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俯瞰图。通讯员供图)
袁世宇 谢卓芳
在湘潭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版图中,先进制造业占据重要地位,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蓄水池”。
近日,湘潭印发《湘潭市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聚焦科技创新、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主体强身行动”、创新体制机制,对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排兵布阵、调兵遣将。
在战略上布好局,在关键处落好子。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湘潭如何准确识别“关键处”?怎样答好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这道必答题?
今年1-4月,湘潭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7%,居全省第一;工业固定投资增速12.2%,同类市州排名第4;技改投资增速23.3%,同类市州排名第1。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比重达22%,同比提高4.1个百分点,制造业占GDP比重同比达39%。
数据的背后,离不开湘潭多维度的发力。
(突围湖南江冶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通讯员供图)
走进湖南江冶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台年处理一万吨的废旧锂离子电池破碎分选成套设备引人注目。
这台设备借助先进的工业互联网技术,搭载电池资源循环装备智能管控平台,实现了对废旧锂电池回收过程的智能监控和管理,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和环境污染,实现工业互联网与环保技术的高效融合。该平台入选2024年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计划。
依托创新实现“价值攀升”的企业,在湘潭还有很多。
近两年来,“三改一扩”是湘潭在“育新枝栽新苗”的同时,坚持推进“老树发新芽”的养分和沃土。通过技改提质、数改赋能、“绿改”转型,为湘潭市传统产业发展开辟新赛道,打造新引擎,激发新动能。
目前,湘潭正在调度的“三改一扩”项目共224个,其中技改项目98个,数改项目99个,绿改项目27个;2024年新征集“三改一扩”项目65个。这些项目达产达效后,预计新增年产值550亿元左右、年税收20亿元左右。
发展新质生产力,明白自己有哪些优势,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很重要。锻长板、补短板,才能事半功倍。
在《实施意见》中,湘潭明确了下一阶段的“施工图”:瞄准 “4×4”现代化产业体系,突出打造富有湘潭优势和特色的“三优三特”现代产业集群,全力争创先进钢铁材料、先进能源材料和输变电装备三大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培育新能源汽车、先进钢铁材料、先进能源材料及电池三大千亿产业,培育壮大湘钢集团、湖南裕能、吉利汽车等三大千亿级企业。
比如,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湘潭抢抓新能源汽车“风口”,依托湘潭吉利汽车这个“火车头”的辐射带动作用,吸引众多汽车上下游企业在湘潭集结。
(吉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湘潭基地落成暨首台远程超级VAN下线。通讯员供图)
今年3月31日,吉利神盾电池项目PACK车间产线区正式交付吉利汽车使用。4月1日,吉利汽车湘潭基地首批设备入厂调试。该项目作为湘潭市产业强市“千百十”工程重点项目,将助力吉利汽车湘潭基地打造为吉利集团电动汽车制造基地、出口制造基地,也将为进一步延伸湘潭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注入强劲动能,全部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约50亿元。
产业链精准招商、产销对接,也是链链相融产业“集”成群的关键。
今年4月,“智造莲城”产销对接沙龙(第2期)绿色矿业专题活动走进山西太原。华菱线缆、湘牵工业、恒欣实业等7家湘潭矿山装备企业进行产品推介。
“通过政府搭台、协会联动、企业展示,可以进一步深入拓展供需合作,服务链上企业升级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湘潭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年一季度,湘潭市10条工业产业链产值增长了4.6%。其中,电子信息和人工智能产业链、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链产值分别增长205.2%和9.8%。
(湖南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通讯员供图)
新质生产力和新赛道相伴而行,企业是“唱戏”的主角。
产业集群壮大的过程中,湘潭以“梯度思维”精准培育。一方面,培育壮大骨干企业,发挥产业“链主”企业带动作用,在市场、技术、管理等方面协同合作;同时,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裂变”计划等为抓手,按照“一套培育标准+一个实施方案+一个动态培育库+一套工作机制”的培育模式,加强一对一指导和服务,支持企业成长上规,促进广大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使它们成为产业链上掌握“独家秘笈”的尖兵。
湘潭工信系统积极当好企业“娘家人”,办好企业“贴心事”,扎实推进助企纾困“千百扶培”计划,围绕产业链龙头企业和重点企业、“千百十”工程目标企业、拟上市企业开展重点帮扶,目前已收集企业反映的困难问题近千个。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湘潭虽然面临从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转型的艰巨挑战,但其政策取向无不落脚于制造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突出企业这个“核心主体”,以产业强市“千百十”工程为抓手,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推动先进制造业向新向实向未来。
一项项落实落地的举措,照见湘潭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图景。未来,湘潭将紧紧围绕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做大做优产业集群生态,推动产业企业技术升级和工业经济绿色发展,培育壮大优质企业矩阵,强化企业纾困帮扶,推动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谢卓芳
责编:谢卓芳
一审:谢卓芳
二审:曹娴
三审:李伟锋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