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后·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陈暑艳 摄像 龙力 通讯员 卢李)为引导青少年认识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了解湖湘文明取得的灿烂成就,让文化遗产“活”起来,11月12日,由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放学后》杂志联合主办的“考古公开课”,走进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中学,带领中学生们穿越江海,去看1200年前的“新湖南”。
“关于1200年前的湖南,你知道什么?”讲座一开始,主讲老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众考古中心主任张兴国就抛出了问题。“当时正是唐朝,湖南有举世闻名的长沙窑。”“当时还不叫湖南。”同学们纷纷抢答。张老师肯定了大家的回答,他告诉同学们,公元764年,民间才有了“湖南道”这一叫法,很多中外移民在这一时期聚集到了这里,正是这一批新湖南人,在新湖南创造了长沙窑这样的商业奇迹。
在他的讲述下,同学们仿佛穿越到公元826年,看到石渚窑工在碗上刻下“宝历二年”,看到“黑石号”乘西南季风从尸罗夫起航前往中国,看到世界工厂长沙窑远销海外。C2413班的黄铭洋同学深有感触,他说:“了解到这些,我才知道,原来湖南在唐朝有着这么重要的地位。”
“考古不仅要发现,还要研究与保护,陶瓷修复就是长沙窑考古中的重要一环。”在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陶瓷修复老师郭子懿、伍招霞的带领下,同学们两到三人一组,热火朝天地用胶水“拼”起了碎瓷片。最先完成的20组同学率先把成品送到了评委老师面前,最终5组作品获得了优胜奖。同学们捧着自己修复后的瓷器和获得的奖品,一个个乐开了花。C2422班的刘千荨同学说:“陶瓷修复看上去不难,实际上很考验耐心和细心,这让我对考古工作者充满了敬意。”
长郡双语实验中学党委书记黄宁、纪委书记王剑湘也和同学们一起聆听了这堂生动的历史课。王剑湘书记说:“学校素来注重活动育人和实践育人,相信通过这次活动,可以让孩子们近距离了解这方土地灿烂的文明历史,进一步认同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牢牢把握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让深厚的文化自信日新月异,生生不息。”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沈敬认为,考古知识进校园十分有意义,这是对湖湘文化更大范围的解读、还原与传承。湖南日报《放学后》杂志副总编辑徐荣介绍,“考古公开课”分线上、线下两种形式。线上在《放学后》杂志、新湖南湘学频道开设考古知识专栏,分享湖南考古新成果;线下邀请考古专家走进学校,通过讲课、互动问答、现场体验,让青少年了解考古发掘知识,培养保护文物意识,未来将走进全省更多中小学校,送去精彩纷呈的考古课程。
责编:陈暑艳
一审:陈暑艳
二审:范莉娜
三审:徐荣
来源:科教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