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朱训德谈浮石绘话
新湖南 • 综合
2024-07-08 10:38:28

浮石文名早成,20多岁即以本名胡刚发表中短篇小说近十篇而加入省作协。2006年以笔名“浮石”犹抱琵琶半遮面地发表长篇处女作《青瓷》,一夜怒放。该书盗版无数、获奖无数,成为当年政商两界必读书目。影响了整整一代刚进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该书导语“中国式关系”随之成为社会热词,浮石也因此而成为了中国著名政商小说、财经小说作家及名符其实的湖湘文化名人,我们之间间或也开始有了交集。

浮石大学念的是哲学系,毕业后留校,做人事干部,当写作课老师。后又下海经商,从艺术品拍卖到司法拍卖,一度做得风生水起,成为中国先富起来的第一拔人。之后的囹圄之灾让他从“富翁”到“负翁”,竟又以一部享誉海内外的《青瓷》逆风翻盘,随后出版的多部畅销小说、杂文集和画册,让他从此活跃在文化艺术界,完成了作家、影视编剧、画家的身份叠加。如此丰富的人生经历,使他在当代湖湘名人中显得多少有些出格与另类。

近日,浮石发信息给我,说准备再度出版一本图文夹杂的书,请我写几句点评的话,50字到100字即可。随后发来了准备上书的十来幅水墨人物画作品,一看,乍是惊喜。真的很是惊喜。

我随即发回一句话:“各有各的搞法,这个世界才会丰富。”

到晚上八点左右,估计是他助手回音说:“浮石老师今天有点喝醉了。托我告诉您,定另择时间面谢主席”。能喝醉,证明浮石够率性,对朋友不设防。人虽醉,还惦记着该有的礼数,证明浮石够理性,有修养。

我很喜欢浮石这种状态。他是一个喜欢折腾的人,他常自我调侃“我是一个在哪里跌倒,又能在别的地方很快爬起来,并且继续折腾的人,并总是像傻瓜一样乐观。”

这两年,他除了画画,其余的时间都用来做电影做电视,还做酒。不了解他的人,真不知道他是怎么在文艺范儿与孔方兄之间自由转换的。他总是能在各种身份与状态中左右互搏、上天入地、飘忽腾挪,别人看着都累,于他却是一种举重若轻的从容。

我因此相信浮石是把生活当艺术,把艺术当生活了。他的小说,是深深植根于生活的。看似漫不经心地,拉家常式的口语化表达,却不乏智者或冷峻或自我调侃的警句,抚慰人性的痛点,令人豁然开朗。他的文字因此同时具有了人间烟火气与飘缈的画意诗情,一种强烈的艺术张力与不可言说的浑沌力量。

我之所以惊喜,恰是因为浮石的画作与他的小说,有同样的基因、骨骼、血脉、肌理与气象,它们的灵魂是相通的。他画笔下的一个个形态,一个个身影,一双双眼神,一种种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情绪,总是简化为一种境界,令人遐想与深思,在浑拙的笔墨里传递出画者发自内心的一份沉思,一份真诚的吞吐,一份会心的微笑,一声在洪荒苍茫处的吟啸。

概括地说,他的小说与画作无不打上“浮石”的深深烙印,内涵丰富,层次浑然而雅俗共赏,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还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将取决于读者与欣赏者与他的作品亲近的程度,甚至会对读者与欣赏者自身的层次与综合修养,提出反向要求。

看似纯朴而谦逊的浮石,其实是有绘画野心的。这种野心,就是以齐白石、黄永玉精神传承人的身份自居,以用笔墨直抒胸襟为己任与使命,而全然不顾他在绘画领域的学识、技法积累,是否使他拥有了当然的资格。是的,浮石并不在意是否为同行认可,他内心似乎已经强大到了完全不讲究绘画的图式、结构、章法,乃至用笔用色的程度。这反而使他免除了陈规的茧缚,而专心注重于集合与调度蕴藏于内心深处的哲学修养、文学手艺与艺术悟性,化繁为简,以一种拙朴、简单、率真的方式进入人的内心。

浮石的画,也就因为笨拙稚嫩而有趣,也就因为内涵丰富而有味,也就因为不拘于技法而极简、而质朴、而真美!

浮石甚至并不在意自己是不是画家,他更愿意接受自己只是一个用他自己理解的中国画笔墨讲故事的人设,他时而化身为贩夫走卒,时而化身为饮酒者品茗者修行者,时而化身为各类菩萨各种呆萌的动物乃至有情草木,就为打开与世界沟通对话的开关与通道,以让人们借此进入浮石营造的亦庄亦谐、亦真亦幻的文学与艺术的世界,聆听他的絮叨,而常有余音绕梁三日之感。

朱训德

2020年6月初稿,2020年7月修改于后湖

朱训德,1954年生,湖南省湘乡人。

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湖南省文联副主席;湖南省中国画艺术委员会主任;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湖南省政府参事。曾获得国际水墨画大展金质奖,非凡艺术奖等奖项。

作者:朱训德

责编:周听听

一审:周听听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