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彭可心
从千年前的长沙窑瓷器远航,到如今的杂交水稻、“湘字号”产品等扎根非洲大陆,湖南与非洲的交往源远流长。
9月4日下午,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筹委会秘书处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中外媒体吹风会,湖南省委外事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戴志光、湖南省商务厅副厅长邓卫平介绍湖南对非合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9月4日下午,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举办中外媒体吹风会。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辜鹏博 摄
积极探索地方对非合作新模式新路径
“湖南与非洲的友好交往历程,可以用‘四个一’来概括,一艘商船、一位伟人、一粒种子和一份嘱托。”戴志光说。
1200年前,载有5万多件唐代长沙窑瓷器的“黑石号”前往北非地区,留下湘非往来最早的痕迹。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主席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奠定了中非友好坚实基础。“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长期在湖南工作生活,他用“一粒种子”助力解决非洲粮食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提出“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亲力推动构建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开创中非友好合作崭新篇章。湖南牢记嘱托,深化对非各领域交流合作,积极探索地方对非合作的新模式、新路径。
就在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召开前夕,津巴布韦总统埃默森·姆南加古瓦一行先后到湘潭、长沙等地参观访问。埃默森·姆南加古瓦对湖南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发展等深刻印象,并表示津巴布韦愿进一步深化与湖南的交流合作,欢迎更多湖南企业到津巴布韦投资兴业,实现互利共赢。
近年来,湖南省与非洲各国高层互访频繁,举办经贸合作交流会、签署友好城市协议书,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开展交流合作。目前,湖南与非洲有关国家共缔结正式友城12对,签署意向友城12对。
非洲国家驻湘领事机构实现“零突破”。马拉维驻长沙总领事馆于2023年6月正式开馆,系马拉维在华设立的首家总领事馆,也是非洲国家在湖南设立的首家领事机构。
中非经贸合作研究院在湖南揭牌成立,马拉维、利比里亚、马里、马达加斯加等非洲国家在湘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
拓宽人文交流渠道,完善湖南14个市州与非洲国家对口联系机制。湖南各大高校累计培养非洲40多个国家的近3000名留学生。
建好互联往来新通道,开通长沙至内罗毕直飞客运航线,累计承运国际旅客近10万人次,极大便利人员往来。
派遣援非医疗队,湖南连续向塞拉利昂和津巴布韦派出57批次709名医疗队员,救治患者近100万人次,为受援国培训医务人员9000多人次。
湘人湘企走进非洲大陆,开展杂交水稻试验示范及推广,深刻影响和改善非洲人民生活。“基建湘军”凭借卓越的设计和施工能力,成为中国在非对外援助项目的主力队,参与承建多个“南南合作”重点项目。
戴志光表示,湖南将增强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的使命担当,主动服务国家对非外交大局,融入中非共建“一带一路”,为推动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湖南贡献”。
打造地方对非经贸合作示范高地
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打造地方对非经贸合作示范高地,是湖南开放发展的重要板块。
湖南与非洲产业结构互补,发展路径契合,合作潜力巨大。湖南的装备制造、能源矿业、路桥房建、农业开发等优势产业抱团走进非洲,杂交水稻、工程机械等技术和产品在非洲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湖南培育了100多个非洲品牌产品,形成咖啡、腰果等10余条进出口产业链。湖南本土企业在肯尼亚设立非洲第一家中国电商海外仓,鞋帽服饰、发制品和小家电等“中国制造”,以更实惠的价格、更高效的物流进入非洲寻常百姓家。
近三年来,湖南对非贸易保持年均增长23.1%的快速发展势头。今年前7个月,湘非进出口额305.3亿元,继续保持中西部第一。
邓卫平表示,湖南立足产业优势,搭平台、促创新、强服务,务实开展对非经贸合作,全力推进中非合作“九项工程”落实落地,充分发挥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和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两大平台的作用,加快构建以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中非经贸博览会自2019年起在湖南成功举办三届,展会影响力不断扩大提升,各方共签约合作项目336个、金额533亿美元,成为我国地方对非经贸合作的新窗口。
“前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我们在市场化办会上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宝贵的资源和经验。”邓卫平说。为了有效保持博览会的品牌热度,进一步扩大在非洲的知名度,今年5月,中非经贸博览会首次走出国门、走进肯尼亚,吸引180家中国企业和50家非洲企业参展,成为近年来我国在非洲地区举办的规模最大的展会活动。2025年举行的第四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将进一步丰富市场化办会手段,统筹开展专业化和品牌化运作,吸引更多非洲机构成为合作伙伴。
今年1月,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建设总体方案获国务院批复。湖南以服务全国对非企业为目标,围绕要素保障、经贸规则、制度安排等方面开展集成式创新,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在产能合作方面,科特迪瓦橡胶,坦桑尼亚木薯、腰果、芝麻、葵花籽油,马达加斯加羊肉,卢旺达干辣椒,西非地区腰果等产工贸一体化项目建设顺利;埃塞俄比亚通讯设备扩产项目、阿尔及利亚圣龙钢铁二期项目、尼日利亚中非经贸产业园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将有效支持非洲国家提升自身加工制造能力,实现互利共赢。
在新业态新模式方面,对非新型易货贸易试点稳步推进,已完成14笔,在手订单4000万元;通过“海外仓+离岸账户+本币结算”方式,帮助对非企业开展跨境贸易结算,实现进出口1200万美元。“市场采购+跨境电商”新模式已实现对非贸易额超过4亿元。设立中非跨境电商服务中心,实施非洲“百店千品上平台”行动。打造了东非头部电商Kilimall,给东非国家创造1万个工作岗位,帮助300多个中国品牌出海非洲。
在贸易便利化方面,在肯尼亚等9个非洲国家正在布局14个公共海外仓,打造“海外仓+展览展示+检验检测+供应链金融”体系,预计明年将全部建成。与中检集团合作在非开展进口检验检测业务合作。设立了全国首个对非技术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以及湖南自贸试验区标准合作创新中心。
“我们会支持更多中国企业赴非投资,开展农业、矿业、能源、电力等领域的合作。在非洲内陆地区开展物流通道建设,联动湘粤非铁海联运通道,进一步提升通道的国际化水平。推动更多非洲农食产品输华准入并实现进口。”邓卫平说,未来湖南将奋力打造对非经贸合作新高地,加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合作新经验、新做法,辐射带动全国各地深化对非经贸交流合作,促进中非资源共享、平台共建、产业共兴。
(湖南日报北京9月4日电)
作者:彭可心,辜鹏博
责编:戴蓉
一审:胡泽汇
二审:朱晓华
三审:赵雨杉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