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文萃新知|“卑鄙”在古代是一种谦称
新湖南 • 知不知道
2024-06-07 09:53:25

诸葛亮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曾给刘备的儿子刘阿斗写过一封信,信里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读到这里,大家可能会奇怪,诸葛亮不是众人皆知既忠诚又有谋略的良臣吗?为什么要说自己“卑鄙”呢?

其实,这是“卑鄙”的古今义不同导致的疑惑。现代汉语中的“卑鄙”是一个形容词,意思是“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是个贬义词,一般用于骂人,比如骂“你这个卑鄙小人”等等,差不多就是对这个人品行的根本否定了。但在古代,“卑鄙”并不是一个贬义词,相反,它常用来表示自谦。“卑”的本义是伺候主人的奴仆,后来泛指地位低下,它的反义词是“尊”。“鄙”本指远离都市的边远地区,和“都”(都市)相对,因为住在边远地区,消息闭塞,所以“鄙”引申为“庸俗、浅陋”。后来,“卑鄙”联合在一起组成词组,逐渐作为形容词来使用,意思是“卑微鄙陋”。

来源:《文萃报》摘自《中年读者》蒋芳仪/文

责编:邱访蓉

一审:黄帝子

二审:姚瑶

三审:王明辉