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传楹联之美 承文化之魂 ——新时代楹联文化传承与创新学术研讨会侧记
新湖南 • 文体要闻
2024-07-29 07:13:21
首页头条收录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胡雪怡 龙文泱

7月28日,由中国楹联学会、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湖南日报社联合主办的新时代楹联文化传承与创新学术研讨会在长沙举行。

现场,来自国内各地楹联学会、高校等多个领域50余位专家和嘉宾出席,聚焦楹联里的湖南,共同点燃这把楹联文化传承与创新之火。

关注与展望,楹联大有研究之地

文之妙者为诗,诗之精者为联。楹联是中华文化瑰宝之一,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楹联的发展将对中国文学攀登高峰起到重要作用。”湖南省楹联家协会副主席邹宗德认为,对联是将修辞用到极致的文体。作为汉语言文学艺术中最短小精悍的一种,对联是浓缩的精华,具有绝对之美、兼容并蓄之美等特点。

中国楹联学会顾问、湖南省楹联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南大学楹联研究所所长余德泉表示,自己用一年多的时间对1.8万余副对联进行了梳理,从中总结出对联创作的基本声律规则,即必须有依据、有规律,方便人们记忆与使用。同时,他还认为少数民族和各地方言中的对联创作研究值得特别关注。

河北省楹联学会副会长康永恒,中华对联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咸丰收,湖南省文联权益保护与行业建设处处长、行业党委专职副书记、湖南省楹联家协会顾问谢子元等人分别从多分句联的句脚平仄安排规则、对联平仄格律形态的演进、春联的雅俗问题等角度进行交流分享,体现出其在理论研究、实际应用等方面的多维性。

传承与创新,楹联大有潜力

新时代背景下,楹联文化以强大的文化魅力与创新潜力,依然鲜活不已,丰富着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

“坚定文化自信是楹联文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与时代融合才能焕发楹联文学的强大生命力。”中华楹联报副总编辑、三门峡市楹联学会副会长李进才认为,楹联与时代融合,需注意其民俗性和文学性,二者分别是楹联艺术的本质特征和内在灵魂。

中国青年楹联研究会会长、甘肃省楹联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家安认为,楹联集文学性与实用性于一体,必然与所处时代紧密结合。新时代楹联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要根植于中华文明的沃土,不断推陈出新,书写时代芳华。

湖南省楹联家协会秘书长、对联云总编辑周拥军称,近日上线的“对联云”平台,将具备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加强跨界合作以及强化版权保护等功能,用以拓展楹联文化的应用领域。

跨界与出圈,湖南楹联大有可为

“湖南楹联文化资源丰富,历代楹联名人灿若星辰。”中国楹联学会名誉副主席、《楹联博览》总编辑卢晓表示,湖南楹联的传承发展经验值得借鉴。湖南不仅重视楹联的创作,还注重理论研究,并通过举办赛事活动推动楹联与书法、诗歌等门类的跨界融合,以健全楹联组织、省市县协同发展的方式扩大群众基础。

江西省楹联学会会长、南昌市楹联学会会长张小华回望了清代中晚期,湖南地域的联家群体和楹联文化现象。她认为,在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等人影响下,湖南派楹联形成了特有的大气磅礴、豪迈雄劲的风格,建议加大对清代及近代湖南楹联的研究。

“把古典做成经典,把传统做成现代,把小众文学做成大众文学。”湖北省楹联学会会长易凡表示,湖南日报社出品的此组专题报道在推广普及当地楹联文化方面,有这三大特点可供学习。

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湖南省楹联家协会主席鲁晓川建议,可从拓展题材、升华主题、创新风格、完善理论研究、创新传播方式等方面,探寻新时代湖南楹联文化传承发展的多重路径。

责编:周秋红

一审:谭思敏

二审:彭彭

三审:文凤雏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