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文化和旅游业新模式新业态竞相迸发,争奇斗妍的时代。在这样的大背景大前提下,文化和旅游业有必要也必须重新审视一下当前的发展生态,不仅剖析自身,也要对时代环境,特别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因——科技要素,予以洞悉并进行逻辑梳理。
科技创新引领已成为产业发展新常态
科技创新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而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理念和前沿性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已成为时代化的新常态,由此而生的新质生产力已成为产业变革的核心动能。
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对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引领是科技和经济发达国家的普遍发展模式,但对于我国而言,却是经过连年累代的努力才首次达到的发展状态。一些科技领先国家把握住科技革命的难得机遇,实现了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的迅速增强,综合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我国近现代科技发展长期处于追赶状态,科技创新对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影响,则主要体现为支撑功能。近年来,我国抓住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难得机遇,把握住全球科技竞争先机,第一次从整体上有条件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进行引领。
科技创新生态基本形成。我国全球创新指数综合排名已由2012年的第34位上升至2023年的第10位。特别是近年来,在量子信息、干细胞、脑科学、类脑芯片等前沿方向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原创成果;在人工智能、移动通信、超级计算等前沿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基本同步;在深空、深海、深地、深蓝等领域组织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工程。这些科技创新的新突破,形成了群体效应,也构建了相互支撑,相互关联,成体系的科技创新的新生态。无疑这种生态是技术革命到产业革命的突破,也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了最宝贵的资源,也是极为来之不易的机会。
数据要素展现价值潜力。数据要素作为生产力第五要素,已在各行各业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形成了推进数据要素价值挖掘,提升了传统产业模式和运行质量的时代风尚。数据要素不断展现出其独特的价值和潜力,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为行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赋能。典型的应用模式包括:以资讯或数据可信供给为特征的新型商业模式,称之为数据即服务;在此基础上,提供可靠的知识和洞见,称之为知识即服务;而在其上,还有将训练好的人工智能模型封装成服务,供使用者调用部署,称之为模型即服务。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或大模型应用的进一步展开,科技创新的引领拉动效果加速呈现出来。
与人对齐模式是人工智能发展新阶段
“人工智能的崛起可能是人类遇到的最好的事,也可能是最坏的事情,但我们还不知道答案。”这是霍金的观点,似乎也成为一种预言。站在哪一种角度都不可否认的是,人工智能必将是迄今为止人类科技史上最关键的突破。
源于人工智能叠次突破。人工智能发展之路并不顺畅。人工智能、大数据都是此起彼伏几起几落,都火了很多遍,但是只有近两年出现的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或者说是大模型呈现出持久动力,热度不减。究其根本,此前的人工智能突破模式,其面向社会的应用大多关联度不大,体系化不够,进而影响面不强。今天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其特征是与人的基本能力对标,与人的根本需求对齐,其效能就格外突出。应用的认同是技术的动力,社会应用是判别技术生命力的唯一标准,迭代的闭环效果异常明显。大模型技术经过一轮浪潮式推动,正向自主化、体系化和深度化发展。
大模型成为人工智能奇点。人工智能的奇点,一般认为是人工智能发生质变的关键点,或者说是强人工智能与弱人工智能的分界点。站在未来的角度看,今天的大模型应用,或许就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奇点。一是大模型是未来新一代基础设施,是炙手可热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具体支撑。二是大模型能力随算力、数据、参数增长而增长,达到一定规模后能力会非常强大,会形成智慧的“涌现”。三是通用大模型几乎具备与所有行业对接的“普适”应用前景。
由体力解放到智力释放。生物学家赫伯特说过,普通人一生只发挥了自身能力的4%。这个百分比之所以如此之低,是由于在今天固有的知识体系或生态环境下,人类能力的释放受到了种种束缚。人工智能或许能够成为人类天赋能力释放的催化剂,使人类潜力在新的环境下得以大幅发挥,人类的智力和智慧或许也需要重新定义。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给我们带来的不是人类终将被替代的挑战,而是人类智慧潜能被激发的机遇。
人工智能赋能文旅行业需要双向发力
文化和旅游业对大模型的期待源于三个自身原因,一是海量的数据资源,传统方式难以企及;二是多模态数据类型,常规方法无法对齐;三是多样性归纳需求,需要快速智能手段。
技术方案源自应用理解。构建大模型源自技术支撑,应用大模型离不开专业应用。大模型应用离不开通用大模型或基础大模型。但垂域大模型或场景大模型,绝不是基础大模型加上专业语料,就能够自然而然形成的。比如说文旅大模型,更要关注文化问题或者社会问题。大模型会形成新的文化认知、凝聚、传播和价值重塑,会有优秀文化的活化。
解决问题源自提出问题。创新是文化旅游业基因中的先天禀赋,今天的关键是要回归文化和旅游业的创新本质。面对今天新的社会需求,新的时代要求,新的发展生态,特别是新的技术引领,要找准目标选好路径,摆脱传统思维中的只关注科技能做什么,要主动提出需要科技做什么?从科技的一端:只要有充足的资金,没有什么功能实现不了的;到产业的一端:只要能提出需求,没有什么应用解决不了的。要对我们深耕多年的文旅业,进行时代视角下的再认识,这是认知的提升,也是对时代的适应。期待文旅大模型的构建与创新,文化和旅游业不能只是等待。
发展期待中的双向奔赴。要坚持需求导向,以解决文旅领域的时代化产品和服务为基础,找准文旅和科技两种思维的共融点,激发出创新性科技与创造性应用的倍增活力。要大力扶持科技与文旅的业务融合,实现从通用科技向文旅科技的专业化转变,共同培育具备科技背景、面向文旅发展的新型文旅科技创新企业。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活力,积极参与文旅和科技融合创新,形成多元化的创新主体格局,不断创造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旅和科技融合创新性成果。
(作者系中国电子商会数字文旅专委会理事长,文化和旅游部信息中心原副主任)
作者:信宏业
责编:王敦果
一审:王敦果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