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记者 卓萌 刘蓉
8月22日,央视CCTV3推出《我的艺术清单——张陆》,采访“英雄航天员”张陆。当主持人问到张陆对英雄的看法时,张陆提到家乡常德壶瓶山的一群“追光人”,盛赞他们虽然平时不被大家关注,但同样值得钦佩。
张陆所说的“追光”英雄,是以壶瓶山供电所员工为代表的电力工作者,他们扎根山区、奉献青春,保障山区人民放心安全用电,同时帮村民义务解决生活生产难题,为山区带来温暖光明。
“电”亮千山万水
2007年,国网石门县供电公司壶瓶山供电所成立,覃道周担任第一任所长。
这是全省海拔最高、供电环境最恶劣的供电所,基础设施落后,当时辖区内4.5万多名山民用电得不到保障。
为彻底解决山区用电难问题,覃道周带领农电工早出晚归,顶酷暑、冒风雨、卧冰雪,不到两年完成68个台区的农网升级改造,大大提升壶瓶山区供电可靠率。当地雨雪冰冻、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供电所的工人们却说:“保供电是头等大事,只要天上不落刀子,我们就要去抢修!”
电力服务保障茶产业发展
供电稳定了,山区百姓生活更方便,发展产业也有了底气。“我们供电所服务的3个乡镇,有60多个茶叶专业合作社,100多个养殖大户。”壶瓶山供电所现任所长田家赐说,供电所尽全力抓好用电服务、设备运维、应急抢修等,确保大家用电需求事不过夜。
如今,“电骡子”从发源地壶瓶山下山进城,在常德各地竖起一面面忠于职守、贴心为民的精神旗帜,擦亮了为民服务品牌。
壶瓶山供电所电力工人正在抢修
今年春节期间,石门县遭遇三轮雨雪冰冻天气。车棚、房顶、厂房被厚厚的积雪压垮,导致接户线受损。国家电网湖南电力(宝峰电骡子)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坚守岗位,修复受损供电线路。短短一个星期上门服务1320次,更换进户线近1.8万米。
大京竹村抢修
农历腊月二十三,壶瓶山大京竹路段大面积山体滑坡,大京竹村供电受到影响,道路隔断。国网石门县供电公司的国家电网湖南电力(壶瓶山电骡子)共产党员服务队带着抢修物资和8台发电机组设备,冒着冰雪连夜驱车绕道湖北荆州、宜昌去抢修。204个家庭在小年夜亮起了灯。
6月,桃源县遭遇多轮强降雨量,多处山体滑坡,基础设施受损。国网常德供电公司组织国家电网湖南电力(电骡子)共产党员服务队肩扛临时电源和应急物资,徒步5公里、历时2小时给“孤岛村”游鹿溪村送电,为山洪中的受灾群众带来希望。
在桃源县抗洪保电
情暖千家万户
过去,石门西北山区交通不便,村民们生活用品难上去,山上物产出不来。
壶瓶山供电所的电力工人利用上山巡线、检修的机会,肩挑背扛为山区百姓代购生产生活用品,代销腊肉、土豆、茶叶、药材等农产品。多年来,累计为山区百姓捎带生活用品超20万公斤,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电骡子”。
“电骡子”为群众捎带山货
剩头村是常德最后一个“麻风村”,从壶瓶山镇驱车15公里,走过长116米、高188米的吊桥,再走1小时山路方可到达。10多位麻风病已康复但因各种原因不愿离开村子的老人留在那里,与当地其他居民一起成了剩头村的“村民”。
逢年过节,国家电网湖南电力(壶瓶山电骡子)共产党员服务队都会进村陪伴这些老人,义务维修线路、电器,送去生活物资。老人都说:“你们一来,我们就过年了!”
过吊桥为群众捎带物资
看望“麻风村”老人
近年来,山区修通一条条“天路”,乡亲们出行方便了许多,“电骡子”的服务也跟着转型升级。
2021年,国网常德供电公司在壶瓶山供电所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1个主站、N个驿站”的模式,在南坪河村建设首个“电骡子”服务驿站,为周边群众提供多项义务服务。从电力业务办理、电器维修,到饮茶歇脚、借伞借书、寄存行李、代收快递,再到农产品帮销代销……小小驿站几乎“有求必应”。
为群众维修电机
三合村的陈佰松老人行动不便,服务队队员把他家坏掉的电机带出山,维修好后又送回去。黄连河村村民周家兴不会安装调试电机,服务队队员除夕前骑车15公里上门帮忙。驿站还不定期举办主题宣讲活动,充分对接农村用电需求,提供文化传播、政策咨询等服务,实现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与服务供给精准匹配,为山区群众带来浓浓的温情与关爱。
责编:卓萌
一审:卓萌
二审:鲁融冰
三审:姜鸿丽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