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望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要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并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谋划了重点、绘制了新的施工路线图,为进一步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充分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教育、科技、人才内在一致、相互支撑,只有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才能有效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而在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中,教育无疑居于先导地位,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举措进一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为不断健全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体系,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贡献教育力量。
夯实科技创新的人才根基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汇聚一流创新人才,才能凝聚一流科技成果。创新之教育培养创造之人才,创造之人才造就创新之国家。教育的先导地位,集中体现在人才培养上,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深化教育综合改革首先要解决人才自主培养水平和质量问题。高校是人才培养主阵地,必须聚焦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提升,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演进,人才培养模式变革越来越紧迫。创新型科技人才结构性不足矛盾突出,世界级科技大师缺乏,领军人才、尖子人才不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同生产和创新实践脱节,是不容回避的现实。要更加关注人才自主培养方向,坚持立德树人,高站位做好思想政治引领,把培养更多心怀“国之大者”,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立志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作为目标,通过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培养造就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要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科专业设置能够紧跟新兴技术和产业发展前沿,通过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实施“强基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等,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进一步增强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性和匹配度。要积极推进科教融汇、校企合作,建立完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实践平台,积极推进高校与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深度合作,构建创新人才培养的育人共同体。学生实习实践制度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举措,要把学生实习实践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来统筹谋划,让学生在创新实践中成长成才。数字技术的发展对教育是挑战更是机遇,要进一步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构建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重塑人才培养体系,为教师高效地教、学生更高效地学打下坚实基础。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我们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领域成为国际竞争最前沿和主战场,越来越成为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高校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主阵地,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系统谋划高校科技创新改革发展,推动和引导高校把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最高追求,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进科研创新。要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加快变革科研范式和组织模式,形成科技攻关系统化的政策资源体系,以更多高水平科研成果全面提升解决国家重大科技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解决“卡脖子”问题,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是某几所“龙头高校”的事情,不同类型的高校要结合自身特点和发展目标,找准自身定位和优势,在支撑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中展现担当作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重要的战略科技力量、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应更加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长远需求,深入谋划有组织科研,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着力解决原始创新能力薄弱、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等问题。行业性高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批高水平的优势特色学科,这是其立校之本。应进一步强化行业特色,充分发挥其自身在行业领域的专业优势和特色,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行业关键共性技术进行科研攻关,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地方应用型高校则应进一步加强与地方企业的合作,促进产业链、创新链和人才链的深度融合,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更好服务地方产业升级转型。引导不同类型高校在不同领域、不同赛道各展所长,迫切要求进一步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建立分类管理、分类评价机制。
更好服务支撑高质量发展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要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这一时代命题对教育自身发展和服务能力的要求,持续提升教育服务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高校作为服务社会的重要力量,要主动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学科建设、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中应当主动超前谋划,充分彰显和发挥服务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努力构建起高等教育与科技、产业积极合作、有机互补的创新生态体系,以进一步强化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功能。
一流科技成果供给不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科研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是制约教育服务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一方面,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主动聚焦地方战略布局,有效整合人才汇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资源和优势,努力提高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适配度”;另一方面,要推进制度创新,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的对接机制、支持机制与促进机制建设,完善相关政策,组建相关机构,打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切实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能,促进高校科研成果高水平创造、高效率转化,让高校的科技创新成果应用更及时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写好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优秀答卷。
(作者系湖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责编:李永亮
一审:李永亮
二审:廖义刚
三审:周小雷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