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把准“放得活”与“管得住”的辩证之道|系列评论②
新湖南 • 指点
2024-07-22 15:37:14

掌握平衡之度,把准辩证之道。

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放得活”与“管得住”构成了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深刻影响着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战略布局与实践过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既‘放得活’又‘管得住’。”在强化与优化经济模式上,吹响了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的集结号。

探索创新,一脉相承。一“放”一“管”之间,我们不妨从三个层面来解读这对辩证关系。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第一个层面:相互促进与互为因果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要把握好“管”与“放”的辩证关系。

——“管得太死,一潭死水不行;管得太松,波涛汹涌也不行。”

——“该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该放的权一定要放足、放到位。”

——“一谈‘放’,就要把后面的‘管’和‘服’备好。”

胸怀大局,应势而为,这一理念一以贯之。

“放得活”是“管得住”的前提,体现的是开放性、灵活性与创新性。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语境下,“放得活”意味着要激发市场活力,释放各类主体的创新动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包括放宽市场准入,优化行政审批,鼓励科技创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以及加强对外开放,吸引外资等措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放管服”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便是其中的先手棋和突破口。工商登记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前置审批事项大幅压减;注册资本由“实缴制”改为“认缴制”,“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以及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等一系列举措,有效改善了营商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目前,我国各类市场主体数量已超过1.5亿户,且年均增幅高于12%;民营企业数量在10年间翻了两番,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管得住”则强调规范性、稳定性与安全性。

清华大学资深教授薛澜认为,按照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即使构建了合理的市场,保证市场公平竞争,也不一定就能够保证所有社会资源都能够得到合理配置。这就需要政府通过公共政策手段去解决这些市场失灵。在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业已迈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坚守底线思维,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这涉及到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生活改善,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

制度创新就是“管得住”的重要抓手之一。我国先后设立的22个自贸试验区,通过累计向全国复制推广349项制度创新成果,在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事中事后监管等多个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让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充分释放出能量。

市场经济本质上也是法治经济。知识产权作为国家战略性资源和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文件,将知识产权保护纳入民法典,修订相关法律并建立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构建起良好的政策环境与法治环境。这不仅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催化剂,也为高质量发展安装了加速器。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首次跃居全球第一,这一成绩正是“管得住”的有力证明。

相互促进,互为因果。没有“放得活”,“管得住”就失去了其服务的对象;而若没有“管得住”,“放得活”可能会导致无序竞争和资源配置失衡。

第二个层面:目的与手段的辩证统一

“放得活”,则市场奔腾;“管得住”,则秩序井然。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指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同时指出,“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这也是实现经济良性循环的重要保障。

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的进程中,“放得活”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让资源在更广阔的空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从而提高经济效率和促进创新。而“管得住”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而采取的必要手段,确保市场秩序的稳定和公平,防范市场失灵和不正当竞争,保障公共利益和社会福祉,筑牢全面深化改革安全屏障。

打破地区壁垒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一步。“放得活”意味着要放宽市场准入,减少地方保护主义,促进区域间的合作与竞争。然而,如果没有“管得住”的手段,可能会出现“小而全”的自我小循环观念,或者以“内循环”的名义搞地区封锁等不正当手段阻碍市场整合,导致地区之间的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因此,“管得住”需要通过建立健全统一的市场规则和监管体系,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规范地方政府的行为,加强对违规行为的处罚,以保障地区之间的公平竞争和协同发展。

在全国范围内,通过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进一步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要把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都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防止资源过度集中导致的垄断和市场失衡,确保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通过制定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加强对重要资源和关键领域的监管,保障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社会整体利益。

第三个层面:活力与秩序的动态平衡

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正确处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对于激发市场内生动力,实现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决定》提出,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寓活力于秩序之中,建秩序于活力之上。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原则,是实现经济多元化和增强市场活力的关键所在;同时,促使“放得活”与“管得住”动态有机结合,则是兼顾短期利益与长期效益的有效策略。

从激发市场内生动力的角度看,“放得活”,要着眼于短期利益的灵活策略,能迅速推动经济增长,满足当下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

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放得活”意味着要为各种所有制经济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让各类企业能够自由地进入市场,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

对于公有制经济而言,能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提高效率,增强活力。国有企业通过改革重组、引入市场机制,能够更好地发挥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在关键领域和重要行业发挥引领作用,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战略发展。

对于非公有制经济而言,则拥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民营经济能够充分发挥其灵活性和创新性,在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创造就业岗位、推动技术进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中小微企业能够在宽松的政策环境中蓬勃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从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管得住”,则是立足长远的考量。通过有效的监管,规避潜在的风险,形成良性的市场生态。

在“管得住”的框架下,公有制经济能够更加规范地运营,避免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非公有制经济也能够在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中健康发展,减少经营风险,增强投资信心。

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是实现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公有制经济在资源调配、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具有优势,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敏锐度、创新活力等方面表现出色。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能够形成强大的合力。

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放”“管”的本质在于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应把握好两者之间存在的张力,使其在实践中相得益彰,共同构建起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的坚实基础。

作者:张米

责编:王敦果

一审:王敦果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