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湘西州创新医保支付方式 激发中医药新动能@湖南日报观察头条
新湖南客户端
2024-12-31 07:52:32
首页头条收录

文/黄馨怡 张茂桃 龙青云 王盈君 印术发

近日,石女士因桡骨骨折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中医院治疗,经过骨折手法整复术、中药口服,症状明显好转。这种疾病按手术治疗,总费用约1.2万元(其中材料费+麻醉手术费约5000元)左右,二次手术取内固定,总费用约6000元左右,但选择中医传统疗法,总费用约3300元左右。“采用中医疗法避免了开刀、上钢板,取钢板,费用还少了很多。”石女士满意地说。

湘西州医保局到州民族中医院开展DIP改革调研 龙青云 摄

近年来,越来越多患者了解并选择中医治疗,中医就诊人次同比增长36.15%。得益于湘西州启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探索多元支付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医特色优势彰显,中医医疗机构扭亏为盈,医保基金使用效率提高,实现患者、医院、医保三方共赢。改革经验获省医疗保障局推广,拟入选《中国医疗保障年鉴(2024)》。

困惑:

中医服务价值无法体现

改革之路无坦途,充满未知与艰辛,湘西州摸着石头过河。

2020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相对于按项目付费方式“用多少结多少”,DIP付费规则更科学、更精准,但难以兼容中医诊疗体系,存在中医西化风险。2021年12月,国家医疗保障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推进中医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在此基础上,2022年6月,湘西州启动按病种分值付费(DIP)支付方式改革。在考察DIP改革经验过程中,发现不少城市都存在中医医疗机构亏损的状况。州医疗保障局未雨绸缪,深入调研,组织州内临床、医保政策专家,共同探讨亏损原因——

DIP是以西医疾病分类为基础的支付制度,但中医病种及诊疗手法编码无法与西医一一对应,导致难以精确分组/入组。DIP目录纳入的操作以手术、检查为主,而中医传统治疗大多不需手术,采用传统中医辩证论治和中医药适宜技术,被列为简单操作,归入保守组计算分值。

湘西州是我省中草药的核心产区之一,拥有中药、民族药用动植物2200余种,约占全省的2/3。医药体系独具特色,有市州级以上传统医药类非遗14项38个单位,441家医疗机构开设中医民族医诊疗,民族医药从业人员达3000多名。

“中医手段治疗有助于减轻病人痛苦、减少费用支出。但相对西医采用手术操作、大型医疗设备,赋予分值较低,‘简便廉验’优势及中医服务价值没有得到相应体现。”州民族中医院医保科科长谭媛元说。

如何将中医药资源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创新医保支付方式势在必行。

破题:

为中医药“量身打造”结算制度

梳理国家政策、行业标准,到广东中山等地学习,广泛征求相关单位意见,遴选中医疗效明显、病例数多的优势病种,确定临床路径和分值倾斜比例,邀请省内中医医疗、医保专家召开三轮专题论证会……湘西州反复调研、实践、总结,逐步探索出具有湘西特色、适应发展所需的中医医保支付模式。

经过一年多的筹备,2023年12月5日,州医保局、州卫健委联合印发《关于创新湘西自治州医保支付方式支持中医药发展工作的通知》,形成改革实施框架,推出4项创新举措,覆盖全州具有中医资质的医疗机构。

●支持中草药及中医重点学科——按病种分值付费,增加病种分值

相对于西医对症下药,中医注重整体调理,中草药使用量大,可能导致医院亏损。推行按病种付费后,参保患者在住院期间,使用医保目录内的中草药的费用占住院总费用比例超10%,且实施相关中医操作,医保支付分值提高5%。

对卫健部门、中医药管理局评定的中医重点学科,给予分值加成,国家级加成5%、省级(在建设国家级)加成2%、省级加成1%。比如,州民族中医院拥有苗医土家医脾胃病专科、土家医肝病专科、推拿科3个国家级重点专科,则这3个科室治疗的所有病例,医保结算时均予以5%的分值加成。

●凸显中医服务价值——中西医并重病种,按疗效价值付费

对于混合痔、尺桡骨干双骨折等135个肛肠、骨科病种,中医传统疗法无需手术,也可达到西医同等疗效,导致支付分值低。为了扶持中医传统治疗,医保基金则以对应西医病种(扣除耗材后)折算分值对医疗机构进行支付,同疗效同支付,分值提高1.03至3.12倍,参保人仍按照中医治疗费用结算个人自付费用,既为参保人节省费用,又合理体现中医技术价值。

如何判定同等疗效?

“病种选择,遵循‘病情单一、临床路径固定、疗效价值确切’的原则。”州医疗保障事务中心副主任欧治菲介绍,《关于创新湘西州医保支付方式支持中医药发展工作的通知》中明确了中医临床路径标准,包括适用对象、诊断依据、进入路径、检查项目、治疗方案、完成路径等。中医治疗达到完成路径标准,则视为西医同等疗效。

●鼓励中医康复治疗——按床日分值付费,提高报销比例

对于脑梗死恢复期、恶性肿瘤终末期维持治疗等60个需要长期住院治疗的病种,按床日付费,即平均床日费用×住院天数。报销不区分甲乙类药品,不设起付线、项目自付比例。

“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一般要住院1-3个月,如果按DIP付费,可能使医院亏损,有些医院就会让病人提前出院。”欧治菲说,按床日付费,既支持中医康复学科发展,也能保障患者治疗的稳定。经测算,2023年报销比例较上年提高5%。

●发挥中医“简便廉验”优势——中医日间治疗服务,不住院也能报销

遴选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等58个治疗周期长、风险可控的病种,开展中医日间治疗服务,患者白天治疗,晚上可以回家休息。医保报销按一次普通住院结算,但少了床位费、分级护理费和诊查费(第一次诊查除外)。

成效:

“医、保、患”三方共赢

9月,44岁的患者石女士因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住进花垣县人民医院,评估病情后,医生建议采用电针治疗,且适用中医日间治疗。本次治疗总费用1476元,患者自付649元,患者无需住院,省时又省钱。

中医日间治疗给患者带来便利之余,也让医院病床更有效率地周转起来,缓解床位紧张。

儿童生长发育迟缓需长期治疗。实行按床日付费后,州民族中医院推拿科治疗日均费用从600元降至450元,患儿家庭经济负担减轻。

通过按疗效价值付费,患者治疗费用和个人自付费用明显降低,例均个人自付费用减少约6000元,医疗机构每例获得医保基金结余近5000元,医疗总费用每例降低约1万元。

2023年DIP年终清算时,实行中草药和中医重点专科加成。20家医疗机构采用中草药的23689份病例增加92061分值,7家中医医疗机构12个重点专科16657份病例加成,医疗机构多获得医保基金840.52万元,部分机构扭亏为盈。全州共8家中医医疗机构,仅1家亏损,7家留用756.92万元。

“改革后,中医医师的劳动价值得到充分尊重,工作积极性更足了。中医‘简便验廉’优势释放,中医药获得发展新动能。”谭媛元高兴地说。

据统计,较改革前按项目付费,2023年全州中医医疗机构医保基金收入增加690.26万元,就诊人次同比增长36.15%,参保患者住院次均费用同比降低87.23元,住院天数降低0.48天,次均药品费用降低115.91元,次均耗材费用降低40.83元,为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医患都得实惠,那医保基金能承受吗?“实际上医保没增加支出,只是通过合理调配,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欧治菲点开详细的计算表格展示:“支付分值、报销比例的确定,都经过我们的反复测算,确保在基金的承受范围内。”

年关将至,州医保局正加紧进行医疗费用清算,将根据结算情况,对病种、分值、医疗机构范围等优化调整,持续探索把改革措施推广到门诊、安宁疗护等,探索中医全流程支付方式改革。“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更是对人民健康福祉的责任担当。我们要久久为功,革故鼎新,扎实推进,不断提升DIP付费政策与中医临床创新发展的融合度,充分发挥医保战略购买作用,为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贡献医保力量。”局长程三艳踌躇满志地说。

原载于《湖南日报》2024年12月31日19版

作者:黄馨怡 张茂桃 龙青云 王盈君 印术发

责编:李璇

一审:莫成

二审:杨元崇

三审:张颐佳

来源:湖南日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