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是否有过喘不上来气的体验,像是被溺水中很久,一度感觉肺快炸了,这种痛苦的感受对于大家来说可能是一瞬间,但对于一些结核病、尘肺病患者来说,却是日常:24小时离不开呼吸机,无法下床吃饭、上厕所,整天窝在床上,与制氧机的轰鸣和排泄物的气味相伴,一呼一吸都是生死搏斗。
7月23日,湖南省胸科医院介入中心副主任医师雷胜表示,介入治疗可以帮助由结核病、尘肺病(慢性肺动脉血栓、纤维素性纵膈炎)引发的慢性肺动脉狭窄患者,解决呼吸困难难题。
多番治疗无法解决呼吸难题
71岁的胡爷爷2年前就开始咳嗽、咳痰、气促,家庭并不富裕的他一直没去医院治疗。两个月前,胡爷爷突然病情加重,到了喘不上气、咽不下饭、睡不着觉的地步,老伴实在不忍心看到他如此难受,带着他前往家附近的医院就诊。
检查结果显示,因患有胸积水、结核病伴有重度肺通气功能障碍,医院先后进行了6次肺积水抽水、对症治疗,均不见好转。由于病情危急,当地医院将胡爷爷转诊至湖南省胸科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入院后,湖南省胸科医院内六科接诊了胡爷爷,完善其检查后发现,其为耐药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伴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动脉高压等。内六科针对其病症分别进行了抗痨、高流量氧疗等治疗,其结核病有了明显好转,但奇怪的是,呼吸困难无明显改善。如果继续保守治疗,继续吸氧,患者始终无法恢复正常生活。怎么办呢?
多学科联手助力患者早康复
科室医护人员集体讨论后,决定邀请多学科一同会诊。介入科主任雷胜表示,由于患者有肺动脉高压,CT显示右肺门影增大并有钙化灶,肺动脉造影CTA检查显示右下动脉干及分支有狭窄,可行肺动脉血管成形术,改善肺动脉血流,降低肺动脉压力,帮助患者改善呼吸困难。
多学科专家组讨论后一致认为微创介入,创伤小,费用低,更适合胡爷爷的病情需要。在与胡爷爷及其家属充分沟通后,于7月19日下午实施介入手术。
手术过程中,雷胜屏住呼吸、小心翼翼把导管插至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相关血管复杂而重要,不容一丝闪失,导管缓缓来到右肺动脉、右下肺动脉干,注入造影剂发现肺动脉高压为中度,右下肺动脉干有严重狭窄,狭窄处最窄约1.9毫米,右下肺动脉分支血流明显减少,经血管成形后,右下肺动脉各分支显影,血流明显增加,肺动脉压降低,呼吸顿感顺畅。
用时一小时即完成了手术,胡爷爷回到病房,当天晚上,胡爷爷就脱离了呼吸机,睡了两年以来第一个好觉。
第二天一早,雷胜来到胡爷爷床前,胡爷爷坐起身,把吸氧管放在一旁,与雷胜亲切交谈,说自己感觉到了久违的呼吸通畅,睡得好、吃得香,精神都好起来了,十分感谢医护团队对他的照顾和医治。
雷胜术后总结,胡爷爷是由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导致纤维素性纵隔炎,压迫肺动脉引起狭窄。慢性肺动脉狭窄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肺动脉血管横截面积部分或完全丢失,病因复杂,起病隐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被漏诊、误诊,但不及时干预,就会导致肺动脉压力显著升高、右心衰竭甚至死亡。
右心导管、肺动脉造影术是肺循环血流动力学评估的金标准。对于慢性血栓、纤维素性纵隔炎导致的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球囊扩张等介入治疗因其创伤小、恢复快、治疗费用相对较低,且能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运动耐力,成为深受结核病、尘肺病患者困扰的又一选择。
对于胡爷爷的再三感谢,雷胜表示,医学始终是不断向前的,只有不断探索,“想方设法”以最小代价、最适合的方式为病人解除病痛,才是作为医生唯一的追求。(陈亚男)
责编:周听听
一审:周听听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