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湖南光召科技奖”|谭晓风:30余年选育油茶中的“超级稻”
新湖南 • 动态
2024-09-03 17:21:46
首页头条收录

文字/视频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铭俊 通讯员 杨晨

8月20日,茶陵县湖南虎源生态园林有限公司油茶基地,金灿灿的油茶果压弯枝头。“湖南光召科技奖”获得者、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授谭晓风捻起一个果子,告诉记者,每亩茶树能产出100斤以上的茶油,“要知道,普通油茶每亩产量只有10斤左右。”

这个油茶品种被命名为“华鑫”,与谭晓风另外选育的“华硕”和“华金”2个品种合称“三华油茶”。因为果实大、产量高,“三华油茶”被广大林农誉为油茶中的“超级稻”。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确定的全国油茶主推品种只有16种,“三华”就占了其中3个。目前,“三华”油茶的种植面积已突破400万亩,在全国8个省份通过良种审定,是国内唯有通过3个以上省(自治区、直辖市)审定的3个油茶国审品种,每年栽培面积快速扩大。

谭晓风介绍,油茶不像水稻,当年种植当年就有收获,从小苗到开始挂果,油茶最少都要四五年时间,各地的准入门槛也特别高。但一旦种植起来,它会成为农民几十年甚至百年以上的致富果。

油茶是谭晓风最早开始研究、花费心血最多的植物,但却是见效最晚的。

“我是农民的儿子,高中毕业后当过4年的正式农民。”1978年,谭晓风误打误撞进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林专业学习后,又于1998年成为我国第一位经济林博士。大山走出的孩子,想的是将科研成果装进农民的口袋里。

博士毕业后,他选育出一批砂梨新品种,推广300万亩,在2008年到2017年间累计新增产值44亿元。农民写了句顺口溜夸它:“两个砂梨一斤多,入口沁甜满嘴香。”

2004年,看到环保油漆的发展趋势,谭晓风建言发展油桐产业,并在2010年主持建立国家油桐种质资源保存库,成为振兴我国油桐产业的根基。

油茶的选育和推广是最难的。

1978年,刚入大学的谭晓风就跟随几位老师跑遍了湖南所有野生油茶种植县,将选择的优株嫁接在株洲城区、茶陵等地进行对比试验。

几年后,这批嫁接的茶树逐渐开花结果。茶陵的3个品系果实大、挂果多。但1987年前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和比较效益的降低,农户对油茶的种植热情逐渐走低,油茶生产再次跌入低谷,一直到2000年,之前嫁接的油茶都基本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

“油茶是优质健康的植物油,绝对是农村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好帮手。”市场低迷,谭晓风发展油茶的决心丝毫没有动摇。

1996年、2001年,他先后申请两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保障相关油茶研究的持续开展。2006年、2009年,他又积极申请,主持两个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油茶专项课题。

春天终于到来。进入21世纪,市场对茶油降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功效越来越认可,政策对木本油料作物扶持力度猛增。

此时,茶陵的3个品系树体生长更加旺盛,果实更大,挂果更多。2009年,谭晓风将其成功申报国家油茶良种,分别命名为华硕、华金和华鑫。

“一般来说,油茶亩产30斤油左右,农民朋友就能实现投入与产出的基本平衡。而‘三华’品种,亩产轻松破百斤,最大产量可以达到200斤,这意味着农民朋友的收入将大大增加。”

谭晓风告诉记者,“三华”油茶还有一个产业优势就是大幅度降低采收成本,一般油茶品种,每公斤果实的采收成本在1.2—1.4元,“三华”油茶每公斤的采收成本仅0.4—0.6元。谭晓风言语中透着喜悦,这些年,他和团队还研发出生草栽培、高接换冠等油茶栽培新技术。更难得的是,培养了一支强有力的后备军——全国经济林领域的200多位博士,有40多位出自“谭门”,其中包括被习近平总书记誉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的李保国。

一路艰辛,谭晓风的妻子看在眼里。“一年到头,多少个大年三十、初一都在办公室”。谭晓风妻子介绍,他们是大学同学,结婚后谭晓风却几乎未陪她逛过超市。“让他逛超市很痛苦,但是一说油茶基地有什么问题,中午顶着大太阳,他也要去。”

但妻子对此表示理解:“油茶就是他的崽,他就是为油茶而生的。”



湖南既是油茶大省,也是油茶强省,油茶种植面积、茶油产量、产值均居全国第一。作为省人民政府参事,谭晓风此前建言,湖南要在2025年将茶油产业打造成千亿级产业。

为此,68岁的谭晓风仍奔波在茶花深处。

作者:王铭俊

责编:李传新

一审:段涵敏

二审:刘文韬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