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赴保靖县“三下乡”团队实践取得圆满成功
新湖南 • 新媒体
2024-08-26 16:18:52

新湖南客户端讯(通讯员 杨睿 张春林 许一鸣)在绿意盎然的湘楚大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以其深厚的科研底蕴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组织多支跨学科、多领域的实践团队,深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帮扶与发展项目。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法学院“竭诚服务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法学院“竭诚服务队”作为基层服务践行团,赴保靖县开展了一系列基层法律服务志愿活动。团队由法学研究生及本科生组成,在张小罗教授指导下,结合“芙蓉学子·乡村振兴”公益计划和暑期“三下乡”活动,实施了“类法律诊所式基层法律援助计划”。

团队主要行动包括:一、普法与党建宣传,覆盖多个村镇,内容涉及未成年人性侵预防、校园暴力抵制、老年人防诈骗及《土地管理法》等,有效提升了村民的法律意识和党建知识;二、针对当地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经济,调研并拟定了产业合同模板,助力经济发展;三、在廊桥天街广场设立法律咨询点,为群众提供点对点法律咨询,解决具体法律问题;四、参与乡村振兴交流活动,协助司法局开展民事调解、社区矫正等工作,并收到多方感谢信。

活动成效显著,不仅增强了村民的法律素养和自我保护能力,还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规范化发展,改善了社会治理环境。团队行动得到了多家媒体的广泛报道,提升了社会影响力。目前,团队仍在持续开展活动,预计至8月底结束,成果将持续累积。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欣欣向荣筑梦先锋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欣欣向荣筑梦先锋队”深入保靖县阳朝乡与双牌县何家洞镇,针对红薯粉、油茶、黄金茶及竹产业进行精准调研。团队不仅分析产业现状,还提出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策略,如提升红薯粉品牌价值、推动油茶绿色转型、优化黄金茶种植、以及以科技赋能竹产业智能化发展。同时,强化安全生产教育,提升村民安全意识。这些举措有效促进了当地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激活了乡村振兴新动能,为乡村经济绿色发展及农户增收注入了强劲动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质功能材料研究团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质功能材料研究团队于2024年暑期深入湘西保靖县阿扎河村,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由胡进波教授领队,针对该村传统民居现状进行调研与修复方案设计。他们通过走访、测绘,精准掌握了民居现状,运用现代技术复原典型民居,并依据受损程度制定了分级修复策略,确保修复工作既科学又尊重原貌。同时,团队还学习了当地红色革命历史,接受精神洗礼。此次活动不仅为阿扎河村传统民居的保护与修复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促进了乡村文化振兴,展现了高校服务地方、助力乡村振兴的担当与成效。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材料学院“材言中国梦”宣讲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材料学院“材言中国梦”宣讲团赴保靖县拱桥村,开展为期一周的教育活动,涵盖心理健康及红色文化。通过多元教学形式,提升未成年人心理素质及爱国情怀。活动惠及650余名学生,成效显著,增强家校沟通,提供个性化指导。同时,发布教育视频,广泛传播,并贡献青少年心理健康调研数据。此外,团队还普及安全知识,助力乡村振兴,促进经济绿色发展,增强农户增收能力。整体活动为乡村产业注入新活力,贡献智慧与力量。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院研究生暑期实践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院研究生暑期实践团以“绿脉振兴,文韵铸魂”为主题,深入阿扎河咱科村进行调研。针对该村自然资源丰富但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受限的现状,团队提出了“特色农业+康养旅游+生态本底”的发展路径。通过优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文化产业体系、挖掘文化特色和资源优势,团队初步制定了农旅概念规划,旨在将咱科村打造为集养生、文旅、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康养基地。此次实践不仅为咱科村提供了具体的发展建议,还拓宽了团队成员对乡村振兴的认知,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投身实践、服务乡村的担当与使命。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话食说”服务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话食说”服务团,作为乡村振兴公益计划团队,近期在保靖县陇木峒村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他们不仅向村民普及合理膳食知识,还通过调研设计文旅资料,助力村寨景区宣传。同时,团队聚焦猕猴桃品改与推广,提出发展建议,并促成与食品企业的合作,共建实践基地,推动产学研融合。此次活动不仅提升了村民健康意识,促进了乡村文旅发展,还为特色农产品找到了新出路,展现了高校服务社会的责任与担当。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非遗竹编文化传承实践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非遗竹编文化传承实践团,于2024年7月16日至31日赴湖南省湘西州保靖县比耳镇,深入探索并传承当地非遗竹编文化。团队通过跟随竹编师傅学习,掌握了竹编基本技艺,创作了多件作品,感受了传统技艺的精髓。同时,追溯竹编历史,参观秦简博物馆,了解竹编的早期形态与工具。走访老匠人,记录传承故事,发现现存问题,并计划利用专业优势为竹编注入新活力。

实践期间,团队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学习成果,扩大非遗影响力,并与当地合作社合作,探讨竹编创新与推广策略,拍摄传承视频,致敬中华文化。此次实践不仅促进了非遗竹编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还通过多方合作与宣传,提升了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兴趣。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湘遇乡溪”服务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湘遇乡溪”服务团赴湘西保靖甘溪村,开展12天乡村振兴实践。团队整合多专业力量,通过研学、墙绘、调研、文旅推广等多元化活动,助力甘溪村人居环境提升与农文旅融合。活动增强儿童家乡认同,美化乡村环境,调研献策,设计旅游路线并拍摄宣传片。团队成员克服高温等挑战,高质量完成墙绘,为甘溪村带来新风貌,促进乡村振兴,提升村民幸福感,彰显高校服务地方的社会价值。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宣传策划专业实践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宣传策划专业实践团赴湘西州保靖县甘溪村,开展“乡野·乡旅”文旅宣传。团队采用“介入—策划—落实”策略,调研甘溪村资源,挖掘特色。介入时梳理文旅资源与产业;策划中定推广方案,借直播、公众号等推广黑皮鸡枞菌、牛奶西瓜。落实中成功举办直播,增销量,提品牌。活动促进资源利用,锻炼团队能力,展现青年担当,助力乡村振兴。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庭庭裕立”红色研学筑梦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庭庭裕立”红色研学筑梦团,于2024年盛夏七月深入湘西保靖县甘溪村,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乡村振兴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们以饱满的热情,通过精心设计的理论宣讲,将劳动精神与生态文明理念深植于当地中小学生心中;同时,实地考察甘溪村的历史遗迹与生态成果,感受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

在产业调研中,团队聚焦脐橙、牛奶西瓜等特色产业,探索产业升级路径,力求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助力村民增收。此外,团队还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为甘溪村的留守老人送去温暖与关怀,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

此次活动不仅加深了团队成员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与认识,更为甘溪村的文化传承、产业创新及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展现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师生服务社会的良好风貌。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商学院“三农情怀,知行合一”乡村振兴暑期实践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商学院“三农情怀,知行合一”实践团,在湘西保靖夯吉村进行了10天的深入实践。团队围绕文化调研、产业分析、IP塑造及文旅推广四大维度,全面助力乡村振兴。通过收集口述史、录制苗歌,团队为苗族文化传承添砖加瓦;针对黄金茶产业,提出“茶旅融合”策略,并设计乡村振兴主题馆蓝图。同时,创意打造村logo与吉祥物“苗小吉”,增强文化标识。在文旅推介中,团队通过村晚直播、公众号及视频号,广泛展示夯吉村魅力,推动平台经济发展。此外,团队还拍摄宣传视频、发表报道,累计曝光超3万次,激发社会各界对乡村振兴的兴趣与参与。此次活动不仅促进了夯吉村的文化传承与产业升级,更为乡村振兴开辟了新路径与模式。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心林微光志愿服务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心林微光志愿服务团深入湘西州保靖县拱桥粮援希望小学,通过乡村调研、心理健康科普与支教活动,助力乡村教育与留守儿童成长。团队采用多维度调研方法,构建四维一体调研体系,覆盖千余名对象,为制定针对性关爱措施提供数据支持。同时,团队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与当地党组织合作推出“党建赋能心理”机制,提升公众心理健康认识。支教中,团队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五育,创新课程模式,惠及超3000名留守儿童,不仅传授知识,更给予心灵关怀,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有效助力了乡村振兴战略。

每一支团队的辛勤付出,都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对保靖县阿扎河村深情厚谊的体现,也是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这些成果不仅改善了阿扎河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更为其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将继续携手各方力量,为阿扎河村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责编:肖晴岚

一审:肖晴岚

二审:蒋宇

三审:田从梅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