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湘菜报·新湖南客户端 记者 饶谧 通讯员 文可欣 蒋凯玲 张子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其中,文化振兴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活力。为传承益阳“三周文化”,挖掘当地乡村文化内涵,发挥专业优势,行走乡村看振兴,2024年7月15日,湖南城市学院人文学院感光支教团赴益阳市安化县江南镇庆阳村以及羊角塘镇大裕社区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漫游乡土意境 感悟文学真谛
“提起益阳本地的乡土文学,最绕不开的就是‘三周’。自2020年以来,湖南城市学院人文学院‘三周’红色文化传承基地作为湖南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一直以‘树新风、凝民心、接地气’的理念传播三周文化,作为人文学子,同样要肩负起弘扬乡村本土文化的责任,力求宣传形式的精细化、通俗化、多元化,普及乡土文化的同时激发同学们的家乡自豪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针对乡土文学课程,湖南省“三周”红色文化传承基地负责人傅建安提出了宝贵建议和殷切嘱托。
感光支教团的成员们意识到乡土文学课程对于“以文促兴”这一实践主题的重要性后,通过资料查找、小组合作、模拟设计教学等环节,最终决定从“三周”三位益阳文化名人入手,和同学们共同了解益阳本土文学的发展历史和发展现状,感受益阳文学史的变迁。而后,带领同学们走近《山乡巨变》《暴风骤雨》等作品,文字解读和人物分析双管齐下,为同学们展开一幅旧农村的写实画卷,随即与当下的农村面貌相比,感受时代变迁下的“山乡巨变”。此外,还让同学们了解益阳乡音中一些词的书面表达,引导同学们读出声音,与过去的人们“同频共振”。
图为感光支教团最后一次集体讨论乡土文学课程安排
“周立波先生的《山乡巨变》一书让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农业合作化时期农民们的生产生活变化,书中的角色李昌杰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勇敢地参加了农村的革命斗争,关心农民的疾苦,积极为农民争取权益,是一个充满正义感的革命者。”大裕社区大班学生夏智宸在课后说道。乡土文学课堂中大量设计互动环节,如剧本表演、分角色朗读、本土优秀诗词诵读等,打破知识学习课堂的呆板氛围,在孩子们心中建立起“乡土文学”的具体概念的同时,帮助他们了解益阳“三周”文化,感受益阳农村过去的风土人情,从文学清风中嗅到乡村气息,汲取文学力量,激发爱党热情,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图为感光支教团成员为大班孩子们讲述周立波的生平故事
下乡村行调研 以活力促振兴
感光支教团三年来坚持扎根安化,探寻产业故事,直播助力农产品外销,发挥团队专业优势,青春赋能乡村振兴。团队成员在集中研讨后初步了解了庆阳村、大裕社区两地的产业发展情况,依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的政策指导,团队一致认为引进电子商务平台,以“互联网+农业”的形式助推经济增长是适宜两地乡村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在做好前期准备的情况下,团队前往庆阳村喜寒葡萄园、蓝莓园、猕猴桃园以及大裕社区湖南金叶油业有限公司、湖南安化品一方食品有限公司开展农产品和乡村文化建设特色直播和宣传视频拍摄工作。团队坚持走进产业内部挖掘文化,采访产业创始人,升华产业故事内涵,更好地助力农产品“出圈”,直播带货也为农产品销售按下“快捷键”,为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提供新思路。
图为感光支教团成员向当地村民了解产业文化
本次实践活动,团队从下乡支教、产业调研两方面入手,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支教活动中,发挥团队专业优势,以“三周”红色文化为主题,开设了“漫游乡土意境,感悟文学真谛——乡土文学课”“童唱山乡巨变,音绘振兴美景——音乐课”“话乡音传古韵 荐家乡绘新图——家乡推荐官”三类课程,共计50个课时,用自己的力量为“三周”红色文化的传承、宣传,作出了贡献;调研学习中,团队实地走访看振兴,直播带货助力经济发展,同产业负责人一起挖掘产业故事,探索产业发展的精神动力,文化赋能振兴。展望未来,感光支教团将锐意进取,为乡村振兴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感光支教团于喜寒葡萄园合影
作者:张子鹏
责编:饶谧
一审:何婷
二审:范焱
三审:丁伟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