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衡林
日前,新时代楹联文化传承与创新暨《楹联里的湖南》学术研讨会在长沙举行,来自国内楹联、文化、传媒领域的50余位专家和嘉宾代表齐聚,共同探索新时代楹联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路径。
楹联,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而湖南,这片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土地,与楹联结下了不解之缘。湖南是我国四大“楹联强省”之一,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楹联与湖南相互交融,共同书写出了一部璀璨的文化华章。
湖南自古以来就是文化昌盛之地,楹联在这片土地上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从古老的岳麓书院“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豪迈门联,到岳阳楼“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的千古名联,这些楹联不仅是文学艺术的杰作,更是湖南历史文化的生动写照。
岳麓书院的楹联,彰显了湖南自古以来对教育的重视和对人才的尊崇。“惟楚有才”道出了湖南这片土地的灵秀之气和人才辈出的辉煌历史;“于斯为盛”则展现了岳麓书院在培养人才方面的卓越成就。
岳阳楼的楹联,则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情怀与湖南的壮丽山水完美融合。“四面湖山归眼底”描绘了岳阳楼周边的湖光山色,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之中;“万家忧乐到心头”则表达了作者对天下百姓的关怀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体现了湖湘文化中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
除了这些著名的历史楹联之外,湖南各地还有许多珍贵的楹联文化遗产。这些楹联或刻在古老的寺庙、道观、祠堂之上,或悬挂在名人故居、园林庭院之中,它们见证了湖南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是湖南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湖南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地域文化丰富多彩。楹联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与湖南的地域文化紧密结合,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
在湘西,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聚居,这里的楹联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苗族的吊脚楼、土家族的摆手堂等建筑上常常悬挂着富有民族特色的楹联。如“苗岭千重翠,土家万户春”,既展现了湘西的美丽山水,又表达了苗族、土家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湘南,郴州的苏仙岭、永州的九嶷山等地,自然风光秀丽,历史文化悠久。这里的楹联常常与当地的历史名人、神话传说相结合,如“苏仙岭上神仙府,郴江水边福地居”等。这些楹联不仅增添了这些景点的文化内涵,也让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了湖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湘中,长沙、湘潭、株洲等地是湖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的楹联题材广泛,既有对历史名人的歌颂,如“黄兴伟绩垂千古,蔡锷英名耀九州”;也有对现代城市建设的赞美,如“星城璀璨,三湘大地展新貌;株洲辉煌,四水之滨谱华章”。还有对历史文化的追怀,如定王台联“数景帝十三王,故国山河,片石犹留汉藩土;去长安一万里,楚江风雨,危栏凭吊蓼园秋。”
楹联不仅是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体现。在湖南,楹联与湖湘文化的人文精神紧密结合,展现出了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湖湘文化以“心忧天下,敢为人先”为核心精神,这种精神在湖南的楹联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胸怀天下志,心系百姓情”“敢立潮头唱大风,勇担使命展宏图”等楹联,表达了湖湘儿女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湖南人以勇敢、坚毅、豪爽著称,这种性格特点在楹联中也有所体现。如“楚地多豪杰,湖湘有俊才”“三湘儿女多壮志,四水英雄展豪情”等楹联,展现了湖南人的豪迈气概和英雄本色。
在当代社会,楹联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一方面,楹联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在湖南,许多地方都举办了楹联展览、楹联比赛等活动,吸引了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这些活动不仅为楹联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展示的平台,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上楹联这一传统文化艺术形式。
另一方面,楹联可以为湖南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湖南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许多旅游景点都可以通过楹联来提升文化内涵和吸引力。如张家界的奇峰异石、凤凰古城的古朴风情、衡山的秀丽山水等,都可以通过创作特色楹联来增添文化氛围,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此外,楹联还可以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开发出楹联文化产品,如楹联书籍、楹联工艺品、楹联纪念品等,为湖南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楹联与湖南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联系。楹联在湖南的历史传承、地域文化、人文精神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在当代社会,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楹联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让楹联这一传统文化瑰宝在湖南这片土地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责编:曾衡林
一审:曾衡林
二审:易禹琳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