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汉代考古及中外文化交流研究①丨海上丝绸之路能早到什么时候?
新湖南 • 文体动态
2024-08-31 09:56:29

文丨郭伟民 贾明羽 张婕 王可欣 苏好

整理丨龙文泱

海上丝绸之路能早到什么时候?丝绸之路西段如何发端的?马王堆汉墓和海上丝绸之路有怎样的联系?

日前,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长沙召开。会议期间,举行的“汉代考古及中外文化交流研究”分会会议上,45位代表做学术报告。其中一大主题便是“汉代中外文化交流”,4位学者就此介绍了最新研究及思考。

秦汉是“海丝”的重要节点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研究院孙志新围绕“秦汉时代的海上贸易和文化艺术交流”。

他指出,秦汉时期海上贸易不仅有商业的往来,更有艺术和文化的交流。近年来,在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和南亚、东南亚地区的考古发现提供了重要信息,揭示出汉代宝石雕刻和金银器艺术新风格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这是一个重要的议题。海上丝绸之路能早到什么时候?秦汉是一个重要节点,但应该有更长的时间轴线。如何将各个问题及其线索弄清楚,本土要做进一步的深化工作。涉及跨区域的经济、文化和交通问题,更需要国外考古工作的推进。

丝绸之路西段的发端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副主任、考古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周繁文着重考察了丝绸之路西段秦汉以前地中海丝绸的问题。

目前学界主流观点认为,地中海地区的丝绸来自东方中国。也有观点认为在这之前的青铜时代,地中海周边已有野蚕丝织业,这派观点又一直受到质疑。

大家公认的是,罗马帝国时期,中国丝绸也就是“赛里斯织物”的传入。

这让我们联想到中国青铜器的源头问题、马车源头问题,以及东亚地区现代人起源问题,与国际学术界关于中国丝绸西传问题。相关观点之对立与折中,何其相似乃尔。

看来,跨越喜马拉雅东西交流的时间、路径与方式,还有不少问题,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马王堆汉墓的“海丝元素”

湖南师范大学特聘研究员熊建华对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海丝元素”进行了提炼,认为丝绸、珠玑(土)、玳瑁器、犀角象牙角(木)、金币、地形图等,均可提炼出海丝元素。他的观点新颖大胆,值得思考。

他还提出了古遗址、古墓葬所谓“堆、墩文化”叫法的文物和文化现象,又是一个新奇的提法。熊建华先生长期在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工作,有不同的学术视角,很有启发意义。

与之大致相同的研究是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陈国华对马王堆域外元素的全面考察。其着重分析了象牙、犀角、玳瑁制品、土珠玑的出土,胡人的记载,以及不少器物的器形与装饰,并对其产地与传播路线进行分析,让我们再一次认识到湖南在秦汉乃至先秦时期的对外交流之广,远不是一个落后闭塞的地方。

当然,湖南与域外的交流与海丝到底是什么关系,将西汉时期湖南之外的元素都归结为“海丝”是否恰当,还需从学理上加以分析。

责编:龙文泱

一审:龙文泱

二审:周月桂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