,要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持续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把特色优势产业做强做优做大。
2024年,“七个共同”更是花开四季香满园。1月,该校“特种装备用液压件设计与制造卓越工程师培养基地”入选第一批湖南省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基地;该校生态酿酒现代产业学院获批立项。2月,邵阳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被湖南省卫生健康委确认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顺利通过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等级复审,助力新医科人才培养。5月,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首个分中心成立并落户该校。6月,该校与重庆大学共享共管“湖南雪峰山能源装备安全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并正式运行。10月,该校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总决赛获得 4枚铜奖、在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得主体赛1银4铜的优异成绩。11月,该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家进校考察。教育部专家组认为邵阳学院在人才培养、服务地方、校地互动、校城共生共荣方面的产教融合特色明显。12月,该校牵头申报的“湘味特色食品绿色加工与装备”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获批认定;邵阳学院教育基金会成立,搭建起学校与社会资源互动的平台。2024年,该校新增国家自科社科项目6项、工信部新能源汽车口重大研发项目等,将进一步提升高素质基层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质量和水平。
无论是乡村的三尺讲台还是广袤田野,无论是城市的社区还是工厂的车间,无论是充满酒香、药香、豆香的邵阳本土优势产业(白酒、中药材、豆制品),还是智能电网、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邵阳学院师生的身影无处不在。该校师生在基层的广阔天地里,用自己的所学镌刻下奋斗的足迹。“服务地方,建功基层”是新时代掷地有声的浪漫诗篇,邵阳学院通过“一体七同”所营造的产教融合、校城共生共荣的紧密关系,如舒婷《致橡树》中所言:“叶相触在云里,根紧握在地下。”
责编:周洋
一审:张文杰
二审:曾佰龙
三审:邹丽娜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