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华容手记⑥|母子
新湖南 • 深读
阅读:98440
2024-07-09 21:38:52

总有些我们会刻骨铭心的瞬间,比如昨天。

这是一场缘分的偶遇,但这场偶遇却如此温暖。

7月8日,华容县“第二道防线”钱团间堤之上。身后就是家园,我们都在奔赴路上。

正在巡堤排险的武警官兵,正在送绿豆粥的华容大姐,正在奔赴堵口现场的我们。

晌午烈日,彼此热情相逢。

年轻的官兵双手接过绿豆粥说,“谢谢,太好喝了。”大姐再也看不过了,“太热了,多喝点,解解暑呢。”

她看见被晒得脱皮的孩子,劝了又劝,说了又说,终于无法克制:“你们就是我的儿子,我真的好心疼……”

她哭了,我们哭了,官兵们围向前去。

他走上前去,只想安慰这位母亲。他说,“你就是我的妈妈。”

那一个瞬间,所有的辛苦和疲倦,都烟消云散。

华容手记⑤丨信心也在寻常间

7月9日,合龙后的第一天。

上午,安置点前坪,几个孩子打着羽毛球,你来我往。几位乡亲席地而坐,讨论着昨晚合龙的情景。

“真好啊,离回家的时间又近咯。”摇着蒲扇,在树荫下乘凉的娭毑出了神。她还说,撤离那天,家中晾晒在二楼的衣服忘记收了。

一位大叔告诉我,已经留好了刚入住那天来寝室分发物资那小伙的微信。大家说好了,等到生活恢复如常,同“寝室”的两家人要邀上他一起吃个饭。

昨晚,随着两台挖掘机将石料推进到位,团洲垸决口成功合龙。我还看到,两个孩子飞奔至同层楼的另一间寝室,想把好消息分享给好朋友。

信心与希望,就这样,口耳相传间慢慢晕散开来。

悬着的心,落定了一些。而我的眼睛,却在这些笑容中渐渐湿润了。不容易,从慌乱到守望,合龙的速度让人感动,也让他们坚信。

家国相连。在那些寻常的家常里,乡亲们相信,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回家的路又近了。

华容手记④|别拍我,妈妈会心疼

7月8日上午,岳阳钱团堤坝上一群正在搬运砂石的民兵突然呼喊着聚集到了一起。跑过去一看,原来是一位民兵兄弟出现中暑症状,差点晕倒。大伙赶紧招呼他坐下,有人递水,有人扇风,还有人熟练地夹起手指:来,刮刮沙就好了。

这些来帮忙的人,同样汗流浃背、满脸通红,矿泉水直接从头上浇下来,水都是热的。

确实太热了,今天华容的气温超过35℃,大堤上体感温度更甚。我们从早上9点开始采访,此刻的阳光已经要让人融化,这群干重活的兄弟们就更难受了。

趁着这会工夫,大伙也歇了一会。没有庇荫处,有的坐下卡车下稍微躲一躲,有的就扇扇风,喝口水,缓一缓。

跟他们聊了几句。有人说:坚守到底,洪水不退我不退;有人说,不怕辛苦,平时训练就是为了现在。

也有年纪小的悄悄说,别拍我,别让妈妈看到我,怕她心疼。

“干活了!”短暂休息后,大伙又站了起来。远处,封堵决口只剩下最后几十米。这片浸着汗水的土地,一定会更加坚固。

华容手记③丨一扇微风起,人心入定来

7月7日,华容午间,安置点内,阳光正盛。我正蹲在树荫下写稿时,有风从身旁徐来。诧异,偏头,是一位奶奶。她给我摇着蒲扇,微笑着看我,“妹子,忙你的,我给你赶蚊子。”

暖流突如其来,瞬间泪湿眼眶。

白发老人名叫谭丽华,今年65岁,7月5日,在村干部的通知下,她与同村的邻居们统一转移到华容县状元湖实验学校安置点内。

夏天常不离手的蒲扇、几个随身的提包便是她的全部行李。

老人的笑容感染着我,她平静地说着激流一夜:高喊的大喇叭、忙碌的冲锋舟、奔走的救援者、有序的撤离者……

“我在这里,一切都很好,有志愿者、有亲人邻居,还有你们这群关心我们的救援者、记录者。”老人手中的蒲扇缓缓地扇动着,周围的暑气也逐渐消散。

正如谭丽华所言,没有焦虑和不安,安置点内满满都是向上的力量,有跨省而来的爱心物资、有忙碌在各个角落的志愿者、有24小时值守的医护人员……

见我停下手中工作,老人匆匆起身,拉着我的手走到她的床铺旁,找出刚刚发放的物资叫我带上。来不及拒绝,手上已经被塞了一瓶矿泉水,她说:“你和我孙女差不多年纪,天气热,多喝水。”

不知如何言语,接过蒲扇,给奶奶摇起扇子。奶奶如我异乡的亲人,那一扇微风告诉我:华容必胜。因为人心归定,因为援兵皆至,因为众志成城。

华容手记②丨华容乡亲

7月7日,岳阳华容县职业中专安置点,这是从团洲垸转移出来的第三天。

团北村10组村民王科一家五口坐在床上,孩子们自顾自地玩着,大人们在商量着什么。“加上表亲戚,我们一起9个人出来,当时情况紧急,就穿着拖鞋,几乎什么都没带。”王科说。没事,志愿者又带来了一批新衣物在楼下分发,“是志愿者和附近居民捐的,很干净,很多都是新的。”

同样来自团北村18组的王金龙没有下楼,他腿脚不便,工作人员让他睡宿舍一层下铺。门外,孩子们在走廊玩耍,团北村一家面包店店主给大家送来了免费面包。 

人群中还有一个特殊的“邻居”:9岁的小狗“憨宝”,瞪着亮眼睛看着我们。主人李阿姨笑着说,“它很乖的,当时看到我收拾东西就跟着我上了大巴车,不吵不闹。”

临时医疗点的护士今天有点忙,这几日,每天都会有200余人来量血压、做检查,“放心,身体都还不错。”她说。

聊天的乡音、玩耍的童声、来来去去的脚步和风声融在一起,这是生活的声音。

这群暂因洪水别家的乡亲,渐渐适应了临时安置点,乐观坚强又朴实的他们,成了新朋友。

华容手记①丨会笑的人,不会被轻易击败

华容入夜,安置点内,一切从容。

我所去的安置点,在华容县职业中专。这里是华容县在城区用于妥善安置转移群众的四个安置点之一。

一夜转移奋战,人们脸上仍有疲惫,但大家都互相鼓着劲儿,缓解心中短暂的焦灼。互不相识的村民,因为住在同一宿舍,毫不生分地话起家常。

人群中,我看到,一位阿姨举起手机,将自己与晚餐以及住宿环境的合影拍下,分享在老乡熟人群里,只为远在他乡子女的一份心安。一对年轻夫妻,躲在宿舍门外悄悄地吃着方便面,只为了不吵醒房间里已熟睡的老人和孩子。

得知安置点换洗衣物不够,热心市民、学校师生送来的干净衣物堆成小山。120余人组成志愿队忙着分发拖鞋、蚊香、梳子、塑料桶,忙得满头大汗却一刻不停。职业中专食堂一角,堆放着县城居民集资送来1300公斤西瓜……

这一刻,守望相助四个字,在我脑中具象起来。我深信,当人还在笑着,是不会被轻易打败的。

夜深,采访任务基本结束。走在华容大道,安静极了,只有头顶的路灯,洒下温暖的光。

打开手机,已成为微信好友的华容乡亲,早在朋友圈“晒”起伙食,分享日常,仿佛这只是一个稀松平常的夜晚。

傍晚,热情的乡亲硬塞给我的那块西瓜,好甜。

总策划:朱定

执行:湖南日报社犇视频记者 王珏 田甜 黄亚苹 何佳洁 郭文雯 朱蓉 黄娟

作者:朱蓉

责编:许利文

一审:王珏

二审:朱蓉

三审:周文博

来源:三湘都市报

评论

黄京

2024-07-10 10:24:53

动人

空水涵天

2024-07-10 09:59:34

家国相连

打开新湖南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