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创新教学手段,贴近学生走深走实,让思政课走“心”更走“新”;走出校园小教室走进社会大课堂,通过实情实景、真研真学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大中小学共研、共创、共教、共学,共绘思政育人“同心圆”……
办好思政课是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的一件事”。近年来,湖南紧扣“赓续红色血脉,培育时代新人”主题主线,全面推进新时代立德树人工作,推动红色血脉代代传承,打造了一系列在全国有影响的大思政课品牌。
打造“沉浸式”课堂,让思政课走“心”更走“新”
“同学们,在你们看来,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6月16日,在长沙理工大学的思政课上,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钟芙蓉站在讲台上,目光坚定、充满感情地引导着青年学生深入思考如何勇担时代使命、实现自我价值。
为了让学生“沉浸式”感受新时代的伟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多年来,钟芙蓉从未停止对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探索,她通过做实验、实地调研、拍摄微电影等方式,将晦涩难懂的理论转换成一个个生动可感的教学案例,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
为了让思政课“活起来”“火起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则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打造微课、慕课、VR三位一体的思政课共建共享信息化资源库,先后建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慕课和“青年毛泽东成长足迹”VR项目,实现思政课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海量的数字资源、数字手段、数字媒介为教学提供了叠加辅助,教师把课上‘活’了讲‘深’了,学生听课也‘抬头’了‘点头’了。”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马也名深有感触地说。
创新思政课堂的湖南高校远不止这些。
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探索“思政+三农+艺术”模式,“以歌导学,以歌叙史,以歌释理,以歌抒怀”,使学生在“沉浸式思政课”的氛围中有共振、共情、共鸣,被感动、感染、感召;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发“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党的创新理论”系列教学展馆,并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全方位呈现;湖南文理学院努力打造“七课并举、四理融合、六者进阶”的“大思政课”教学新模式,成效显著……
在中小学思政领域,湖南精心打造“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以“思政+互联网”“教育+影视”的方式,打破了说教式、灌输式的育人方式,把课堂“搬”到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情景中来,巧用音乐、舞蹈、朗诵、戏剧、相声等形式,全面构建了传承红色基因、学习新思想、劳动教育、科学家精神等内容体系,创造了单节课学习人次突破3000万、单个平台学习人次突破1亿、累计学习人次超过18亿的纪录。
一堂堂扎根三湘大地、贴近学生、走深走实的思政课,正推动传统思政课堂向着形象化、生动化、趣味化的方向转变,成为深受学子欢迎的育人主阵地。
用好社会“大课堂”,让学生在行走中坚定理念信念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6月24日—25日,岳阳市平江县第一中学和平江县第七中学举行了“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活动。他们在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毛泽东同志故居等地,通过实物参观、现场教学,与历史跨时空对话,领略“立大志”“成大才”的伟人风采,点燃“强国有我”的梦想。
将学思研、知信行贯穿研学全过程,把整个研学过程设计为一堂行走的思政课……自2023年4月起,湖南启动“我的韶山行”湖南省中小学生红色研学,截至目前,已组织180多批次共23万余名中小学生赴韶山研学,通过实情实景、真研真学,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
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每年新生入学的第一周、新进教师入职的第一周,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都是他们接受入校思政第一课的地方。在这里,毛泽东等伟大校友和280余位烈士校友的革命事迹启迪着师生们的心灵,筑牢他们的思想根基,成为师生们厚植家国情怀、赓续红色血脉的生动教科书。
6月的岳麓山,初夏的微风中,到处可见青春的面孔。岳麓书院、爱晚亭、长沙会战指挥部旧址、湖南大学老图书馆旧址……湖南大学的学生们跟随着老师的脚步,感受着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艰辛历程。这是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打造的“移动”思政课堂。如今,湖南大学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依托,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扩大“移动”思政课堂。
依托“半条被子”“一张借据”等动人故事,郴州市汝城县红色思政课堂越拓越大。4月22日,“北京大学思想政治实践课教育基地”在这里揭牌;4月25日,湖南沙洲红色文旅产业园管委会与韶山管理局红色教育培训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汇聚共办思政教育的新合力……迄今为止,汝城县已签订跨区域合作协议12份,承建共办教育基地或教学点14个,不断办大“思政课堂”,打造独具特色的思政教育品牌。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三湘大地遍布革命先辈的红色足迹,宛若一座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每一处革命遗址遗迹、每一件红色文物藏品,都是一部历史教科书、一个信仰熔铸点、一座红色基因库、一堂生动的思政课。湖南的思政课正积极向广阔的社会“大课堂”延伸,推动红色血脉代代传承。
聚焦“一体协同”,共绘思政育人“同心圆”
“大中小学在思政教育上虽各有侧重,但皆需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强调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差异化与连贯性。”7月3日,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大中小学理想信念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开展集体备课会,大中小各学段教师正围绕“爱国主义”这一核心议题进行热烈讨论,“火花”频闪。
而在长沙市长沙县,湖南师范大学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共建基地自2023年揭牌以来,以学校教育为核心,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充分发动社会、学校、家庭、网络等各方面力量,增强思政课育人成效。
湖南获批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以来,以打通堵点为抓手,以“一体协同”为亮点,在全省14个市州各建立一个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同体,成立湖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组织大中小学思政课“同上一堂课”“集体备课”等系列活动,形成大中小学共研、共创、共教、共学的新模式,打造的一体化教学展示成果“赓续中华文脉,推进‘第二个结合’”成功入选教育部推荐的首批10门示范课程。
湖南还成立省级“大思政课”建设创新中心,聚焦全省“大思政课”建设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为全省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动力和支撑。
不仅如此,湖南还搭建了大思政课建设的项目驱动平台。该平台成立5年来,立项建设省级思政课“金课”85门,培育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专项153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专项290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专项45项,并实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口协作计划,组织12个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分两批对口支援39个单位,遴选了67名思政课教师为省级人才项目“芙蓉计划”高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
“现在,三湘大地从大学到中学到小学,正在为上好同样一堂立德树人‘关键课程’而努力。”湖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夏智伦表示,下一步,湖南将进一步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创新,更好地探索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新格局。
作者:杨斯涵 余蓉 黄京
责编:王敦果
一审:王敦果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