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字”说报告②丨增
新湖南客户端
2024-12-25 16:32:52

智能计量衡器产业全面起势、园区亩均税收增长11.7%、五矿铜业产值突破百亿……2024,透过这些“增”量,感知衡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脉动。

实现优势产业、新兴产业“稳五进三”,支持南华大学创建“双一流”大学,做强做优衡东土菜……2025,衡阳将围绕这些方面做“增”法,推动衡阳经济行稳致远。

增规模

2024年,衡阳市坚持原地倍增和招引新增并重。

实施原地倍增行动

●五矿铜业产值突破百亿。55个原地倍增示范企业(项目)新增产值超百亿。

●钢管及深加工、智能视听产业集群入选省先进制造业集群。

●新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各3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2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8家。

积极开展招引新增

●签约圆通速递湘南总部基地等10亿元以上项目30个,引进中航集团、京东集团等“三类500强”项目30个。

●举办衡商大会,坚持“湘商回归”“校友回湘”一体调度。湘商回归新增注册企业142家,实际到位资金389.98亿元。

2025年,持续抓好原地倍增和产业转移。

●强化产业链和属地政府、园区协同抓原地倍增的机制,优化“四上”企业联点,优先保障原地倍增企业用地、用电、用工等需求。

●全力盘活新能源汽车归阳工厂。

●坚持“一企一策”。

●用好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国家级平台,构筑承接产业转移“拦水坝”。

●发挥船山时间谷示范带动作用,建强常宁纺织服饰基地、衡阳县界牌陶瓷工业园、衡山智能制造产业园、衡东泵业智造产业园和印章文化产业园,加快珠晖眼镜小镇、耒阳童车产业园、衡南绿色食品产业园、祁东储能新材料产业园建设。

增效益

2024年——

●园区亩均税收增长11.7%。

●衡阳高新区蝉联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

●耒阳经开区被认定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及省级高新区。

●衡南高新区获评省级绿色园区。

●衡阳高新区、松木经开区等6个园区完成调区扩区。

●常宁水口山经开区剥离社会事务改革、衡山高新区市场化运营经验在全省推介。

2025年——

●强化主特产业定位,有效盘活园区闲置土地和厂房,力争园区亩均税收增长15%以上。

●建设一批“智慧园区”。

●探索创建零碳园区。

●强化园区调区扩区支撑保障。

●支持松木经开区、常宁水口山经开区创建国家级经开区,鼓励更多园区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省级高新区。

增产业

2024年

●智能计量衡器产业全面起势,被列入全省第13条重点产业链。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和湖南省人民政府签约共建,省市工作专班高位调度。

●做实产业规划、建设规划。坐落在石鼓区的首开区开工建设。

●船山时间谷基地签约企业142家、投产110家。

●全市智能计量衡器产业产值突破百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025年将全面加快衡阳智能计量衡器产业园建设。

●以会展集聚带动产业集聚,申办中国(湖南)智能计量衡器产业大会、第二届计量仪器装备展等,全方位促进产业集聚。

●以产业升级推动招商引智,对照“头部企业落地”“科技成果转化”“承接产业转移”三张清单,全过程服务企业落地。

●以平台集聚带动人才集聚,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等实质性合作,筹办南华大学计量学院,夯实研发和技能人才支撑。

增后劲

2025年,衡阳市将深度融入省“4×4”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实现优势产业、新兴产业“稳五进三”,做优做强教育,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等,为衡阳经济发展蓄积能量。

巩固提升优势产业

围绕输变电装备产业,以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为主线,舞好特变电工衡变公司这一“龙头”,推动衡长株潭协同发展。以雁峰区、衡南县、衡阳高新区为主要依托,重点推进产业链补链强链,力争产业集群产值年增长20%以上。

围绕有色金属产业,支持五矿铜业向130亿元目标迈进,扶持株冶有色、水口山有色金属等尽快跻身百亿企业。加强与中国五矿、湖南矿产等央企省企对接,确保“十五五”期间更多项目在衡阳落子布局。

围绕盐卤化工产业,把松木经开区樟木新区建设作为“一号工程”,把绿色低碳盐碱产业基地作为“一号项目”,带动建滔烧碱及系列产业链、爱洁科技年产300万吨碳酸氢钠等更多产业项目齐头并进。加强与岳阳石化产业之间的协作,巩固全省“北石化、南盐化”产业格局。

围绕电子信息产业,坚持比亚迪汽车电子、富士康消费电子双轮驱动,以智能网联、医疗电子等为补充,坚持军民融合、市场导向、跨越发展,抓实衡阳高新区智能视听产业园载体,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格局。

围绕核技术应用产业,发挥“一集团一校一园”优势,聚焦二七二铀业提质升级等重点项目,聚焦南华大学高纯医用核素提取等重点成果,聚焦核医应用等重点领域,扩大产业规模,提高核心竞争力。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持续培育智能计量衡器产业。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制造强国为导向,以全面落实部省共建协议为统领,以“一区两基地”为支撑,全面加快衡阳智能计量衡器产业园建设。

全面发力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加快编制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规划,汇聚一批产业基金,招引央企省企落地和扶持民营企业发展并重,在汽车、家电、塑料、电池、矿石等回收循环利用领域打造更多省级头部企业。

发展壮大数字经济。持续强化算力支撑,开放更多应用场景,充分发挥数字经济领头雁企业带动作用,巩固电商、数据标注、数据存储等业态基础,扩大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业态规模。创新推进数据交互和数据资产开发利用。

促进教育做强做优

●有力支持南华大学创建“双一流”大学,持续推动衡阳师范学院更名,扶持湖南工学院申报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一校一策”支持市八中、市一中、铁一中、衡钢中学及新民中学、岳云中学等稳健提升,启动实施“县中振兴”行动,提高本科上线率。

●紧密对接产业需求发展职业教育,推广“厂中校、校中厂”方式,多方加强职业教育投入。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

●做实“土特产”文章,全面拓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产业链条,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

●做大做强油茶、茶叶、黄花菜、黄贡椒、湘黄鸡、土枇杷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持续擦亮“湘江源”品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精细农副产品主供基地。

●做强做优衡东土菜。

●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责编:曾愉捷

一审:曾愉捷

二审:陈鸿飞

三审:徐德荣

来源:掌上衡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