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倜 通讯员 禹盛文 李静娴 李姗
说到急诊科,“紧急”“重生”“意外”“奔忙”……这一系列的词,是否已在你脑海中浮现?
这是一个变化就在一瞬间,亦与欣喜或悲伤相伴的天地。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急诊科主管护师龙检,已在此度过了8年光阴。
7月22日15时许,记者见到了龙检,此时他刚值完当天的班。湛蓝色的护士服和口罩,有点“不衬”他黝黑的肤色。记者只觉,眼前这个“汉子”臂膀坚实、身形有力,寥寥数语间,透露出他是个话不多但很“稳”的人。
“来到急诊科是我的志愿,这里虽更具难度和挑战,但却是如此重要的生命关卡。”龙检说,此前经过移植中心ICU和内科ICU的轮科,最终他坚定地选择了这个永远与危险较量的战场。
一旦选择,便义无反顾。自此,他的生活节奏便如“上了发条”,飞速运转。此后他经过层层历练进步很快,身兼呼吸治疗师及肺康复师。
“快!立马做心肺复苏!启动院内应急……”某天夜里,龙检和同事收治了一位一过性意识障碍的患者,在急诊室对其进行了4小时处置后,患者有所好转,于是龙检和同事护送其转入CT室接受进一步诊断。
隔着屏幕,盯着患者,但他忽然发现对方似乎出现了心跳骤停的迹象。容不得多想,凭借常年在急诊科的经历、经验,龙检觉得大事不妙……冲进检查室,果然不出所料。
一下、两下……数不清多少下。
坚实的臂膀,使出浑身力气,龙检就这样坚守在患者旁,豆大的汗珠瞬间淌了下来,那一刻他觉得时光如此“漫长”……
同事火速支援到位,冲进来一看患者已恢复心跳。大家长舒一口气,而患者却不知道自己刚在鬼门关走了一遭。
“这个‘万幸’的瞬间,却更让我明白,身为急诊科医务人员,除了严谨细致的品质,更要拥有处变不惊的能力。”龙检说。
但练就一颗大心脏,谈何容易?龙检的“秘籍”是——“可以很忙,但一定不能慌乱。”
简单的一句话,背后凝聚的是龙检走上岗位以来无数的付出。在他心里,身为护士,在实践中必须有意识地去锻炼自己的“临床思维能力”。因此,“跟着前辈学,抱着书本啃,自己多练习,事后常总结”,是他多年来的习惯。
许是性格使然,许是习惯影响,龙检逐渐成为一个“稳得住、沉得下”的护士。即便在紧急关头,他也从不冲同事或者后辈“大吼”,永远是低着声、沉住气,一环环解决问题。
“急诊很急,一味传导焦虑,百害而无一利。”他的话,简洁却有力。
“不觉得压力太大了吗?”
“在抢救病人的时候,思想是高度集中的,是心无旁骛的,我不觉得累。守在他人生命的‘关卡’,唯有全力以赴。”龙检说,在临床8年,已见过太多生离死别,或劫后余生,更感叹于生命的脆弱与宝贵。
“从医,便是为民而战,倘若祖国需要我,我定替国出征。”很多年前,龙检便曾在日记里写下这句话。
而他,的确是这样做的。
他曾在递交两次申请后,终于加入抗击新冠疫情的“驰援大军”,圆满完成任务。而2023年,他再次毫不犹豫报名,并通过选拔,成为了中国第24批援塞拉利昂医疗队的一员,管理华人病房之余,也承担了全院急诊的医疗任务。
可初到非洲大陆,眼前落后的条件、艰苦的环境,也曾一度让这个“大心脏”内心不免油然而生一股迷茫,加之浓烈的思乡之情,有段时间龙检心里也很没底。
“沉不住气,如何救人?”有一天,他又一次孤独地在医院周边夜跑排解心中情绪,心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
“援非只有一年时间,我不想浪费。此后,我迅速把所有的精力放在了工作上。”龙检回忆。
和战友们驻守在中塞友好医院急诊科抢救室,并积极充当护士长Nanah等人的“老师”,辗转于乡镇社区、中小学、孤儿院、山区部落为当地居民看诊……他再次飞速“运转”起来,争分夺秒守护这一方人民的健康,深受大家的喜欢。
他曾采取有效措施,紧急护送新生儿窒息患者安全到达有条件的上级医院;曾临危不乱协调医疗团队紧密合作,最终快速准确地处置重大交通事故;曾参与及指导塞方急诊急救60余次,接诊在塞华人华侨1000余人次,深入社区基层义诊15次,确保医疗工作零失误,并荣获“卓越贡献奖”……
“一年时间很短,但能和同事凭借能力一次次挽救他人生命,成功化解一次次的危机,这种职业荣誉感是让人幸福的。”他说。
一晃,8年荏苒。在很多人心里,无论是面对疫情的考验还是援非医疗的艰辛,这个朴实的小伙子始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的真谛,不负一身白衣。
“帮助他人,历练自己”,这是龙检对护士这份职业的理解,亦是他的初心。
心热爱而选择,肩使命而奉献,身奔跑而成长。
龙检的家距离医院,不过5分钟步行距离。“医院-急诊”两点一线的生活,他打算踏踏实实地坚持下去——默默守护着这一道道“关卡”,永远心怀对生命和使命的敬畏。
作者:周倜
责编:周倜
一审:周倜
二审:刘文韬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