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10月29日讯(全媒体记者 余蓉)近日,由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和洪堡跨学科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第二届洪堡日“重新审视世界”系列学术活动在湖南师范大学举行。活动由洪堡主题学术讲座、主旨报告等组成,旨在纪念德国博物学家、旅行作家和哲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1769—1859)。湖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欧洲科学院院士蒋洪新接见了与会专家,国内外洪堡研究和德语文学专家在内的100余位学人、师生参加了本次系列活动。
两位德国学者带来两场洪堡主题学术讲座。柏林-勃兰登堡科学院研究员TobiasKraft所作的“洪堡的跨文化视野”讲座,通过洪堡1799年至1804年的旅行笔记和出版物,分享了他对洪堡如何理解和应对不同文化挑战的见解。柏林-勃兰登堡科学院的ChristianThomas博士所作的“数字化学术出版的未来”讲座,以洪堡著作手稿等的数字版制作为例,探讨了数字学术出版的现状、未来及可能得挑战。
在洪堡日学术研讨会上,湖南师范大学纪委书记姚春梅表示,学校举办主题为“重新审视世界”的第二届洪堡日学术活动是为了从他博大精深的思想遗产中汲取养分,从而更好地观察、审视和认识当下复杂多变的世界,她希望“第二届洪堡日”活动发扬好主张文化共融、跨界合作的洪堡精神,创新有组织科研,不断提升学校的国际交流合作水平。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特聘教授陈众议在致辞中盛赞洪堡在文学与科学领域中的作为和成就是中国古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精神的完美展现,是通过全球旅行和学术研究推动人类知识的拓展。他为此次中德学术合作的盛会感到自豪,并坚信这一活动将被铭记为跨学科研究的重要里程碑。
国际比较文学学会(2016—2019)主席、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特聘教授张隆溪认为,中国的思想、文化和制度早在十七八世纪便通过传教士的著述启发了启蒙思想家们对欧洲现代性概念的阐发。洪堡通过对自然与科学的研究及其在美洲和俄罗斯的旅行,更是开创了跨文化交流的范例。张隆溪援引歌德提出的“世界文学”理念,认为洪堡精神为21世纪的全球连结提供了重要启示。
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沈贤岚介绍了外国语学院的基本情况和近年来发展取得的突出成绩,他表示,外国语学院高度重视学科交叉融合与对外合作交流,在2020年成立了洪堡跨学科研究中心,通过搭建工作坊、举办学术研讨会、开展“洪堡日”系列活动等方式,有力地促进跨学科研究,有力地助推了中德乃至中欧高校间的友好合作关系,他希望此次会议促进中外学术交流,助力洪堡学术共同体构建。
主旨报告环节,共有11位学者发言。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特聘教授、柏林-勃兰登堡科学院院士OttmarEtte教授首先发言。他指出,亚历山大·冯·洪堡所奠基的“洪堡科学”是基于对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的跨学科理解和对自然与文化之间纠缠关系的多重思考,其对美洲、亚洲、特别是中国的观察带来了视角的更新与深化,最终促使他“重审世界”。随后,王炳钧教授、AlfredHornung、李大雪、PatriciaA.Gwozdz、任海燕、张冰琪、ChristianThomas、TobiasKraft、罗芳、龙麒宇分别从美学、文学、文化、数字人文、洪堡与中国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研究心得和成果。
此次“洪堡日”系列活动不仅为国内外洪堡研究和德语文学学者提供了交流的机会与平台,也为深化中德乃至中欧的伙伴关系,推动湖南师范大学双一流学科的国际化发展和进一步的中德教研合作提供了助益。
责编:余蓉
一审:余蓉
二审:黄京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