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寒气将天地笼罩,阳气在此间萌发,冬至,寒之极,岁之始,寓藏着新的开始。《黄帝内经》有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冬季万物敛藏,也是人体调养、蓄势待发的时节。
但对于不少寒瘀体质的女性来说,冬天带来的却是一段更为难熬的时光,手脚冷如寒玉,痛经加重,脸色发白,就连情绪也仿佛冻在了凛冽的北风中。今天,我们不聊“火锅宴”,而是跟大家聊一聊传承两千年的经典驱寒良汤——当归生姜羊肉汤,助您在冬至驱寒活血,调理寒瘀体质,轻松应对寒冷冬日。
全国名中医尤昭玲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终身教授,尤氏女科创始人,五十载时光倾注于中医妇科及养生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尤教授学贯中西,她认为:“药膳应随四时而养,随体质而调。”当归生姜羊肉汤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体现:冬至补肾阳,寒冬暖气血,既合乎时令,又体贴女性。
一、寒瘀体质:你的身体被“冬眠”了吗?
《黄帝内经》有言: “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寒气最容易困住女性体内的气血运行,导致寒瘀体质的形成。具体来说,寒瘀体质的朋友往往有以下特点:
手脚冰凉:“长夜难明赤县天,寒光照彻霜如电。”这首诗不仅道出了冬夜的寒冷,也生动地形容了寒瘀体质人群的常态。即便裹着厚厚的衣物,手脚依然冷如冰块,难以入眠。
气血不畅:气血犹如河流,寒瘀之人仿佛“冰封江面”,会感到疲惫无力、脸色偏暗,经常伴随痛经等问题。
怕冷怕风:稍遇冷风便如针刺,冬天无论穿多少都觉得冷。
二、配方解读:三味药材的“暖阳合奏”
1.当归:活血补血,气血和畅
当归被称为“血中圣药”,是调经止痛、补血养血的妙手。它能温暖气血的“冻土层”,让气血畅通无阻,也让脸色苍白的女性重新焕发红润光彩。
2.生姜:驱寒散寒,唤醒阳气
生姜是驱寒的高手,能散人体深处的阴寒之气,尤其适合冬日常见的胃寒和四肢冰冷问题。
3.羊肉:温补肾阳,益气健脾
羊肉,古称“羖肉”,性温味甘,是冬季滋补的上品。《本草纲目》记载:“羊肉能暖中补虚,益气养血,开胃健脾。”寒冬一碗羊肉汤,宛如体内升起一团火,把寒气驱赶得无影无踪。
三味药材相辅相成,驱寒活血、温补肾阳,宛如冬日的阳光化解寒冬的侵袭,带来由内而外的温暖。
三、煲汤指南:简单又治愈的冬日仪式
材料:羊肉250克、当归10克、生姜5片、党参15克(选用)、枸杞10克。
步骤:
1.羊肉洗净切块,焯水去腥。
2.将羊肉、生姜、当归、党参、枸杞放入砂锅,加入适量清水。
3.开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炖2小时至汤色浓白。
4.出锅前加适量盐调味,最后撒点枸杞增色增味。
贴心提示:炖汤时保持耐心,“文火慢炖,热汤至情”,不仅是对身体的关怀,也是对生活的满满仪式感。
四、女性全年龄段的“养生伴侣”
1. 冬至特色食养疗法
《黄帝内经》中记载:“女子七岁,肾气实,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揭示了女子以七为先天的生命规律。《淮南子·天文训》中则写道:“天道左转,阳气主事,奇为阳,偶为阴。”即1、3、5、7为阳数,表示生动、发展、上升的力量;2、4、6、8为阴数,表示安定、聚合、下降的力量。
故冬至时节以冬至日为首日,按照规律在3、5、7日每日正午服用一碗当归生姜羊肉汤,则可以更好地平衡阴阳,温经通络,调理寒瘀体质。
2. 经期女性
寒瘀体质的女性经期痛经是家常便饭,当归生姜羊肉汤的活血化瘀功效,能够有效缓解经期的不适。记得经期前12天开始喝,效果更佳。
3. 备孕期女性
寒瘀体质可能会影响子宫温暖环境,而中医提倡“宫暖则孕”。当归和羊肉一起帮你温暖子宫,给卵子创造一个健康的“家”。
4. 中年及更年期女性
到了中年,女性阳气渐弱,寒气更容易侵袭。喝一碗当归生姜羊肉汤,不仅驱寒保暖,还能改善气血不足、手脚冰冷的问题。
五、多位一体,综合调理
想要真正调理寒瘀体质,光靠喝汤远远不够,还需要注意生活中的细节:
1.早睡早起:《黄帝内经》说:“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冬天尤应如此,避免熬夜伤阳气。
2.适量有氧运动:即使寒冷,也不要放弃每天的散步,运动能帮助气血运行,赶走寒瘀。
3.避免生冷食物:冬天少碰冷饮、生食,让身体远离寒邪的侵袭。
4.情志调摄:中医认为“气郁则寒生”,保持愉快的心情,也能让身体少受寒瘀之苦。
让我们倾听身体的声音,顺应自然节拍,用古老的中医智慧滋养生命;让我们在这个寒冬,以汤为媒,感受千年中医养生文化的传承与健康的真谛。
毕竟,冬天的美,不仅在于雪花和红梅,更在于那一碗热汤中蕴含的温情与希望。
祝眉目舒展,顺问冬安。
(孙贵香 胡家宝)
责编:王璐
一审:王璐
二审:陈艳阳
三审:田雄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