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9月30日讯(全媒体记者 余蓉)9月27日,第三十六届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终审终评会在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举行。大赛评审委员会主席、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特聘教授杨平,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代表王宇,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曾艳钰等参加会议,会议由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沈贤岚主持。
本届赛事设立了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10个语种与汉语之间的互译项目,共计20个比赛项目,共收到数万份来自海内外的参赛作品。自创立以来,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不仅是中国翻译界最重要的赛事之一,也为我国发掘翻译人才提供了优秀的平台。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翻译的角色愈发重要,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交流与理解的桥梁。比赛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我国高素质翻译人才的培养,助力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同时也让世界更深入地理解中国。
曾艳钰在致辞中首先对评审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学院筹办此次比赛的基本情况。杨平简要回顾了韩素音翻译大赛的历史,对联合主办学校、各参与单位和社会各界表示感谢,并预祝此次评审圆满成功。王宇对此次大赛的译文数目、参赛选手情况等作了简要介绍,任文代表评审委员会提出了准确性、流畅性、审美性和创造性等几条评审原则,马纳克对评审流程进行了说明。
在分组评审环节,来自全国各地的翻译界知名教授和专家对所有入围作品进行了认真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估,以确保最终选出的作品能够真正代表本届比赛的最高翻译水平。
在参考译文讨论和审定环节,评审专家们对所有译文展开了热烈讨论,围绕每份译文的准确性、流畅性、语言风格等不同维度进行了深入分析与交流。经过充分的协商,评审委员会最终确定了本届大赛的参考译文。这些参考译文不仅体现了高水平的翻译能力,还为今后翻译教学和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确保了大赛的权威性与公信力。
据悉,本次赛事获奖名单将在《中国翻译》杂志上进行公布。
作为大赛的联合主办方之一,湖南师范大学一直致力于翻译人才的培养与对外交流的推动。依托该校“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外国语言文学”平台,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近年来服务于国家“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建设以及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尤其在文学翻译研究与实践、精准国际传播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近期,湖南师范大学成功申报了翻译专业博士点,成为全国首批获批单位之一。
责编:余蓉
一审:余蓉
二审:黄京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