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鸿飞 通讯员 周丽芳
“刘老师,告诉您一个喜讯,今年‘七一’前夕,我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7月7日,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刘玲琍收到一条微信。
发微信的是水口山矿务局仓储物流中心党政办公室科员邓亮。邓亮在微信里说:“我在衡阳市特校学习、生活的9年时间里,您就像慈爱的妈妈,教我识字、写字,还教我为人处世的道理,照亮了我前行的人生道路。”
在特殊教育讲台上,一站33个年头
邓亮告诉记者,小时候他听力受损,不能开口说话。1991年下学期,10岁的邓亮被父母送到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原衡阳市聋哑学校),分配在刘玲琍所教的一年级。
令邓亮记忆犹新的是,在一年级的课堂上,刘老师亮出三张卡片,卡片上标有“a、 o 、e”几个字母。刘老师拿起教棒,指着这几个拼音字母,反复教全班学生练习发音,一个字母至少发音100遍以上。
“她的喉咙嘶哑了,喝口水,润润嗓子,继续带领同学们练习。”就这样,从一年级到九年级,刘玲琍一直担任邓亮的班主任。邓亮从衡阳市特校初中毕业后,考入武汉第二聋哑学校读高中,2003年考入天津理工学院。
1973年,刘玲琍出生在衡阳市雁峰区一个工人家庭。1987年,她初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聋教育专业。1991年毕业,刘玲琍分配到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从事特殊教育。
春去秋来,花开花落。在特殊教育讲台上,一站就是33个年头。刘玲琍动情地说:“青丝不知不觉染上白霜,为特殊教育奉献青春和芳华,值得!”
“宝贝,你终于会叫‘妈妈’了”
“作为小乐(化名)的妈妈,当我第一次听到孩子清楚地叫出‘妈妈’时,忍不住流出了眼泪。”衡阳市珠晖区东风路居民李女士感动不已:这一声“妈妈”来得太不容易了。
2005年,小乐一生下来患有先天性听力障碍,不会说话,整天生活在无声世界里。望着孩子发呆的眼神,妈妈无奈无助。“如果小乐能像正常孩子开口说话,该有多好呀!”
2009年上学期,小乐的父母把孩子送到衡阳市特校听力语言康复班,对班主任刘玲琍说,父母最大的心愿,是听孩子开口说话,叫一声“妈妈”。
“特教老师就是要教会特殊孩子开口说话,相信我们能够做到。”刘玲琍信心满满。
教听障孩子学说话,是一项颇具挑战性的工作。刘玲琍为小乐制定一套个性化的语言康复计划。她利用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辅之以手语、动作和表情,引导小乐观察老师的发音口型,听辨声音模仿发音。
一个月过去,小乐能够发出一些简单的音节,说出简单的词汇。往后的日子,刘玲琍加大对孩子发音训练力度,10遍、20遍……100遍,终于有一天,当刘玲琍拿出“小乐妈妈”的照片时,孩子深吸一口气,用力喊出了“妈妈”。小乐妈妈紧紧地把孩子抱在怀里,“宝贝,你终于会叫‘妈妈’了!”
33年来,刘玲琍先后从事听障班的语文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教学,她的班级共接收听障学生80多名。“这些孩子中,先天性听障的占七成多。”刘玲琍告诉记者,听力语言康复训练以孩子听得到、听得清楚,说得出、说得标准为目标,改变听障孩子的无声命运。
在教学中,刘玲琍创新口舌操、触摸法、情境教学法,为孩子找到打开有声世界大门的钥匙。她组织孩子们到衡阳市岳屏、西湖等公园、广场郊游,聆听婉转的鸟鸣声。还带着孩子们走进珠晖区龙家坪集贸市场,引导孩子与商贩交流,提高说话沟通能力。
在该校的听力语言康复班有30多名孩子像小乐一样开口说话,其中,有15名孩子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
刘玲琍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等荣誉称号。2023年,她当选为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并获评“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
(原载于7月16日《湖南日报》第2版)
“为特殊教育奉献青春和芳华,值得”-----湖南日报数字报刊
责编:唐曦
一审:唐曦
二审:陈鸿飞
三审:徐德荣
来源: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