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都市圈是中部地区首个、全国第四个获批的国家级都市圈,是湖南发展的核心增长极。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湘考察时指出:“长株潭一体化发展要继续抓下去,抓出更大成效。”去年6月,省委召开高规格领导小组会议,出台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坚定了我们推进长株潭都市圈建设的信心和决心;去年12月18日,省委书记沈晓明来株洲调研,强调要坚定不移推动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今年省两会期间,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明确指出:“株洲要在推动长株潭一体化当中求突破。”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不断强化使命意识、机遇意识、主角意识,主动拥抱长沙、对接湘潭,在一体化建设中更好地展现株洲作为、贡献株洲力量,努力绘就长株潭一体化发展新图景。
持续更新理念,凝聚一体化发展共识。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行动。这两年来,株洲坚持从思想观念入手,鲜明反对唱衰一体化的论调,大力提倡“差异化、错位化、竞合化”“不求所有、为我所用”理念,在产业、创新、人才各方面抢先布局取得了一定成效。当前都市圈已经是我国经济最大的结构性潜能,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龙头动力源。株洲将持续更新理念、凝聚共识,以主动选择赢得城市发展的未来。一方面,打破“一亩三分地”的狭隘思维,克服“大树底下不长草”的虹吸效应,用好“大树底下好乘凉”的辐射效应,敢想敢做、敢闯敢试,探索形成具有株洲特色的融城发展新路子。另一方面,积极对标学习,更多学习宣传“苏州之于上海、佛山之于广州”等经验做法,真正形成一盘棋、一家人、一条心的浓厚氛围。
坚持错位竞合,大力推进产业创新协同。长株潭三市产业体系各具特色,为都市圈协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我们坚持制造业当家,发挥“厂所结合”优势,加快构建“3+3+2”现代产业体系,打造了轨道交通、中小航发两大世界级产业集群,与长沙的工程机械、电子信息和湘潭的钢铁、汽车等产业形成了差异互补、错位发展的产业格局。我们将进一步聚焦株洲优势,实现错位互补。一是全力支持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大力开展“创新成果转化年”活动,发挥株洲创新要素集聚水平高和职教资源丰富优势,做强都市圈园区发展联盟,推动中车系、中航发608所等提前布局,培养出更多支撑三市产业协同发展的创新人才和能工巧匠,抢滩长沙“外溢”前沿阵地,做到“近水楼台先得月”,逐步形成“长沙研发成果在株洲、湘潭转化”的产业发展格局。二是提升协作配套水平。坚持对内互济、对外抱团,围绕“一张产业数字地图、一揽子功能性产业政策、统一招商服务平台和招商活动、一批产业共同品牌”等,完善产业协同推进机制。鼓励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走出去,主动承接长沙产业结构调整中适合在株布局的项目,并积极向长沙推荐株洲难以承接的优质项目,进一步提高产业协作配套率。特别是运用好中非经贸博览会、轨道交通国际博览会等大展大会平台,抱团对外链接资源、争取项目。持续开展“制造名城进名企”活动,聚焦株洲产业特色,对接长潭标杆企业,通过协作互补促进要素便捷流动,以更低的生产经营成本吸引相关产业在长株潭集聚发展。三是放大差异化优势。聚焦株洲优势领域主赛道,在都市圈大生态中找准位置,长成一片与长沙、湘潭不一样的森林。着力推进轨道交通装备、硬质合金等优势产业向世界级、国家级先进集群迈进,放大产业生态优势,靠市场配置资源,彼此差异互补,培育更多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瞄准同城方向,加快推进交通互联互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显著增强三市同城效应、改变经济地理区位。近年来,我们加速打通了新韶山南路等一批“断头路”,京港澳高速扩容、长株潭城铁西环线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和开工,深度融城步伐不断加快。我们将以建设全国综合性交通物流枢纽为目标,统筹铁、公、水、空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和物流、能源、水利网络建设。一方面,推进关键性交通领域“联环成网”。加快推动株洲新马南路—湘潭云龙东路、昭云大道—株洲云峰大道、长株城际铁路等项目。同时加大对接力度,争取长沙地铁尽快延伸至株洲,实现三市一起迈入“地铁同城”时代。另一方面,推动物流体系建设“便捷高效”。重点加快株洲铁路货运枢纽建设,整合利用株洲北站、综合保税物流中心等资源,发挥湘欧快线、湘粤非铁海联运通道优势,推动多式联运物流整合,共建国家级综合物流枢纽。实施株洲港提质改造,共建长株潭岳组合港;加快渌水提质改造,实现与湘江航道通航融合,不断优化物流结构,推进降本增效。
聚焦民生优先,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公共服务是三市老百姓感受最直接的领域,我们将持续聚焦群众关切,构建“普惠均衡、同城发展”的民生保障体系。一是推进优质资源“区域化”。巩固拓展长沙优质教育资源布局株洲成效,引导优质教育资源延伸覆盖;加强与省会优质医疗资源深度合作,组建紧密型医联体,建立省、市、县、乡四级医联体服务网络,形成点线面立体融合共享共建。二是推进政务服务“便利化”。以惠企便民为着力点,推动更多高频事项“一网通办”“一件事一次办”,配合做好“湘易办”长株潭专区建设,加快“诸事达”与“湘易办”的高度融合,实现100项以上政务服务事项“跨市通办”。三是推进文旅生活“品质化”。探索共建湘江两岸景区,立足自身资源文化禀赋,推动三市特色文化融合互补、城市之间互动互游互访、高校学子研学交流,联合打造都市圈的文旅精品。
突出生态“绿心”,推进生态环境共保共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加注重强化规划引领,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价值实现机制,贯彻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推广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开创绿色发展新局面。抢抓本次“绿心”总规优化调整新机遇,扎实推进好“绿心”中央公园建设,积极支持和参与奥体中心、神农百草园等“绿心”保值增值项目,把“绿心”打造成长株潭一体化标志性工程,成为三市共同的会客厅。(作者系中共株洲市委书记)
作者:曹慧泉
责编:王敦果
一审:王敦果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