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农民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更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构建新型为农综合服务体系——
慈利“老供销”蹚出新路子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宁奎 上官智慧
【改革主题】
2017年,作为湖南省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4个重点示范县之一,慈利县开启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围绕为农服务主线,聚焦“供应”“销售”“服务”主责主业,适应新时代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强化与农民利益的紧密联结,提升为农服务能力和水平。通过改革,该县已基本形成形式多元、覆盖广泛的基层服务组织体系,在保障商品供给、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慈利县城。向韬 摄
【改革故事】
慈利,传统的农业大县,粮油、生猪、柑橘、茶叶等产业遍布全县。
然而,产业“大”,却分布“散”。占比超过六成的山地面积,将各产业零散切割,同时又形成了物流上的障碍。
如何有效打通出山渠道,通过资源整合,让农业产业“攥指成拳”?
慈利县聚焦本县农产品流通难、农业产业基础薄弱、供销合作社经营效益差和服务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在“供应”“销售”“服务”三方面发力,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让农民得实惠、经营者得利益、供销合作社得发展。
供给:基层网点乡镇全覆盖,产品供给丰富多彩
9月4日上午,县供销社物流车来到零溪镇百寿村供销合作社网点,与经营者杨新春核对商品数量并卸货;随后,由杨新春带路,物流车来到村民李志勇家。
测湿度、查质量、称重量、开单据……不到半小时,李志勇家1790公斤玉米检测合格,被收购拉走。这些玉米,供销社将根据订单情况,配送到其他网点,或者送到工厂加工。
“收购的农产品,也是供给的商品。”县供销社物流车随行人员说,每个地方的产业结构不一样,经过供销社的收购与调配,架起了单个网点与全县网点互通有无的桥梁,“一个网点向县供销社订购的蔬果,至少来自其他四五个网点。”
工作人员口中的网点,是由慈利县供销社和村支两委、专业合作社、市场主体共同建设的25家乡镇惠农综合服务中心、344家供销合作社网点,覆盖所有乡镇和80%的行政村。
村民在家门口就能选购琳琅满目的商品。向韬
“覆盖率虽未达到100%,但服务范围接近100%。”慈利县供销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胡大勇介绍,根据县里的实际情况,按照“乡覆盖、村优选、联关口、补缺口”的改革要求,慈利不再以提升覆盖率为目标,而是以供销乡村网点的服务半径为重点,为农民提供真正的便利。
供销乡村网点对所在乡镇的农产品统一收购,再经由县里的供销合作社进行线上、线下销售,解决村民农产品难卖的问题。
服务网点全面铺开,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
如今,县供销社整合了200多家供货商和100多个生产厂商进平台开展线上服务,上线产品涵盖农资化肥、粮油蔬菜、生鲜水果、日用消费品等十多个大类,近1500个品种。
在二坊坪乡二坊坪村的供销合作社网点,前来选购物资的村民不少。老板张尚杰说,“大单”一般都是村民通过微信发给他,由网点配送到家,“他经营的这个网点,生活物资、农资化肥、五金产品都有,还是村里农产品线下收购点,生意很不错。”
张尚杰告诉记者,网点所有物资均由县供销社配送,来源可靠,种类多、价格优。最关键的是,所有网点还能向县供销社“借货”,等卖出后再结算。
慈利县供销合作社收购人员正在测量玉米的湿度。向韬 摄
销售:流通服务水平高了,产销对接渠道通了
农产品既要产得出、产得优,也要卖得出、卖得好。
一直以来,农产品流通是供销合作社传统主营业务。如何确保“农品出山”,也是慈利县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的重点、难点。
慈利县智慧物流体系调度中心,汇集了全县近140种农产品。它们或等待装车入市场售卖,或运入加工厂进行加工,或被分派至各部门、学校食堂……
改革中,慈利县供销社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目前,县供销社旗下有9个直属公司、4个全资公司、2个股份制公司,对接了200多个供货商和100多个生产厂商。
“又增加了一笔蜂蜜单,大家赶紧抓进度。”张家界供销云商股份有限公司的蜂蜜车间内,总经理肖华连忙叮嘱工人,自己也不忘当“监工”,来回查看产品质量。
张家界供销云商股份有限公司。向韬 摄
张家界供销云商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慈利县供销社旗下的公司,注册了“一界农户”商标,涵盖了蜂蜜、大米、红薯粉等多个品类的产品,通过线上线下的多渠道销售,直接带动全县500余农户致富。
以蜂蜜系列产品为例,“一界农户”年销蜂蜜500吨,助力慈利县获得“全国蜂蜜共建之乡”。同时,在“一界农户”特色品牌引领下,全县养蜂规模达到6.5万群,蜂蜜产业产值由2015年的3000万元增加到1.08亿元,全县蜂农每年每户平均增收6000元以上。
当下,慈利供销系统与全县40多个村集体经济组织、120多家新型经营主体、1508户农户签订产销协议。去年,实现农产品销售额4200万元,是改革前2016年的6.2倍。
“销售渠道正逐步向外延伸。”慈利县副县长谭本伦介绍,利用张家界市与南京市对口合作等契机,推动慈利农产品“走出去”,自2023年以来,已有莓茶、葛根、大鲵、腊肉、粉丝等100多种农产品远销南京、深圳、广州等地,累计销售金额达1000多万元。
慈利县零溪镇百寿村供销合作社网点经营者杨新春,带着县里的供销物流车,开到了村民李志勇的家门口。向韬 摄
服务:瞄准社会需求,创新为农服务
8月30日,记者见到三合镇邻矿村村民雷明国时,他正忙着给1000多头猪配备第二天的食物。
他不仅养了猪,还依靠供销社提供的销售技能、技术服务等培训,成为了镇里唯一的品牌饲料服务点。靠这两份收入,去年赚了20余万元。
同时,县供销社为其提供了20万元饲料周转金,并帮助他获得了15万元低息贷款,“养殖有了本钱,店子也提质升级,收入会越来越高。”雷明国说。
慈利县供销合作社。向韬 摄
慈利县供销社瞄准社会需求变化,通过加强与党政涉农部门、涉农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的联合,创新为农服务方式。
从去年起,慈利县供销社以500亩水稻、油菜为试点,提供机种、机耕、机防等“托管”服务;今年,继续扩大试点面积,还负责全县1.5万亩的鲜食玉米、饲料玉米种植,并提供种子、农资、耕种等农业社会化服务。
“根据自己的需要,可以把耕种、收割等单项农活交给供销社,也可以把全部农活交给他们。”提起这种新式服务,三官寺土家族乡三官寺村村民康云赞不绝口,“如果有其他事情忙不过来,供销社绝对是个‘好帮手’。”
供销社为农民“打工”,如今已经在慈利成为农村“时尚”——
提供农资、农产品购销,以及工业品下乡、电子商务、金融信贷、免费公益服务等一站式服务;充当“田保姆”,探索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新路子……
【改革评说】
供销改革可再进一步
张家界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瞿梦杰
供销社作为不少人的儿时记忆,在计划经济时代的国民物资供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伴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持续推进,农村市场作为重要的经济板块,如何最大限度挖掘其潜力势在必行。由此,供销社综合改革应运而生,新的供销社系统已成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生力军。
供销社创新改革的“慈利模式”,优势明显:“市场运营、政府推进”,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关系,明确供销社所属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市场化经营的灵活机制,整合和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的产业链、供应链,高效链接农民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激活其作为利益共同体的潜在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强化合作属性、突出合作优势,最终畅通工业品和农产品双向流通渠道,全面提升合作经济为农服务、为民增收、为产增效、助力乡村振兴的能力。
慈利所推行的供销社综合改革实践,立足地方,聚焦解决县域经济核心问题,其经验值得借鉴与推广。
慈利县深化供销社改革下一步还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顺应数字经济时代要求,持续深化产销体系数智化改革,全面构建城乡数智供销网络体系;二是积极探索建立适合慈利县经济发展的供销社信用制度,充分发挥产销+信用+金融的“三融合”信用体系作用,推动产业健康发展,持续赋能县域经济发展。
作者:宁奎 上官智慧
责编:高甜甜
一审:高甜甜
二审:田育才
三审:宁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