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一方净土 建设和美乡村
——衡阳市耒阳市推进净土保卫战典型案例
一方净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盼。2024年以来,耒阳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按照省、市统一安排部署,聚焦污染防治攻坚战“夏季攻势”任务,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态度全力打好“净土保卫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处理、历史遗留矿山修复等重点任务稳步推进,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认可。全年完成62个行政村环境整治,太平村、红旗村等6个任务村,净土保卫战取得了明显成效,跻身全市美丽乡村示范村。
△七岭村黄泥嘴乡村新面貌
守“土”有责,构建环保工作大格局
党政领导高度重视。耒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每季度至少一次专题研究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今年以来,衡阳市委副书记、耒阳市委书记赖馨正先后三次深入基层专题调研生态环保工作;耒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四次到现场督办生态环保问题整改;各相关市领导按照生态环境“三管三必须”要求,多次到一线处置、推动问题解决。
△召开生态环境保护大会
全市上下密切配合。建立了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为召集人,生态环境、住建、财政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了《2024年耒阳市“夏季攻势”任务清单》,明确目标、压实责任,统筹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各项工作;各级各部门主动作为、密切配合,形成了“政府主抓、部门落实、社会参与”,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大环保工作格局。同时,加强村民参与,提高村民对农村环境整治的认识度和参与度,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主责单位担当作为。衡阳市生态环境局耒阳分局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明确了由局长负总责,局领导班子成员和各直属单位负责人为一级网格长,各有关人员为网格员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并将网格化管理制度推广到各乡镇、街道,融合“湾村明白人”管理机制,为农村环境整治、打好净土保卫战贡献力量。
守“土”负责,打好污水治理攻坚战
△上堡村户用化粪池
△洲泉村联户小型湿地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减少土壤污染风险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乡村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耒阳市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净土保卫战”的一项重要内容,统筹推进落实。
压实责任。制定了《耒阳市2024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由衡阳市生态环境局耒阳分局作为牵头单位,各乡镇主要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全力抓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分类施策。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耒阳市坚持通过现场调研,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治理方式,强化农村生活污水分散收集、集中处理、综合利用。在居民居住分散地区的农林村、上堡村等村庄,推行资源化利用模式,在黑灰分离基础上建设化粪池,黑水经化粪池后,与灰水一起收集后用于田地灌溉。在居民相对集中区的五岳村、洲泉村,采取联户污水处理模式,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进入小型湿地,再次处理达标后排放。
加大投入。为从长远上解决农村生活污水问题,有效防止土壤污染,耒阳市坚持科学统筹、合理规划,在24个乡镇集镇区投入资金30700万元,建设大型污水处理厂,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永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
目前,太平村、红旗村等33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已全部完成,实现了基本看不到污水横流,公共空间基本没有生活污水乱倒乱排现象;基本闻不到臭味公共空间或房前屋后基本没有黑臭水体、臭水沟、臭水坑等;基本听不到村民怨言,治理成效为多数村民群众认可“三基本”目标。
守“土”尽责,绘就美丽乡村新风貌
△仁义镇王屋村矿山生态修
耒阳市把农村环境整治与和美乡村建设相结合,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抓好矿山生态修复。耒阳历史上采选矿产行为较为普遍,多为粗放式开采,遗留大量废渣和废弃矿山,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2023年以来,耒阳市通过筹措资金19242万元,在仁义镇、黄市镇、太平圩乡等乡镇(街道)100余个村庄,实施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通过生态修复,减少了水土流失及土壤安全风险,美化了农村人居环境。
抓好生活垃圾处置。近年来,耒阳市大力推进“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生活垃圾城乡一体化处置模式,重新修订各村村规民约,实现了“门前三包”全覆盖,每个村庄配备专门保洁员及收集专用车,按需配备村组垃圾收集桶1000余个,配备垃圾收集车辆8台,建成16个垃圾中转站、54座垃圾分类亭,耒阳市垃圾焚烧发电厂每天处理垃圾500吨以上,明升新能源是全省最大的生物发电项目,每年可处理各类城乡有机废弃物超36万吨;开展多样式的宣传垃圾分类,发放分类垃圾桶,村民垃圾分类、收集意识显著提高,垃圾乱丢乱飞的现象彻底改变。
抓好整体形象治理。扎实推进“三白一灰”行动(指墙体粉刷,前左右三面白,后面灰),拆除废旧房屋25万㎡,提质改造示范点54万㎡,建设户厕1953户、公厕40座;乡镇(街道)主要道路边砖石结构垃圾池、马路市场私搭乱建全部拆除,农村环境卫生有了明显改善,面貌焕然一新。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是晋代陶渊明理想的“桃花源”。如今,这一理想已在耒阳大地实现。无论是太平圩乡的太平村,还是南阳镇的高岭村,走进村庄,就能望得见山水,看得见希望。耒阳,正以沉淀千年的文化底蕴和勇于担当的时代精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责编:肖静
一审:肖静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湖南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