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日,岳阳市人大常委会决定每年农历九月十五日为“岳阳楼日”,赋予千古名楼——岳阳楼新的时代内涵。今年是《岳阳楼记》诞生978周年,10月17日是第二个“岳阳楼日”,岳阳举办系列文化活动,传承忧乐精神,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为聚焦挖掘岳阳楼独特文化魅力,讲好岳阳积极将忧乐精神内化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动力的生动故事,在中共岳阳市委宣传部指导下,湖南日报社岳阳分社携手岳阳日报社、岳阳市广播电视台推出“品读岳阳楼”融媒体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品读岳阳楼①特稿丨岳阳楼日,深情款款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刘永涛 徐典波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10月15日,岳阳楼落架大修重新开放40周年座谈会举行,由此拉开2024“岳阳楼日”暨《岳阳楼记》诞生978周年系列文化活动序幕。
岳阳守正创新、敢作善为,坚决答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道“融合命题”,为打造好湖南三张“文化名片”和建设好“七个岳阳”展示文旅担当、贡献文旅力量。
跨越千年,文以楼传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岳阳楼前身为东汉末年鲁肃所筑的阅军楼,魏晋南北朝称巴陵城楼,唐初称南楼,开元四年(716)始称岳阳楼。
作为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雄踞庭纳四水的独特位置,以其忧乐文化闻名于世。
跨越千年,历经风雨,岳阳楼屡毁屡建,有记录修葺重建有50多次,其中重修24次以上。
上世纪80年代初,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岳阳楼迎来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一次落架大修。
此次维修遵循“整旧如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保持古建筑历史风貌。大修后的岳阳楼,无论结构、木活、石活、瓦作、油漆,达到“目前古建维修的第一流水平”。
翻开尘封已久的档案,40年前全国各地有求必应的物资援助,各路专家倾囊相助的技术支持,能工巧匠精雕细琢的精彩瞬间,如一幅幅历史画卷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1982年初,驰名中外的岳阳楼因年久失修,已成危楼。破烂不堪,已成危楼。同年5月11日,时任中共中央主席胡耀邦从新华社编印的《国内动态清样》上看到《闻名中外的岳阳楼亟需修缮》一文后作重要批示。湖南省委省政府、岳阳市委市政府落实胡耀邦同志指示,根据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关于岳阳楼维修问题的复文》,着手对岳阳楼进行落架大修。
1983年,岳阳楼落架大修遵循“整旧如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严格按照岳阳楼原有规模和结构,尽可能保留原有构件,以达到保持岳阳楼历史风貌和建筑风格的目的。整个大修工程分施工准备、落架整修、立架组装、屋面油饰4个阶段。
参加大修的工人来自洞庭湖畔,由有50年古建筑经验的老木工李细清担任主墨师。国家文物局等单位均派出技术人员现场协助工作。落架整修阶段按照先上后下、先外后内的原则,分类分层分向编号摆放,落架拆下木构件4万多件、琉璃和石构件6万多件。经过技术人员鉴定,分别采取保留原件、修补翻新和复制斢换三项措施,使55%以上的古代材料得到保存。4万多木构件中保留使用2万余件,修补翻新2040余件,复制斢换1.8万余件。
在落架拆除时发现,主楼西边一檐口枋兵书花头背面刻有“大清光绪六年五月十三日旦”十二字,为现存岳阳楼的建筑年代提供了可靠依据。
立架组装阶段组装是岳阳楼恢复原貌的关键。大修办在施工前和施工中采取有力措施确保立架组装成功到位。4根大金柱未落架,采用垂直作业进行加固,组装时以这4根大柱为吊装支架,加快组装速度;大型构件先在地面合榫试验,分毫无差后再正式组装,避免高空合榫时产生误差。
国家文物局文保所工程师李竹君检查时对岳阳楼立架组装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其工程质量、进度和安全生产均是古建维修史上罕见的。
落架大修后的岳阳楼古朴庄重、气势恢宏,最大限度地使用古建筑原件,保持了原来的规模和结构,实现了“整旧如旧”的目的,达到了当时“国内古建筑的第一流水平”。
1984年5月1日,岳阳市举行盛大竣工典礼,落架大修后的岳阳楼重新对外开放。大修办联合洞庭诗社向全国发布征集公告,征集到各类作品3900多件,从中评选出诗词371首、楹联66副、字画36幅,编印成集,有些书法作品甚至还悬挂(或雕刻)在岳阳楼主楼和景区内。
岳阳楼的落架大修引起中外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全国近30个新闻单位230多人次来工地采访,国内29家和海外20多家报刊电台发表大修稿件90余篇。开放后的第一个月,游览量达到16.6万人次。
为让大修成果惠及后世,岳阳楼于1996、2003、2006、2010、2019年进行保养性修缮。特别是2006年岳阳楼新景区扩建,新增“五朝楼观”微缩铜楼群等景观,新老景区融为一体,成为长江中下游黄金旅游线上的一个精品旅游区。
楼以文传,文以楼传。来岳阳楼的游客逐年增长,2023年,岳阳楼接待中外游客达180万人次。
秉持初心匠心,延续千年文脉。
岳阳楼当年落架大修,凝聚国内古建专家和老工匠、老艺人的心血和汗水,上自各级领导,下至普通技术工人,以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严格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文物维修原则,精心谋划、分工明确、步骤严谨、技术赋能,向世人还原一座古色古香、原汁原味的千古名楼。
面向未来,镀亮名片
10月15日,第二个“岳阳楼日”临近之际,来自湖南省内外的领导及专家们,怀着敬畏之情,参加岳阳楼落架大修重新开放40周年座谈会。
岳阳楼落架大修40年后,岳阳邀请到当年落架大修的建设者和这一历史性修缮的见证者,以及大修以来历任岳阳楼的管理者座谈,意义非凡。湖南省文化厅原党组书记、厅长金则恭,省地方志编纂院党组书记、院长陈远平,省文旅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局长姜猛,省文旅厅二级巡视员江文辉,岳阳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刘启峰等出席。
40年前参加岳阳楼落架大修的老同志罗淑丽、李永平、梅蔓蔓、张碧武、谢斌、龚延武、李水生、殷本崇、李蔚文,大修以来历任岳阳楼管理部门的负责人黄晓明、邹律资、黄二良、黄立、沈兰和,以及岳阳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广电局、市文旅公司有关负责人各抒己见。
深情忆旧,展望未来。
座谈会上,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共同回忆过去那段难忘的岁月,也为今后岳阳楼的文物保护、文旅融合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希望开启新时代岳阳楼文旅融合新篇章。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局长姜猛表示,要久久为功,守护岳阳楼的原真性;要追本溯源,探寻岳阳楼的精神密码,激发公众对岳阳楼的保护意识;要守正创新,围绕文化遗产这个关键元素,精细打磨文物展览、特色主题活动等内容,加强宣传推介,擦亮“岳阳楼”这张世界级文化名片。
刘启峰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重要论述,坚决落实“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文物工作方针,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岳阳市文旅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彭明说,作为文旅工作者,将继续发扬老一辈文化文物工作者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子孙后代守护好这一文化瑰宝,使之青春永驻、历久弥新。
面向未来,镀亮名片。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重要指示,岳阳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将农历九月十五日,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写下名篇《岳阳楼记》的日子,设为“岳阳楼日”。
今年10月中旬,2024“岳阳楼日”暨《岳阳楼记》诞生978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将有岳阳楼落架大修重新开放40周年座谈会、“岳阳楼日”原创征文、首届“岳阳楼”文创大赛,以及现场978名亲子和各界人士集体吟诵《岳阳楼记》,还将推出歌舞巴陵戏《岳阳楼记》展演等活动,进一步塑造文化名片。
岳阳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看得见,让文脉传下去。
岳阳市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中心党委书记、主任付志龙说,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更好传承历史根脉,是这代人的使命担当,也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必然选择,将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前辈精神,凝聚文保力量,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岳阳楼这张城市名片,自觉做千古名楼的守护者、传承者、续写者!
作者:刘永涛,徐典波
责编:王相辉
一审:周磊
二审:徐典波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