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12月4日讯(通讯员 裴昌胜 刘雯 全媒体记者 杨斯涵)12月2日,湖南农业大学知识产权与技术转移分中心高质量发展建设推进会暨农产品加工成果对接及高价值专利培育专题培训在益阳分中心举行。活动通过观看视频、经验交流、专题培训、专家答疑、现场考察等形式,深入传递湖南农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情况,探讨充分发挥分中心(示范基地)作用加快新质生产力转化模式和举措。
据益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志春介绍,湖南农业大学成果转化在赫山、资阳、安化、沅江、南县等地落地开花蔚然成风。
在资阳,通过联合建设实验室开展了南方主要农作物智能育秧(苗)关键技术研究和播种流水线等新型农机产品开发,通过专利质押融资30万美元为益阳湘品出海做好强有力支撑,通过建立“技术转化示范基地”开展产学研合作。在赫山区,成功引进了植物新品种“高油酸1号”和“湘油708”,通过“水稻+油菜”轮作模式,把谢林港镇的“冬闲田”变成了“增收田”;通过设立产业研究院为赫山低镉大米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2024年低镉水稻品种臻两优1812推广达7.5万亩。
在沅江,开展了沅江芦笋共性关键技术的研究与产品研发,研发和上市了芦笋9大系列共20多种产品,获得发明授权专利12项和省市科技进步奖。在安化,为安化黑茶产业规模扩大、经济效益提升提供了重要人才和技术支撑,使安化黑茶产业由传统、落后的状态转型升级为现代产业,实现了安化黑茶产业的全面振兴,打造了产业脱贫的“安化模式”。在桃江,挂牌成立了桃江首家由院士授牌的黑茶加工产学研基地。在南县,建立了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稻-再-虾”试验区,搭建平台推动园区食品加工企业产品创新。
近年来,湖南农业大学坚持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构建了“有成果可转”“有平台能转”“有队伍会转”“有机制加快转”体系,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发挥“院士天团”优势,加速科技成果从“书架”到“货架”,培育了一批高质量、能转化且转化得好的成果,重点支撑了湖南农业优势特色十大千亿产业,其中牵头支撑了畜禽、蔬菜、茶叶、油菜、中药材、水果六大千亿产业,参与支撑了水稻、水产2大千亿产业。近5年,建立了省内外技术转移与知识产权分中心12个、新型研发机构4个,出台了《湖南农业大学落实〈湖南省加快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的实施方案》,探索了“成果使用费+销售提成”的成果转化收益方式,获授权专利1585件,著作权389件;审定(登记)植物新品种103个,获植物新品种保护权44件;制定各级各类标准及技术规程200余项;完成科技成果转化160多项,合同金额5300余万元,其中,水稻三系不育系新品种“檀湘A”生产经营权转让、“南荻全组分高值化利用及多产品联产技术”转让单个项目均达500万元以上,农用履带底盘多级变速技术组合专利相关产品累计销售18.9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并实现了出口销售。
作者:杨斯涵
责编:杨斯涵
一审:余蓉
二审:黄京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