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五个“必须统筹”是习近平经济思想对经济工作规律性认识的不断深化
新湖南 • 综合
2025-01-03 17:28:44

在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深刻总结提炼我们党对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出“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必须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必须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必须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这五个“必须统筹”既是对已有实践的总结概括,更是对未来发展的启示引领,对我们做好新时代的经济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要完整、准确、全面理解把握这五个“必须统筹”,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到位,更好推动经济发展。

不断深化对做好我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21世纪世界最新的理论成果。唯物史观既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也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方法论基础。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做好经济工作,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桥或船”的问题,提出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在带领全党全国人民进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创造性应用,提出了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等系统的科学方法论。特别是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等多个重要场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要求我们坚持发展地、全面地、系统地、普遍联系地观察事物,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2012年12月31日,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2015年11月23日,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就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了重要讲话,强调指出“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深化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领导我国经济发展能力和水平”。

在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等科学方法论指导下,对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经验及时进行总结,不断深化对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是每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一项重要内容。例如,在2014年12月9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的重点要放在稳住经济运行上,确保增长、就业、物价不出现大的波动,确保金融不出现区域性系统性风险。“进”的重点要放在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改革开放上,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新成效。在2016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稳中求进总基调是我们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此后,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五个根本”,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四个必须”,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六个坚持”,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五个必须”,到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五个“必须统筹”,对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不断深化,习近平经济思想也不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紧扣“好”字深刻理解把握五个“必须统筹”

自觉探索规律、把握规律和运用规律,是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坚定信心、赢得主动、争取胜利的重要前提。202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根据新的实践总结提炼出五个“必须统筹”的要求,为我们抓好新时代经济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必须紧扣“好”字深刻理解把握五个“必须统筹”,始终坚持尊重客观实际、按规律办事,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深刻理解把握“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如何将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结合得更好一些,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理论命题和实践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我国经济发展获得巨大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我们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准确定位和把握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必须正确认识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关系。”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辅相成、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更不可对立。为此,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时特别强调,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深刻理解把握“必须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把握好供给侧和需求侧是管理和调控宏观经济的两个基本手段。统筹好二者的关系,有利于保持国民经济循环畅通,实现经济平稳运行。宏观经济调控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动态平衡。经济政策是以供给侧为重点还是以需求侧为重点,要依据宏观经济形势作出抉择,确保二者之间相互配合、协调推进、有机统一。当前我国国内需求不足,外需受到国际上很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必须坚持供需两侧协同发力,促进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平衡。

深刻理解把握“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历史和实践表明,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实现动能的转换。培育新动能、更新旧动能,有利于我国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而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内在地要求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特别需要指出,新旧动能转换不能忽视或激进淘汰传统产业,传统产业中相当一部分不仅不会因为新兴产业的出现而消失,还可以成为新质生产力的载体和沃土。因此,我们既要推动传统产业“稳得住”,又要推动新产业“立得住”,从而带动实体经济领域尤其是制造业上下游各类企业全面推动产品提档升级,以更高附加值、更高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着力培育更多经济新增长点。

深刻理解把握“必须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存量是增量的基础,增量也可以转化为存量,二者互为条件、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统筹好存量与增量,关键是存量“活”、增量“优”。存量是已经形成的资产,必须盘活,如果任由其“沉睡”,就会影响资金循环与经济循环。增量必须做优,必须通过体制机制完善来优化,否则就容易走老路、容易低水平重复建设,形成新的不能活跃起来的存量。经过长期持续快速的发展,我国已经积累了规模巨大的资产,同时也形成了较大规模的负债。对各种存量资源要心中有数,拓宽视野,打开思路,同时要加强资产管理和负债管理,通过盘活存量来带动增量。

深刻理解把握“必须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的两种基本状态,经济发展的量变与质变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经济总量的持续扩大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要前提。另一方面,物质基础的夯实需要一定的经济增速,与发达国家差距的缩小同样需要一定的增速。要把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统一于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只有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通过质的有效提升引领量的合理增长,通过量的合理增长支撑质的有效提升,才能不断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五个“必须统筹”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但经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这反映在现阶段我国经济需求侧超大市场规模的优势依然明显、供给侧产业体系完备因而抵抗外部风险冲击的韧性较强、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潜力持续释放等多个方面。要坚持统筹好五个关系,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统筹好市场与政府关系,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要明确市场与政府的边界,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一方面,完善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供基础性的体制机制;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不断扩大国际市场空间,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并实现相互促进,为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更大市场空间。另一方面,科学定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的职能和作用,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动态协调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不断提高政府“管”市场(机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让政府在市场失灵时及时补位、有所作为。

统筹好供给与需求关系,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同时注重需求侧管理,激发内需潜力,推动形成供需平衡、高质量发展的国民经济循环。一方面,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有进有退、有增有减、有保有压,增强供给需求的适配性、平衡性。另一方面,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之举,加快补上内需,特别是消费的短板,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夯实做大国内大循环,更好带动和引领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统筹好新动能与旧动能关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当前,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中还面临一系列困难与挑战。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包括大力培育壮大数智结合、绿色低碳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塑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布局突出前瞻性、战略性需求导向的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项目,引导多元主体和多方资源向基础前沿领域聚集,实现更多从“0”到“1”、从“1”到“N”的突破,抢占重要竞争领域的发展制高点。

统筹好存量与增量关系,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要加强资产管理和负债管理,通过盘活存量来带动增量。用好专项债券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做好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推进处置存量商品房等方面工作,通过做优增量来刺激存量、盘活存量来带动增量,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活力与潜能。

统筹好质量与总量关系,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中国式现代化对经济发展的质量、结构、规模都有很高的要求,我国发展的任务还很重。要尊重经济发展规律,坚持以质取胜和发挥规模效应相统一,用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丰富的应用场景,培育更多世界一流企业和领先技术,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三研究部研究员,经济学博士)

作者:丁开杰

责编:王敦果

一审:王敦果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